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扁担下岗了 水桶困觉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7:22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扁担下岗了水桶困觉了

  士林公司设在大堰的一车间每年加工本地毛竹60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360万元,并创造了130多个就业岗位。图为工人们在加工竹制品。(毛节常孙吉晶摄)

  本报记者孙吉晶通讯员毛节常

  竹林是奉化大堰最西南端的一个小山村,一条长三四公里的水泥路贯穿整个村庄。朴实的山民在村口立了一块醒目路碑,取名“航标路”。

  大堰镇党委书记张金荣说:“大堰的今天,离不开宁波、奉化两级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竹林村只是一个缩影。”1996年,地处奉化江源头的大堰虽摘掉了“贫困乡镇”帽子,但仍是宁波市14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从1996年至今的10年间,大堰又落实了450多个项目、接受了近5000万元的帮扶资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走遍大堰镇的角角落落,看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大堰镇初中的教学楼、师生宿舍楼都是崭新的,建筑面积5550多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刚刚择地新建。镇干部说,教育资金十年间已投入1800多万元。

  不仅是教育,事实上,如今的大堰已实现公路、有线电视“村村通”,80%的村安装了路灯;卫生院、敬老院都是新建、扩建的;去年启动的柏坑水库、峙坑水库两大引水工程,惠及了14个村,让2100户村民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最近三年里,2483人实现梯度转移,在大堰或奉化城区过上了新的生活。一村民形象地概括现在的日子:“扁担下岗了,水桶困觉了,手电筒藏进抽屉了。”

  驱车在三溪、三联、常照、西畈等村,发现有的新楼已落成,有的还在“大兴土木”。经打听,这些村正在“筑巢引凤”,建造厂房用来出租。常照和西畈尽管不相邻,但两个村联手,用扶贫资金建标准厂房做起了“房东”—————从宁海引进的一家企业已经投产。“今年不仅两村集体收入可增加4.2万元,还解决了100多名村民就业,另有52户农户从事产品外加工业务。”说起这一决策,常照村党支部书记汪国峰很开心。

  “输血,更要自我造血”。观念的变化更催人奋进。湖边桥、社家畈、谢界山等村也千方百计寻找项目,利用大山里丰富的水资源,入股建电站。大公岙村130户人家,去年全村收入达到创记录的50万元,户均增收1000多元。据抽样调查,去年大堰镇农民人均收入4250元。

  这几年,大堰为保护奉化县江源头水质,一方面大搞环境整治,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另一方面,关闭电镀、造纸企业5家,外迁企业170多家,使本来就不多的财政收入更捉襟见肘。

  面对困难,大堰镇提出了“生态立镇”的发展新思路。建成了2.5万亩的有机笋生产基地,使笋价提高了两三成,笋农每年增收100多万元;农产品品牌实现“零”的突破,“可岚牌”高山西瓜获宁波名牌、知名商标后,面积扩至5400亩;3000多亩的小洋生基地成为宁波市绿色农产品基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