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梦里葵乡(外一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09:37 南方日报

  陈志红

  初春的一天,我们一行人来到广东著名的侨乡新会。新会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先生的老家就在新会,说起来我还是新会的媳妇。但先生并不在新会出生,他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公公,年幼时便父母双亡,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到省城广州讨生活,在广州娶妻生子,故乡对老人来说,留下的记忆已不多。先生生在广州,对新会更是不甚了了。即便如此

,每当有人问起,他们总是说自己是新会人,这也就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园观念吧。

  虽然在新会老家已没有什么直系亲人,但远房亲戚还是不少的。我的婆婆是番禺人,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也是从小离家来到省城,两个孤儿建立起一个家,也许是从小缺少家庭温暖吧,便对那些远房的乡下亲戚十分地好,只要是乡下来人,婆婆总是倾其所有,吃的用的,大包小包的让来人拿回去。作为回报,乡下的亲戚也总是会带来一些土特产,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新会的荷塘冲菜和大葵扇。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城里人的生活已经颇有改善,吃鱼吃肉基本已不是问题,但婆婆对新会的冲菜还是充满了热爱,一味荷塘冲菜蒸肉饼,是家里饭桌上最常见的菜式之一。取五花上肉半斤切碎,和着冲菜细细剁了,加进少许生油、生抽和白糖,稍为搅拌,装进不锈钢碟里,用蒸箸托着放在饭面上隔着水蒸,饭熟了,冲菜蒸肉饼也熟了,锅盖一掀,饭香、肉香和冲菜的香同时扑面而来,这时,就像有一只大手要从肚里伸将出来,恨不得将整个盘子都放到嘴里去。一顿饭,常常吃得一家老小眉开眼笑,齿颊留香,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冲菜都会成为聊天的主题,直到第二次的冲菜肉饼上桌。

  冲菜不仅能蒸肉饼,还能蒸鱼,不仅惹味,还能辟去鱼腥。80年代中期,新会老家的亲戚再到广州来,会带上好几大包腌制好的、而且包装得很漂亮的冲菜来,吃法就可以更简单了,用清水洗了,再用开水烫一下,切成片或条,讲究些的就加几滴麻油,用来下饭送粥,都是极好的。这些年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惜我的公公和婆婆都已仙逝,我们与新会老家的联系也渐渐疏了。有时到外面吃饭,也会叫上一个冲菜蒸肉饼,但常常没有,变成了梅菜蒸肉饼,我们也无可无不可。偶尔碰上有,服务员会说成是头菜蒸肉饼,待上得桌来,一入口,全然不是当年的那股子味,那种脆生生的、有嚼头的、独有的清香,再也没能享受得到。

  那天,在新会的饭桌上,我终于又吃到了冲菜蒸肉饼。主人说,是为你们特意做的家乡菜哦。确实是当年的那股清香啊!可惜,饭桌旁,已不再有亲人共享。从新会回来,与先生细细说起,先生的眼角,竟渐渐地湿了。

  葵扇

  新会产葵,这是远近闻名的。葵树在新会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葵树属棕榈科,枝干挺直,叶呈圆形,外观十分貌美,柔中含刚,刚柔并济,用玉树临风来形容,那是毫不为过的。葵叶经过剪、晒、焙、焗、编织、缝制、刺绣、火烙等多道工序,便可做成一件件葵工艺品。如葵篮、葵垫、葵包等等,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属葵扇。

  葵扇的品种也很繁多。根据不同的工艺和形状,分别为牛心扇、鸡心扇、玻璃扇、火画扇、漂白绣花扇、竹箨画扇、胶花织扇等上百个品种。品质也有高低不同四个等级。新会的葵扇历来以芯蒂圆正,骨骼细匀,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而扬名于世。尤其是它的竹箨贴画扇、三脊火画扇、双面绣花扇,更是精雅秀美,令人爱不释手。我在新会圭峰山下的葵博园看到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一张竹箨贴画扇,扇面呈杏形,纹路细密,图案是一片田园风光,近处的葵林稻田、远处的河流小山,一应俱全,疏朗得当,还有一座石塔,成为整个扇面的点睛之笔,让一把平面的扇,一下变得立体起来。这把扇,荣获了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也使新会的葵扇之名,迅速为世人所知。我好奇的是,1915年,正值大清朝倒台不久,军阀割据,烽烟四起,到处兵荒马乱,是谁人有那么好的兴致、那么强的经济实力,把偏于南国一隅的一把小小的葵扇送到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去展览呢?而且还能让老外们欣赏,而且还留下了这么珍贵的照片。遗憾的是,我没能得到确切的答案。但这个事实本身,却让我确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好东西,放到哪里都是好东西,都会有识货的人哪!

  记得我父母家里曾有过好几把大葵扇,在生活困难的年代里,这些大葵扇就是家人纳凉的主要用具。平常人家用的大葵扇,价格低廉,做工也不甚讲究,有时一个夏天还没过去,葵扇已用坏几把。这时家里人就会说,这不是新会的葵扇,新会的葵扇哪会这么容易坏。于是就在心里向往,想新会的葵扇会是什么样子。不都是葵扇吗,有什么与众不同?及至嫁给先生,在婆家还真是看到了真正的新会葵扇,有好多把,那时也叫不上是什么品种,只是觉得它美、精致、漂亮,就连扇出的风,好像都带着一股子香气。便在心里想,这才是精致的生活啊,连扇子都可以做得这么漂亮。后来家里渐渐添了电风扇,再后来又有了空调,在搬了几次家后,那几把新会葵扇,终于不知所踪。

  我在葵博园里流连忘返,久久不忍离去。从展览厅一进门就看到的几盆小葵树,到展览厅出口处的成品部,也就是近百米的距离吧,浓缩了葵树一生的历史,也浓缩了葵乡人民一千多年的智慧。在展览厅的一角,坐着几个农妇打扮的中年女人,她们在很用心地剪着手中的葵叶,用针线缀连剪裁好的扇面,还有几个模样俊俏的女孩子,坐在各种机器前,埋着头,十分专注地在扇面上刺绣、烫烙,不一会儿,各种漂亮的图案就出现在扇面上……,这些葵扇、葵制品,将会随着轮船、汽车、火车、飞机,走遍世界,就像那把远赴巴拿马博览会的葵扇,它的芳香,不就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吗!

  承蒙主人的盛情,在离开葵博园时,我手中多了两把新制的葵扇。一把是火画扇,扇面上烙着一丛野菊花,一股乡野泥土的芬芳,迎面而来;另一把,只有巴掌大小,盈盈一握,扇面上是一对鸳鸯戏水的双面绣,恍然中,那对鸳鸯正顺着湖水向我游来……

  返程时,我将这两把葵扇仔细放入行囊。葵乡的人聪明啊,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念想更珍贵呢?

  美丽的葵乡,在我的频频回望中,渐渐远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