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业和农村 不能在信息化建设中边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4日13:49 新华网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到河北省调研,求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课题

  信息化改变县域经济,让超市进村

  目前河北农村超市连锁系统已在该省全面普及,每个月加盟开店几十家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如何使农民增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对河北省进行了调研。

  总体上看,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的特征明显,有贫困山区、坝上草原、中部平原、东部沿海,可以说是全国的缩影。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还不是一个农业强省,农民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方式依然比较落后,农业生产率也比较低。河北拥有耕地8983万亩,辖11个地级市、172个县(市、区),总人口68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22万人。2005年农业增加值14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

  围绕京津的河北省的大面积农村,正处于从传统农村为主的社会形态向现代城市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化过程中,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相互交织在一起,各种经济和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围绕“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北省重点抓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且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乡镇企业和农民受了益、县乡财政增加了税收,受到了农村企业、农户、农产品市场、地方政府的欢迎。

  河北省的做法之一是大力推进县域特色网站建设,根据河北各地农业特点,引导和扶植各地区围绕本地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问题,建设了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农产品销售网站。

  ■信息化使鸡泽县成为中国辣椒领头羊

  河北邯郸地区的农业小县鸡泽县,号称“中国辣椒之乡”。在市场封闭的时候,只能为别人提供辣椒原材料,无法进行深加工,辣椒积压,卖不出去,椒农只好把辣椒晒干储存,伺机而卖,并且价格也很低。特色农产品没有能够成为本地经济的主流,有效地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后来他们尝试着创办了国内首家辣椒专业网站──中国辣椒网,突破了以前信息闭塞的瓶颈。通过网络,本地辣椒在全国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价格得到了提升,椒农收入增加。通过网络,2005年本地辣椒企业向湖南辣妹子集团、华龙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销售辣椒系列产品4.8万吨。现在鸡泽县的“中国辣椒网”已经成为国内辣椒行业影响最大、最权威的网站,预计今后对于辣椒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将会起更大的作用。

  ■网络把大营镇裘皮送到了北欧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镇皮毛业已有3000多年历史,被誉为“天下裘都”。虽然该镇制裘业历史悠久,但多年来经济规模不大,产品的覆盖范围有限,主要原因是裘皮服装主要的客户在国外,大客户都集中在北欧、俄罗斯等地,位于华北平原的小镇鞭长莫及。

  2004年该镇在省有关部门指导下,在镇政府的组织下,镇内裘皮企业自愿集资,联合搞起了“中国裘皮网”。通过几年的运行,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两年来,会员单位通过英文网站与外商达成进出口合同定单20余项计260多个,总金额达3亿多元,有力的促进了皮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超市跟着信息技术进了村

  当前我国8亿多农民约占全国人口的70%,但只占全社会消费的35%,农民人均每天消费仅6元左右。农村中一直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购物难、假货多成了农民最为头疼的问题。我国落后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是阻碍农民消费的最大障碍,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超市不能够开到农村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商品流通体系不够发达,农村地缘广袤,村落间隔远,农村超市的配送不能很好地适应,往往商品的运输费用比利润还高。二是我国连锁超市大部分是学习的国外经验,即所谓实行店长制的连锁超市,它们都是胖门店、瘦总部,门店掌握经营权,总部只起监控作用,这样的经营模式不适应我国农村。三是受到购买力限制,日用品和食品最受农民欢迎。产品数量多、品牌多、单品牌产品少、价格低、利薄是农村商品结构区别于城市的主要特点。

  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北省把尝试信息技术与农村超市问题相结合,他们开发出了适宜农村超市的信息系统。围绕该信息系统平台,重新协调物流配送、生产企业、银行结算、电信服务等部门,构建了适合农村超市连锁经营的物流配送、供应商认证、商业结算、农村店在线销售等系统,获得了成功。信息系统主要是解决了困扰农村超市的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店的商品统一配送问题,二是农村超市标准化经营问题。

  信息技术改变了农村超市的经营模式,把传统的乡村小店从松散型变为紧密型,成为了富有活力的农村商业流通系统,信息化已成为农村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河北农村超市连锁系统已经在河北开始普及,每个月加盟开店几十家,加盟的农村连锁超市日平均销售1800──5000元,特别是一些村级的农民夫妻店,已经成为村里的富裕户,一些乡镇也将这种模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有的县大多数自然村没有一台微机

  政府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主体比较单一,农民的参与程度不高

  ■农村和农村信息化明显滞后、城乡数字鸿沟严重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明显滞后,比农民经济上的贫困更为重要的是农民日益严峻的信息贫困,“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目前农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比较少,在迈向信息社会的进程中与主流社会的距离越来越大。与农村相比,我国城市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达到国外发达国家程度。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17日发布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总人数为1.11亿人。我国上网情况在城乡、区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城乡之间网民数量及网民普及率差异巨大。我国城市网民大约有9168.6万人,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而同期乡村网民1931.4万人,网民普及率仅为2.6%,这一水平相当于世界上网民普及率最低的非洲网民普及率。乡村网民数量只是城市网民数量的1/5,普及率仅是城市网民普及率的1/6。

  河北省万全县总人口34万,共计205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各类微机3000多台。这些计算机还包括历年来省直单位资助贫困地区的二手机,除去型号陈旧外,主要集中分布在各级学校和行政机关。其中用于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有477台,用于各类学校教育的有2500多台。绝大多数自然村没有一台微机。互联网用户全县共有1600户,县城上网用户达到1300户,主要是党政部门,剩余300余户也分布在乡镇各类机关。全县几乎没有农民使用互联网络获取信息。

