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努力做好劳务输出这篇大文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8:30 贵州日报

  努力做好劳务输出这篇大文章,是关系改变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现状的一项战略措施。

  努力做好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等发达国家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3%,主要就是靠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达到的。我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多,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

客观规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我省3950多万人口中,有2900多万在农村,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3.1%;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仅达1877元,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67%;全省还有266万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465万低收入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人口的11.29%和11.49%,绝对贫困发生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我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67亩,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5%,而且土层薄、多贫瘠,仅靠土地收入农民增收难。要改变以上现状,必须高度重视并长期地切实抓好农村劳务输出。

  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是“两离”:一是“离土不离乡”,即就近转移到乡镇企业、工矿企业和服务业等,在本乡本土范围内长期或季节性打工;二是“离土又离乡”,即转移到其他地区从事打工、经商、服务等活动。到目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就地转移为主,逐步变为以异地转移为主,跨省打工人数比例逐年提高,去年全省劳务输出85.57万人,其中跨省输出占75%。劳务输出的效果:第一,节省了一个人的口粮,第二,为农户挣了一份工钱,第三,学到一门技术,第四,换了一个脑筋,走出大山的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更新了思想观念,了解到干什么能赚钱,学会了怎么干才能致富,实践证明,一些善于学习的农民,在外打工几年回来,人如同换了一个脑筋,这一条比前几条更重要。据统计,2005年我省外出农民全年累计务工收入已达50多亿元。“打工经济”在全省农民年均纯收入的构成中已近三分之一。

  与中部、西部其他省、区、市相比较,我省劳务输出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全省农村劳动力尚需要转移的约1000万人,已实现相对稳定转移就业的380万人,还有600多万人需要转移配置,另外每年还有数十万的新增劳动力。按此计算,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率还相当低,与别的省市区比尚有很大差距。即便是已转移的几百万人中,有近一半左右在城乡之间盲目流动,没有实现长期稳定就业。

  从总体上看,我省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技能,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农民工的主要吸纳地,我省农民工还没有形成竞争力和影响力。相对于重庆建筑工、四川包工头、湖南的士司机、江西卡车司机、安徽保姆、吉林大姐等各省“劳务品牌”而言,我省农民工还处于靠在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安全保障差、收入相对少的“粗杂工”岗位挣钱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特色和品牌,是我省农民工在省外的基本特征。

  就全省现状而言,农村劳务输出工作还有很多难点和很大差距,而陈旧的观念则是最大的绊脚石,也是这项工作在各地推进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少地方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至今外出务工农民少、效果差。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的领导认识、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都客观地存在着影响劳务输出的障碍。

  做好劳务输出,必须转变观念。我们的干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理应对农民负有引导、帮助之责,但在一些地方,干部还没有真正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存在狭隘的“政绩观”,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富财政”,而且是没有考核的“软工作”,因此不愿把精力和着力点放到这项工作上,更谈不上积极地创造性地去推动。作为社会层面,不少城里人也尚未认识到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农民工普遍缺乏应有的认同感和人格尊重,农民工进入城镇的就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应当认识到,善待农民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既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留住农民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我省长期欠发达,欠开发,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特别是贫苦边远地区的农民,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农为本的小生产观念和“故土难离”的旧思想根深蒂固,宁肯守着几分薄田苦熬穷日子,也不愿“背井离乡”外出吃苦谋生。各级党委、政府要用农民接受的方式,用本地成功的典型经验引导,帮助他们转变观念。

  做好劳务输出,必须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建设。我省劳动力市场还比较薄弱,信息网络系统不够畅通。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于市场需求,同时,布局不尽合理,专业性、针对性不够强的矛盾比较突出;马路自由市场和非法职介大量存在,自发的劳动力市场亟待规范。在网络建设上,没有全省统一联网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用工信息、劳动力信息储备不足,区域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不够,信息系统滞后于劳动力的转移需求。对于文化不高、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而言,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他们很难较为及时准确地获取用工信息。

  做好劳务输出,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工作结合起来,缺少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不可能有农村产业化和劳务输出的快速推进。各级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经费。普遍建立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制度,并努力提高培训绩效;各地应建立领导机构和培训机构,全面统筹规划,整合教育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工作;结合市场手段,建立一大批农民工培训基地;实行培训目标责任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主动与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签订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培训,对农民工进行定向培训。使转移劳动力实现由“农民”到“技术工人”的转化;由无技能、低技能向有技能、高技能转化;由传统的“小农意识”向社会化大生产、竞争观念转化。要改革农村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村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培养农村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

  做好劳务输出,必须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清理、废除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建立健全服务、管理、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住房制度,城市教育资源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各级政府应将农民工对住房、学校等设施的需求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切实解决农民工及子女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各级政府要健全机制让农民放心走出去,把解决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土地耕种等问题作为己任,积极地负责任地给予关照和帮助,让外出农民工解除后顾之忧。

  做好劳务输出,必须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农村就业容量。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强城镇吸纳能力;积极开展劳务输出,拓展省(境)外劳务市场。搞好招商引资,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扩大农业内部就业空间,使其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载体,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就近转移的渠道,提高农村人口城镇化水平。

  做好劳务输出,必须改进和完善政府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始终把为劳务输出的全方位服务放在首位,坚持本地服务与异地服务相结合,软件服务与硬件服务相结合,为转移劳动力排忧解难,精心架设连接转移劳动力的“连心桥”。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打工的各种手续,防止变换手法,向农民工及用工单位乱收费。农民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提供了税收,政府应当把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子女教育、劳动保障及其他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为他们在城市安心务工就业创造条件。政府部门要以组织农村劳动力输出为己任,而不是只满足于设了机构、挂了牌子,要在实践中探索政府与企业、中介组织有效联动的输出模式,实现平稳、可靠、有效的输出。要探索管理跟踪服务农民工的机制,建立平等的就业环境,以良好的服务和管理,逐步消除农民不敢出门、不愿出门、不想出门的思想,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劳务输出走上摆脱贫困和自强致富之路。

  作者: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