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杭州打工12年老太已是花甲人 “朱妈妈”介绍3万老乡杭州打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8:5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杭州打工12年老太已是花甲人 “朱妈妈”介绍3万老乡杭州打工

  

杭州打工12年老太已是花甲人 “朱妈妈”介绍3万老乡杭州打工
核心提示

  朱喜梅今年60岁,是南阳市社旗县下洼乡山口村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12年前,她辞去了村妇女主任兼会计的职务,卖掉了家里的牲口到浙江杭州市打工。十几年来,除了自

己打工,她还直接或间接介绍3万多河南人到杭州打工,遍布20多家企业。她所在的公司有800多外来打工人员,其中80%都是朱喜梅介绍来的河南人。

  公司工会主席施金花说:“12年前,我们公司还是一家员工几十人、资产40万元的小企业,现在企业员工1500人,资产4.5亿元。企业有今天,河南人功不可没,朱妈妈功不可没。朱妈妈最大的贡献是稳定了职工的人心!”

  去年,朱喜梅先后荣获萧山区、杭州市和浙江省“热爱企业优秀职工”称号。

  送女儿打工被公司留下

  “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村民,打工是可以致富的!”

  □首席记者郭启朝文图

  6月22日中午,记者赶到浙江杭州萧山区宏扬集团。在门口,一位老太太骑着一辆电动车等候。“我就是朱喜梅。”她笑呵呵地自我介绍。

  在公寓里,见河南记者来采访朱喜梅,员工们纷纷围拢来。朱喜梅说,在这个公寓住的,几乎全是南阳人!她是1994年年初来杭州打工的,当时48岁。

  “为什么想来这里打工?”

  “赌气呗!”朱喜梅说着笑了起来。

  朱喜梅离开家乡前是村干部。1993年9月,朱喜梅在乡政府开会时,见到了杭州一家企业的招工表。她将此事告诉乡亲们,但却无人响应。“有人传言,外面的招工都是骗人的。”乡亲们说。

  “他们不去,咱去!”朱喜梅一气之下,为自己的三女儿耿秀锐报了名。随后,耿秀锐去了宏扬集团的前身萧山第三化纤色织制造厂。

  4个月后,耿秀锐回家过春节,朱喜梅详细问了情况。1994年年初,她带上耿秀锐,又叫上了村里的耿玉敏、耿玉霞、耿小青3个姑娘一起来到杭州。公司当即决定将几人留下。而此时的朱喜梅还担任着村妇女主任兼小组长、会计。她忙给村领导打电话,村领导同意她辞职。朱喜梅说:“当时我的确是赌气,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村民,打工是可以致富的!“

  12年带来3万家乡人

  她热心介绍工作,村里村外、乡里乡外、县里县外的人纷纷来找她……

  刚到大城市工作,朱喜梅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第一天上班,车间主任齐保华见她给线头打结很熟练,便惊奇地说:“朱喜梅,你原来是熟练工人啊!”

  朱喜梅告诉记者:“其实,我一天也没有干过。但是工厂织布和农民在家里织布一样,都需要经心。只要你经心去做,就一定能做好!”

  在车间,别人分管一台车,她总是要求管两台。第一年回家,她们娘俩拿回6000多元,丈夫耿喜增、四女儿耿小菊和儿子耿群山都很羡慕,都表示要跟着朱喜梅到杭州打工。1995年春节刚过,朱喜梅带着全家上了去杭州的火车。

  公司正扩大生产规模,全家人都被公司留下了,除了丈夫年岁已大,负责打扫卫生之外,几个孩子全都下了车间。朱喜梅全家在杭州打工的消息不胫而走。每次朱喜梅回家,亲戚、邻居纷纷登门拜访,要求朱喜梅将他们的孩子也带到杭州。她都热心介绍,逐渐的,村里村外、乡里乡外、县里县外的人都来找她……

  12年来,直接的、间接的,她总共介绍了有3万多人。一部分在宏扬集团上班,一部分进了其他企业。朱喜梅说,她的丈夫,4个女儿、4个女婿,儿子、儿媳,娘家侄女、侄女女婿,婆家侄女、侄女女婿,外甥女、外甥女婿、外孙女等40多个亲属都在她所在的公司上班。她家所在的山口村有70多人、下洼乡有400多人、社旗县有600多人在公司上班。

