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际禁毒日:让世界远离毒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5:18 山西晚报

  又一个“6·26”国际禁毒日到来,记者走进太原市公安杏花岭分局强制戒毒所。戒毒所里简单、平静的生活背后,暗藏曲折和悲伤。每一个吸毒人员和民警的经历都是一段发人警醒的故事。本版今日为读者呈现一名女吸毒人员与一名戒毒所女民警的故事……

  

国际禁毒日:让世界远离毒品(图)

  吸毒人员:期盼过正常人的生活

  眼前的晓丽(化名),黑黑瘦瘦,眼眶深深地陷了下去,显得很憔悴。脸上的斑点和皱纹让人很难相信她的实际年龄只有35岁。曾经的风光和沉沦,在脸上只留下一道道皱纹,却深深地藏在她的心里。

  “我是最先富起来的人!”

  晓丽说:“我是最先富起来的一代人,也是最先倒下的一代人!”

  1986年,做生意对一些人来说还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晓丽初中一毕业就在太原市钟楼街租了一间门面卖服装。之后,批发香烟、开旅馆……任何挣钱的门路都有晓丽的影子。短短4年时间,晓丽存折上的数字就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七位数。上歌厅、吃大餐,这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她都得到了,优越的生活让小丽一下子有些不知所措。

  “我也是最先倒下的人!”

  1991年,晓丽又一次和丈夫吵架了,两人关系的日渐恶化让她对这段婚姻伤透了心。一个朋友见状,神秘地拿出两片白色小药片,说这个能给她带来快乐。虽然心里感觉这东西不好,但晓丽还是接了过来。尝试之后,她发现这个药真能带来久违的快乐,渐渐沉迷其中。直到感觉自己没有药片就会浑身难受时,晓丽才知道这种药叫埃托啡,是一种毒品。

  丈夫得知她吸毒时,一直苦苦劝她戒掉。而此时的晓丽早已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心想着每天能痛痛快快地吸两口,丈夫的阻拦让她不厌其烦。最后,她竟想到拉丈夫一起吸毒。在晓丽的设计下,丈夫也陷入毒品的泥沼中。最初,两人依靠每天两千多元的收入勉强维持,随着毒瘾的严重,两人一天要吸食100多片埃托啡,需要花费4千多元。直到1997年,100多万元积蓄全被吸光后,两人最终也分道扬镳。

  “我这种人不配有孩子!”

  离婚后,作为一个两岁女孩的母亲,晓丽既要养育孩子,又要满足自己吸毒所需,无奈铤而走险。晓丽在自己的旅馆中设套敲诈房客,那时的她“什么也顾不上了,就是想弄钱”。因敲诈入狱的5年中,远离毒品侵害的晓丽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她发誓一定要戒掉毒品。刚出狱的一段时间,晓丽每天在家陪伴女儿,毒品似乎真的从她的生活中被抹掉了。可没多久,过去常混在一起的朋友又来找她。每见他们一次,吸毒的快感就会重温一次,晓丽心里渐渐生出对毒品的渴望。终于有一次,晓丽忍不住又买了毒品,她跑回家一边吸一边发誓:“我这是最后一次了!”发了多少次誓言,但晓丽一有钱还是会跑去买毒品。

  从得知她吸毒的那一天,家人都崩溃了,一向最亲的妹妹甚至打了她。现在已10岁的女儿乖巧懂事,这让晓丽更加愧疚:从一年级开始,女儿就独自背着书包上学;看妈妈不舒服了,女儿就安安静静呆着,不去打扰她,或给她倒一杯水。说起这些,晓丽的声音有些哽咽,她含泪说:“我对不起女儿,给孩子丢脸了。我这种人就不配有孩子。”

  “我想过正常人的生活!”

  吸毒的时候,晓丽每天的生活很“忙碌”:忙着弄钱、找毒品、躲警察。对于未来,她没有任何奢望。一个早晨,她出门买毒品时偶遇一对捡破烂的夫妇,“我真羡慕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没钱但很幸福。”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是晓丽现在最大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对她来说太渺茫了。因为没钱吸毒而麻醉抢劫他人,晓丽马上就要被移送到看守所了,等待她的将是法律的惩罚。

  看着晓丽,这个经历如此起伏的女子,记者一时不知该如何劝慰,只是暗暗希望,愿这个世界都远离毒品!

  戒毒民警:帮助瘾君子重树信心

  项改林,太原市公安杏花岭分局强制戒毒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从警35年,和吸毒人员打交道4年。

  “我像个幼儿园的阿姨”

  项改林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戒毒女学员谈心。

  6月20日,项改林的女儿参加中考,可她当天要从8点值班到第二天8点,根本无法陪着女儿。交接班结束后,项改林像往常一样开始工作,检查新来的吸毒人员背所规、唱所歌的情况,与新学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入所原因、家庭情况和吸毒史。9点钟,给新学员治疗。10点钟,学员们开始做操,跑步。这种锻炼是提高每个戒毒学员体质的有效方式。只有学员们饭后午休了,项改林才能端起碗来。“做一名女戒毒警,工作时就像一名幼儿园的阿姨,事无巨细,样样都要操心。”

  “与我沟通对她们很重要”

  “每个吸毒人员都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她们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社会和家人抛弃她们。毒瘾好戒,心魔难除!”所以,项改林会抽午休时间找个别学员谈话。下午,配合医务人员给学员们治疗,督促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医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体力劳动,这些都需要项改林跟在学员身边。

  虽然白天很快就过去,但晚上每隔20分钟的巡查也是必修课。24小时下来,项改林带着满身的疲惫返回家中。大概是多年已成习惯,项改林的爱人和3个孩子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因为她不仅是在工作,而且还在“救人”。

  本报记者王巍杨晶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赵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