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花季远离毒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2:49 大江网-江西日报

  

让花季远离毒品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的主题是“毒品不是儿戏”。在南昌火车站各出入口,一幅幅生动的禁毒宣传图片,呼吁人们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毒拒毒技能,保护青少年远离毒品,动员全社会参与禁毒斗争。本报记者海波摄

  豆蔻年华的少女,因染上毒品而迅速沉沦;青春灿烂的少年,因吸食毒品而日益萎靡。来自省公安厅的统计数字显示,我省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0%,而

且,吸毒人员年龄呈明显下降趋势。毒品,正一步步侵害着众多的青少年。

  连日来,记者走近一批深陷毒祸的花季少年,试图了解他们陷入吸毒深渊的动机和原因。

  青少年吸毒现象不容忽视

  6月7日晚,南昌市某酒吧。密密匝匝的舞池里,震耳欲聋的音乐声中,一群青少年正在这刺激、躁动的环境里,贪婪地吸食着毒品。南昌公安人员突袭检查,一举抓获18名吸毒人员。让人吃惊的是,这18名吸毒人员中,有16名是青少年,其中有2名为年仅15岁的少女。

  “南昌市娱乐场所吸毒现象较为严重。毒品,正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成长。”今年2月,省公安厅组织民警对南昌部分娱乐场所调查暗访,结果显示,不少娱乐场的包厢吸毒者,大多是20岁至30岁的青年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或在校学生。因吸毒而引发的打架斗殴、淫乱现象时常发生。

  省公安厅从4月15日至7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对涉毒娱乐场所的专项整治行动。至目前为止,仅南昌市就抓获吸毒人员120多名,其中,绝大部分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新型毒品泛滥,青少年成为最容易受毒品侵害的高危对象。”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公安人员表示。据统计,2004年,我省吸毒人员为4619人,青少年比例占84.59%,其中16岁以下的为42人。2005年,我省吸毒人员为5575人,青少年比例占79.14%,其中16岁以下的为20人,另外还有9名在校学生。而在1996年,我省吸毒人员人数仅为1087人。10年来,吸毒人员在不断增加,吸食毒品的群体也由过去以无业人员为主逐步向包括大学生、公务员、企业人员扩散。吸食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的人员日益增多,呈明显低龄化特征。

  沾上毒品毒害无穷

  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他们如何走上吸食毒品的道路?6月22日,记者走进南昌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与部分身陷毒祸的青少年面对面。

  “没想到和朋友一起玩,吸食几口就陷入毒品不能自拔了。”今年才19岁的小王,看上去天真无邪,却已有4年吸毒史。这是他第二次走进强制戒毒所。小王说,四年前,初中毕业后,无所事事,就跟着一帮哥们在社会上混。有一次在一个朋友家,看到不少人吸食海洛因,在朋友的怂恿下,他也吸了一口。刚开始以为吸食几口没关系,想不到一吸就离不开了。吸食海洛因每天要耗资四五百元,为筹资他只好去骗、去偷。家里人最后只好请公安人员把他送到强制戒毒所。

  丹是一名年仅17岁的少女。其父母因吸食毒品,被送去劳动教养。受家庭的影响,没人管教的她开始出入酒吧,结识了不少不良少年,也走上了吸食毒品的道路。去年,丹因吸食毒品被公安人员抓获,送到强制戒毒所戒毒。戒毒后不久,丹又经受不了毒品的诱惑,再次染上毒品。今年,丹被送劳动教养了。毒品,让丹一家三口全部劳动教养,一个好端端的家庭走向了深渊。

  小李吸毒是因为父母离异,由于缺少家庭关爱她认识并爱上了一名贩毒青年。男友被关进监狱,小李找到他以前的朋友想救出男友。结果不仅没能救出男友,自己还深陷其中,最后甚至被这群“粉友”们逼着去卖淫。

  据公安人员介绍,某些毒贩子常常以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不会上瘾、能减肥、可以免费尝试等手段引诱青少年吸毒。而青少年也常因年幼无知,抵挡诱惑的能力不强而上当,更有不少青少年因赶时髦、交友不慎、追求刺激、赌气和叛逆心理走上吸毒的道路。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

  “珍惜生命,请远离毒品。”南昌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民警表示:无论是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还是K粉等新型毒品,都极易上瘾。滥用毒品不仅对青少年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导致头痛、心慌、心绞痛、厌食、呕吐腹泻、狂躁症、精神紊乱等,而且,吸毒极易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危害社会。许多吸毒者走上了盗窃、抢劫、诈骗、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道路。

  目前,我省每所中小学都有一到两名兼职禁毒教员,让每名中小学生定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我省有5万禁毒志愿者,他们深入社区,开展“社区远离毒品”活动,进入家庭进行宣传,并组织曾经吸毒人员现身说法;团省委从前年开始向全省中小学生发放“江西省青少年自护手册”,内容包括防艾、禁毒等自护知识,目前已经累计发放100万册。

  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办公室副主任刘小玲告诉记者,要让青少年真正远离毒品,必须将禁毒工作纳入青少年教育计划中,让禁毒宣传进入常规教育,通过教育主渠道,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此外,家庭和社会必须做好配合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心理上建立远离毒品的防线。刘小玲最后说:“关注青少年吸毒,让青少年远离毒品,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

  本报记者李晚成 张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