  她是打工者的保护神

  不仅保护本公司员工的利益,还保护其他公司的河南老乡。

  “朱妈妈是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保护神。”一位员工说,2003年的一天,有3个新来的女工在公寓里哭。朱喜梅听到后,问怎么回事?3人将工资本递给朱喜梅。朱喜梅一看,第一个月两个员工的工资分别是2.7元,另一个员工工资是8.4元。

  朱喜梅顿时火了,立即找到董事长单小荣质问:“给工人发几块钱,让她们怎么活?”但董事长对此却不清楚。一位副经理告诉董事长,上班第一个月工资本来就低,再扣除抵押金、电费、房租,就没多少了。问清楚后,单小荣立即决定,废除扣除抵押金制度,改为按照工龄的长短给员工相应的补助,以此稳定职工队伍。3天后,3个女工拿到了被扣去的100多元钱。

  朱喜梅不仅保护本公司员工的利益,还保护其他公司的河南老乡。2004年,在一家企业干三个半月后,下洼乡马蹄村的郭德法被解雇了。解雇时,企业扣了郭德法1000元的违约金。郭德法离开该厂后很窝火:“明明是厂里违约解雇我,应该付给我违约金,为什么反扣我1000元?”朱喜梅看了双方签的合同后,找到萧山区劳动部门反映。劳动部门调查后,发现情况属实,于是让该企业如数发放工资,并付给郭德法1000元违约金。

  大家都叫她“朱妈妈”

  员工住了院,她陪护,缺少医疗费,她去筹。

  18岁的金中改也讲述了令她终身难忘的事。

  她来自下洼乡井楼村。今年5月14日,她突然发烧,经医生诊断,属于病毒性脑炎,急需转院治疗,但她却拿不出更多的钱。

  朱喜梅听说后,忙向副总经理戚国民借了3000元,又向4位同事借了4000元,然后带着金中改到医院治疗。

  金中改住院期间,朱喜梅一直在病房陪护,瞌睡了就趴在凳子上打个盹。金中改说着流下了眼泪。

  陪员工看病、筹医疗费的事太多了。员工李小娟告诉记者,“她是我们外来务工人员的主心骨,我们都亲切地叫她‘朱妈妈’”。

  公司不愿舍弃的“人才”

  60岁不适合下车间了,董事长安排她管理电脑室、娱乐室等。

  朱喜梅爱员工,也爱企业。12年中,她对她的亲戚、家人要求很严。如果合同没有到期,绝不能提出辞职。

  不仅如此,她还在工作中比赛。2003年,她的四女儿、三女儿、二女婿、外甥女、侄媳妇和朱喜梅6个人均得到了公司的奖励,朱喜梅非常高兴。但是2004年,却只有朱喜梅等三个人得奖,朱喜梅觉得很没有面子。她立即召集大家开会通报了得奖情况。

  宏扬集团工会主席施金花说,朱喜梅原来是车间主任。“在车间干得非常出色,她的家人、亲戚以及所有的河南人给企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司很看重他们。”

  施金花说,朱喜梅的贡献最大:一是为企业介绍了一批好职工,二是在职工和领导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稳定职工队伍。

  12年中,朱喜梅一直是车间拿工资最高的人,也年年被评为企业的先进员工。2005年8月,朱喜梅被杭州市总工会、杭州市工商联评为“热爱企业优秀员工”。同年11月,她被浙江省总工会、浙江省工商联评为“热爱企业优秀员工”。

  朱喜梅说,她今年已经60岁了,董事长很关心她,发现她确实不适合去车间了,就安排她负责阅览室、电脑室、娱乐室以及职工的公寓管理等工作。电脑室里有30多台电脑,记者看到不少人在上网、学习、娱乐。

  说话间,朱喜梅的小灵通响了。她接了电话后对记者说:“又是咱老家送孩子来了。我得赶紧找车间主任问问,看他的车间缺人手不?”说完,她与记者挥手告别。线索提供杨银鹏

  朱喜梅现在负责管理电脑室

  朱喜梅给她筹钱治病,金中改说:“朱妈妈像妈妈一样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