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启悟良知的“微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06: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启悟良知的“微雨”
启悟良知的“微雨”
●郭小东

  鲁迅在批判国民性时,认为善于自责和反省是有希望的人所具有的内心情操和美德,他在《热风·随感录六十一·不满》中说:“多有不自满的人和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多有只知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鲁迅是中国知识分子中“脊梁最硬”却又主张自觉反省,把“灵魂的拷问”与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的独行者。胡适的坦诚为世人

公认,但在鲁迅看来,那只是坦诚,没有自责,鲁迅一生都在通过文学解剖自我,锤炼一种人格意志力量。“我从别国窃得大火,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

  鲁迅的时代已远,那是一个许多人试图通过文学锻造新的国民性的时代。鲁迅成为那个时代文学的目的。而今天,许多人把文学当作装饰时代的命名与仪式,文学也就疏离了鲁迅时代的定义而飘忽于实利的策略。这是文学边缘化和轻慢人心的另一种信号。

  知识分子的脊梁已断。鲁迅无法再生。但是,在无心插柳的地方,却盎然着另外的一些文字,那就是李清明的《微雨独行》。

  是散文却有故事,是小说并无情节,是论文缺失规范,是笔记却谋篇布局。似有杨朔的刻意营构,有秦牧的谈天说地,还有刘白羽的革命情怀,大凡余秋雨的,张中行的,章诒和、徐晓的,李清明将当代散文的众多启悟,大而化之,九九归一地自说自话。那是一些早已被人们遗失已久的平常道理,千百年来《今古贤文》中的百姓教化,天地国亲师的敬畏,这些似乎离消费时代时尚生活已远的东西,在李清明的文章中,都成为了自省的前提,也是他得以坦诚而且自责的要件。

  自责,首先是说给自己听的。是一些在自己内心反复冲撞的话语。尽管李清明更多地是在讲述一些别人的故事,但所引发的都与自身的思考相关,都与自身的生活和工作、事业相关。李清明的散文因此更像是一些生活体验的心得,一些对自己曾经里程的发问,一些已过去时间里的失乐园。没有诲人之心,却有着责己的疾痛。有一份在微雨中踽踽独行的意味。

  独行是需要有勇气的,只有敢于而且能够独行的人,才能拥有一份沉实平静的心境,拥有第三只眼。

  在《第三只眼》中,他写道:“内省是一种劳动,内省是一种勤奋,内省更是一种智慧和进步。”这是李清明独行的目的和信念。有了这样的精神支撑,独行的价值和面对展开的世界,就不仅仅是现实的,而是有着太多诡秘的心灵写照。这是李清明散文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他所展开的对世界的心灵发问,对自己体悟的总结,对人心和人的关怀,就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况味,故他每一篇文章中,都自然而然地弥漫着一种“人苦于不自知”的惋惜所由的加勉和求索。

  李清明《微雨独行》中的所有文章,几乎都贯彻着这样的主题。主张感恩,孝义至重,小处不可随便,商道即人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化蛹成蝶,富因书而贵,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聆听内心的掌声等等,这些有些是文章的题目,有些是文章的题旨。是李清明夜半独思的结果,也是他内心自省自责的哲思。这些闪烁着中国民间智慧的思想,不是文过饰非的雕琢,而是他行文偶得,自自然然拾荒而来。是暗夜不见雷声的电闪,是思到深幽的荒漠甘泉。

  这的确是一本浊世独立的书,也许如是说会给人夸张之感。李清明书中所说的故事和因此得出的阐释,也许并非个个无独有偶,篇篇掷地有声,那是天堂里的事。我是说,在这些也许是人们熟知的事象里,李清明有自己梳理的丝缕,有他自己思想的飞鸟倏忽而过的轨迹,他挟裹着它们,在黑暗的丛林中穿越的行踪。这些故事这些阐释,有着李清明气喘吁吁独行时的神思。

  每一段被莫言称之为“可以大书高悬为座右铭”的妙语,都是李清明在“人苦于不自知”的大前提下的艰难求索,是他从买马村走出之后,历经坎坷的人生寻找。“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一点儿,你若失去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流也畅天怀,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他对于水的感息,更是令人发聋振聩。“越直的树越易被人砍,最弱的水却万古长流,”“水是最亲的,最柔的,最坚的,最韧的。”

  活到李清明这样的年龄,40而不惑,活到李清明这样的处境,有这样的认知,本也并不奇怪,值得欣赏的是,他通过这样的形式,写书来实践他的人生蓝图:即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以此定格为“男人的事”。在一个污浊的世界里,一个男人,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能够通过一些风雅的作为,遍历人生,性情生活,然后写一本书,锦衣夜行,孤芳自赏,把一些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德性,被忽略的思想细节,再度提升出来,以检示自我的良知,洗涤自我的灵魂,在坦然的陈述中,清理并摒弃一些陈年污迹。这样的男人和他的事他的书,自然值得一读。因为,这是一本启悟人们清明的书。

  (作者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东方出版中心样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