  在广播媒体方面。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的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数量分别是2371套和1254套,其中面向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分别只有10套和5套,占全国广播频率和电视节目总数的比例分别只是0.42%和0.4%,而且针对农民科技普及和技能培训的节目很少,农村题材的广播剧、电视剧很少。需要注意的是,在5个专门的农业电视频道中,还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少儿、军事、科普频道。省级电视台中,目前只有吉林台和山东台,河北开播了对农频道电视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农村和农民兄弟普遍使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但是很多广播电台,每天利用大量的时间播送一些所谓的著名医师、医学教授推荐的具有神奇效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讲座,推荐和宣传能够治疗和治愈疑难杂症的医院。却没有安排时间广播一些广大农民兄弟关心和需要的农业生产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等。对此群众早有怨言,社会负面作用较大。但这些广播电台仍然我行我素。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利用民用广播频段广播和传送文字信息,使用稍加改装的普通收音机接收文字信息,利用原有广播电台,可以有效覆盖大面积农村地区,成为廉价的为广大农民传送农业信息的好途径。建议有关部门开展试点。

  另一方面,虽然一些地区建设了一些涉农网络,但是涉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投入不够,数据库总量不足,库容量普遍偏小,以电子为载体的数据库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使得农村科技信息资源缺乏。涉农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不充分、不平稳,没有形成农业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管理支持系统的完整体系。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还没有好的办法

  到目前为止,我国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而农民主要是信息化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尽管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也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是我国农民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中得到的好处还相当有限,多数农民甚至还没有得到过任何实惠,各级政府部门也还没有找到一个让农民真正得到好处的办法。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政府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主体比较单一,农民的参与程度不高,政府推进与农民接受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二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市场体系不健全,社会投资渠道单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市场有待培育,社会各方参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不强。三是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在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下,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大部分信息资源分别掌握在不同的政府部门,缺乏对这些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难以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四是目前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较小,网络使用成本较高,农户很难承担信息网络的接入费用。五是适合农民现实需求的信息技术还有待开发,需要加强针对农村生活实际的信息产品研发,建立适合农村社会需求的信息资源。

  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要加强“七化”的指导思想,即推进办法要多样化、推进主体要多元化、资金渠道要广泛化、运营模式要市场化、信息使用成本要低廉化、信息资源要本地化、网络建设要农民化。

  信息化仅由少数工程支撑是不够的

  各界对投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缺乏积极性,还没有更多的部门介入

  ■推动县域经济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

  当前,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做法,符合我国国情。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最基层的运行单元,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经济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证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区,新农村建设推进的步伐相对较快,难度相对较小。

  河北调研的情况表明,县域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可以有效地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有效解决基层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够畅通,基层的农户和农协等不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的问题,使得基层的农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市场。这种贴近基层的县域经济信息化,最贴近本地农业、农村实际,信息最准确,传达最及时,在农民增收方面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效果最好。

  推进县域经济的信息化,主要内容是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实际,重点围绕本地农副产品特点,建设以农副产品产销为主的特色网站,这种做法可以直接把本地农业经济与市场连接,花钱不多,收效明显。建设与本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县域信息化平台不仅有利于农民对信息资源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县域地区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和利用分散的农村社会信息资源,使这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成分,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建议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基层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工作并开展一些试点工作,并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省、市、县开办农业或农民电视频道

  一项调查表明:当问及被访者“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哪一个渠道时,调查结果显示:“电视”是被访者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的主要渠道,有87.5%的被访者选择了此项。其次是“与本村人交谈”,其比例为4.2%;广播收音机为3.8%;报刊杂志书籍为2.3%;与外村人交谈为1%;打电话为1%;其他为0.2%。上述数据表明;中国农民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要发挥主体作用,更多地向农民传递农业信息。

  鉴于农业的地域性特点,建议各地开办服务于本地农民的农业或农民电视频道。建议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涉农部门结合本地农业实际情况负责节目制作。播出内容除重大国内外新闻外,农业和农民频道应全天播放农业、农村、农民关心的相关节目。担当起主流媒体的重任。

  建立地方的农业和农民电视频道,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流宣传平台,迅速缩小中央政府和农民的距离。由涉农部门承担农业节目的制作和宣传,方向准确导向性强,联系实际不脱离群众。有助于改变一些市、县级电视台热衷于播出一些港台、武打、言情电视片的不良倾向。相对中央电视台而言,市、县一级电视台更接近本地农村实际,对本地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更大,群众更欢迎,应该也必须成为各地农业信息的最主要媒体。

  ■制定鼓励投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导向性意见

  投资渠道不畅是阻碍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根本原因,着力打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投资渠道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为解决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问题作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滞后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导向性意见。各界对投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缺乏积极性,还没有更多的部门介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企业有意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投资的较少,还没有形成外资进入到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领域的形势。造成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曲高和寡,积极参与者寥寥无几,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被整个社会边缘化。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呈现少数部门挑头单干的尴尬局面,仅有“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金农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农村党员教育”等少数工程支撑。很显然,我国广大的农村只有少量部门安排的少量项目显然无法快速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

  建议研究制定鼓励投资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导向性文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政策,吸引企业在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投资,吸引外资在中国的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投资,鼓励企业研制用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设备,开创企业投资新领域。例如可实行某些用于农村的高技术产品视同农机具的优惠政策,开辟农村高技术产品投资市场,打破少数部门和企业长期等待国家给予优厚条件才进入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僵局;鼓励一些有积极性的私营部门进入农业传统信息传播领域;在国家转移支付的大盘子中,列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项目。

  (调查者: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