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注水”就业有损高校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0:00 东南早报

  □河南郑州李记

  高校毕业班学生即将毕业离校,但少数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少数毕业生就因此而拿不到毕业证书,个别学生甚至找到学校附近的小店随意“签约”。

  (《新安晚报》6月25日)

  如果说是因为助学贷款还不清,高校扣压学生毕业证,可以解释为学校的无奈,公众还可以勉强接受。那么,因为没有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影响了学校的就业率,而不给毕业生们发放大学毕业证,则实属这些高校的不“道德”行为了。它危及的不仅仅是毕业生们与母校之间的感情,此举一旦被公众认为是高校“要挟”毕业生的潜规则时,将是继学术腐败问题之后,又一个让高校尊严在公众心中大打折扣的事件。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相当部分的高校为了保持自身的声誉和保证下学年学生的报考,每年对外公布的所谓“就业率”,一看就知道是带有不同程度的水分的。如果说学生们的“注水简历”危及到了学生们自身的诚信,那么,学校的“注水”就业率,也是对大学诚信的拷问。反过来说,既然学校的就业率可以“注水”,那么学校逼迫毕业生与小店“签约”则实属多此一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的原因有很多,学校重点非重点、专业的好坏、自身素质的差异、机遇等等,都是不能不考虑到的因素。高校不是从提高自身人才培养水平、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和就业水准等等入手,以提高自己学校学生的“硬性”就业率,而是简单粗暴的,用逼迫学生“无论如何、不管怎样”也要签约的方式,来提高学校“自欺欺人”的就业率。毕业生们很可能因为时间的紧迫性,就业签订协议时不可避免带有盲目和随意性,草草了事,签约到自己不想去的单位和企业,甚至是被骗也未可知。所有这些,都跟学校给予的压力脱离不了干系。

  更进一步的追问是,逼迫完学生跟小店“签约”,这些高校接下来还会想出什么办法来“提高”自己包括“就业率高”一类的“水分声誉”呢?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得不怀疑的事实是,它只能使问题变得越来越糟糕,更会危及到大学的尊严,相信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