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村公益事业该咋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2:4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编者按】

  取消农业税后,不仅在农村实现了无税的惠农政策,而且农村“两工”也被取消。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因此陷入困境,要走出困境,就应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公益事业的新机制、新办法,吸引农民和其它社会成员参与到某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来。

  6月20日上午,合肥周谷堆市场两位老板驾着大货车一路风驰电掣开到肥西县柿树岗乡袁店村农民袁定山的家门口。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一下子买走了他家一万多公斤的西瓜,数着钞票,袁定山满脸的沟壑里都流淌着笑容:“以前我们也种了不少西瓜,但是由于村里不通公路,没人来收,好多都烂在田里。现在水泥路都通到了家门口,商贩大车开到家门口,今年我家的西瓜要多收3000多块钱。”现在,在这个乡像农民袁定山这样尝到了村村通水泥路甜头的农民还有很多,据该乡乡长周宗兵介绍,现在柿树岗乡大部分村村都通了水泥路,解决了农民们农产品卖难问题,单今年种西瓜农民,户均就要比以前增收2000多元。”

  柿树岗乡是肥西县一个偏远乡镇,有22个行政村,这里地处偏僻,群众居住分散,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很差。税费改革后,随着农民负担政策的调整,公益设施建设难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干部群众的面前。2005年以来,这个乡却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交通、水利设施建设,到2006年春,共整修村水泥路5条,组砂石路12条,开挖堰塘25口,整修水坝2处、抽水泵站1座,全乡的公益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观。给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这些事是如何办成的呢?

  “一事一议”影响深远

  2005年春,该乡开始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但是除了国家的补助外,资金缺口比较大,怎么办,该乡决定用“一事一议”的办法试试看。2005年秋,从镇到该乡廖渡村的公路由国家资助到村民筹资,建成了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乡里人在感觉拉近了与外面距离的同时,也发出感叹:要是把这样的路修到家门口就好了!

  乡党委、政府顺势引导,打算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修路,彻底解决村民行路难,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统一了方案:以组为单位,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每户拿出100元左右的钱,每村选出5名值得信赖的村民代表具体负责组织,最后把账给大伙算清,并向社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村民热情很高,很快筹集起所需资金100万元,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修通从乡到村的5条水泥路,村到组12条砂石路,8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80%%以上的组通了砂石路。

  “一事一议”修路的成功实践,给柿树岗乡的干部群众以深刻启发。

  “谁受益,谁负担”激发干劲

  村内的路修好了,干部群众的思想也开阔了。既然全村的路能由全村的人来修,为什么农户共用的堰塘、水坝不能由几户来修呢?

  该乡双龙村有一口50亩的大堰,因为年久失修成为“碟子塘”,在塘下种田的21户农户按灌溉面积筹资3000多元,把多年蓄水难的这口塘修好了。紧接着,另外的几个村民组受益农户也自己筹资、自己投劳,填补塘埂,加高塘身。

  该乡防虎村地处岗区,很多农户的责任田水源不足,穿村而过的防虎支渠漏洞百出,要在干旱时能有收成,只有自己挖堰塘才是治本之策。今年春天,该村村民筹资10000元,彻底整修了防虎支渠。

  该乡廖渡村村民许先涛等10户农民集资整治了村里一座50亩、可蓄水2万多立方米的荒堰,不但使他们的60多亩水田解除了干旱之扰,还利用它养起了黄鳝。

  就这样,柿树岗乡的农民自愿筹资苦战一个冬春,完成土石方近2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50万多元,把过去那些不好办、办不好的事情都给办成了。

  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柿树岗乡的做法是当前农村兴办公益事业的一种有益探索,他们采取“自己投资,自己投劳,自我管理,分项实施”的办法,简便易行,花钱少,效果好。这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定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让群众自己选择筹资的形式,自己进行管理。该乡莲圩村这次修路花去不到2万元,而过去修一次路就要用去这个数的一大半,群众自我管理堵塞了里面的漏洞。

  乡村干部要充分发挥引导协调作用。该乡有个村修路时,有20多户只需修1000米就到了家门口,而另10多户还要修2000多米,开始那20多户不愿意承担多修路的费用,村干部4次进行协调,终于圆满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农村实际情况看,还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长效机制,还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国家必须建立国民收入分配向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倾斜的财政投资机制,特别是加大农村交通、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让农民的生存条件和生产条件有一个质的改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