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前看”对高教改革会另有一番评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6: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向前看”对高教改革会另有一番评价
教育前沿

  近来高等教育被诟病甚多,从“上不起学的人越来越多”,“高校招生有地域歧视嫌疑”等等,一直延伸到“大学毕业生到底算不算普通劳动者”这样荒谬的问题上。但我们如果以稍微宽容平和之心来看,尽管问题颇多,但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如果以收费为标志——至今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以十几年时间对抗上千年的精英教育传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

解决的。

  中国教育目的历来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从科举取士开始,人才就被纳入国家范畴内。1953年之后,教育更是成为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免费教育、国家按计划分配为标志,人才从生产到使用到个人身份完全为国家所有。

  收费改革的本质是把教育变成个人消费,一个人受教育的需要并非以国家需要为前提,而是以个人的前途为着眼点;人才可以为国家服务,但并非国家所有。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其意义不亚于废除科举(废科举不过是从人才的生产组织形式上做了调整,人才的“产权”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单此一项,十几年的教育制度改革就功莫大焉。而如果把这十几年的时间放在传统教育上千年的历史中比较的话,旧的教育制度不过是刚刚打破,以自我完善、个人成长为目标的新教育模式正在确定中,希望一蹴而就拿出一个完全公正的解决方案是不现实也是过于严苛的。

  像招生名额分配不公而引起的地域歧视,确实是事关公平的大问题。但仅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来说,除了少数几个由国家财政拨款的著名高校,大部分高校都是地方财政支持的。地方政府当然要更多地为当地纳税人服务,让更多的本地生源接受高等教育,而这对于高校数量较少的地区来说就不公平了。如何解决,这涉及到高校的产权问题、中央与地方教育资源和投入的分配问题,甚至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财税体制问题——这些问题并非产生于教育部门,所以希望教育部门自身改革或者在“产业化”与“非产业化”之间找到解决答案根本是不可能的。

  中国古话爱讲“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我以为“向前看”同样海阔天空。比如为世人所诟病的教育问题还包括“大学为赚钱而疯狂扩招,造成毕业生就业难,收入低,引发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确实让人担忧。但如果向前看,这些问题可能就不会像有些专家担忧的那样让人绝望。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在冷战的压力下实施了登月计划,尽管没有经济目标,但是这个计划振奋了当时美国人的精神,同时让许多美国人进入到理工领域学习(美国人受教育的首选本来是律师和医生),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繁荣打下了基础。肯尼迪不会想到这个没有经济目标的“登月计划”会为美国经济带来如此长久的繁荣;而我们今天羡慕以IT业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诞生在美国的时候,也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一代“过剩”的理工科人才所产生的作用。

  同样,“疯狂扩招”可能超过市场需求,引发人才过剩,但中国毕竟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多培养了几百万的大学生,他们现在可能面临着就业难的痛苦,但如果他们没有受过大学教育,难道就业会更容易吗?即使扩招盲目,学非所用,但以国内高校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仅仅是掌握英语的绝对人群数量的增加和英语能力的提高,也是未来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我们常常说起中国印度之间的竞争,而最让我们羡慕的就是印度以英语为母语所具备的优势。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信息是以英语为语言保存的,也是因为英语,印度在外包业务、研发环节等具有几乎天然的竞争优势,而中国每年受过良好英语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正在弥补这方面的差距。仅就这一点而言,市场利益驱动下的高校“扩招”或者所谓“产业化”、“市场化”也并非一无是处。

  伊险峰

  资深媒体人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