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提防跨行通存通兑免费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09:36 南方日报

  央行小额支付系统已在各地陆续开通,业内人士提醒

  提防跨行通存通兑免费陷阱

  通存通兑现金不必“大搬家”

  在全国热议银行卡跨行查询该不该收费、收费是否需要听证等问题之际,央行上海总部6月23日宣布,将于6月26日在上海正式上线运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今后银行客户2万元以内的交易可以实现“通存通兑”,这样,使居民在需要缴付按揭贷款等时,可就近银行办理,不必再搞“现金大搬家”了。

  显然,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银行通存通兑,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今后在哪家银行开户、持哪家银行的存折都无所顾虑了,支付各种费用都可以就近银行柜台办理,银行自然会通过央行提供的系统办妥一切业务。

  但业内人士提醒,通存通兑也是“银行服务”种类中的一项,就如银行卡跨行查询一样,没有免费的午餐。

  一折(卡)在手轻松付费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小额支付系统的建成,将为社会提供低成本的支付清算服务,特别是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支付服务,例如为企事业单位发放工资、公用事业收费、税款缴纳、通存通兑等业务提供清算服务。

  上海银监局一位人士称,有了小额支付系统,可以实现“一卡(折)在手,轻松收付资金”。比如,收费单位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委托其办理跨行收取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付费单位也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作为主办银行,委托其发放工资、养老金、社会保险费等。缴费人(或收款人)拥有一个银行账号,即可以选择任何一家银行,办理相关资金的收付,改变缴费人(或收款人)目前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的现状。

  此外,小额支付系统可以实现跨行通存通兑,现金无需“搬家”。客户在任何一家加入小额支付系统的银行,都可以办理跨行存款或取款业务,跨行存取现金十分便利;同时,小额支付系统可以实现跨行实时转账,市民无需再为买车、买房等大额交易来回“搬运”现金。

  跨行通存通兑有条件限制

  其实,同城通存通兑在我国已不是新鲜事,前年开始便有一些城市开通此项业务。通存通兑在广东也提倡过。前年初,广东地区10多家股份制银行签订协议,联手推出了通存通兑业务,如手持民生银行的存折可在广东发展银行的柜台上存取钱。但据记者了解,这项方便市民的好事,却得不到广泛的支持,真正使用者寥寥无几。去年底,武汉市银行业也开通了通存通兑业务,依然没有引起市民的热烈呼应。个中原因何在?

  据分析,除了人们习惯于在哪家银行开户就到那家银行取款的习惯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受到有关条件的限制。如,武汉市规定,客户使用电子支付系统时有额度限制。若是在自己的开户银行上向别的账户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100万元;若是不在自己的开户银行向别的户头转账,单笔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若不在自己的开户银行存款,单笔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0万元;使用存折或借记卡跨行支取现金的,单一账户每日累计支取现金不得超过人民币30000元。

  免费服务仅限“短期内”

  央行表示,6月26日正式运行小额支付系统后,上海市的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将可以利用该系统,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跨行资金汇划服务。不过,业内人士预计,从系统上线到真正给老百姓带来畅通无阻的跨行支付还有一定距离。

  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当时在广东推出该项业务时,便没有明确提出付费的问题。24日,本报记者就通存通兑服务收费问题采访上海银行界有关人士。上海某股份制银行一位高层指出,目前还不清楚使用小额支付系统的费用标准,以及这些费用是否将由用户承担。不过,据该人士预测,服务收费是必然的,但短期内应该不会很明确地提收费的事。

  据他分析,由于五大商业银行推出的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等闹得沸沸扬扬,因此这项本来该收费的业务也就没那么高调、明确地提出。据其透露,免费服务应该是“短期内”的事。由于央行该系统的公共支付平台性质,类似中国银联的跨行支付系统将会受到一定冲击。中国银联目前规定的同城跨行取现收费标准为每笔2元,查询每笔0.3元。而存折在柜台办理通存通兑业务的还有人工成本付出,其工作量不比跨行查询的少,其付出的成本应该更大。因此可以预见的是,跨行办理通存通兑业务的,每笔收费或将在0.3元以上。

  本报记者朱桂芳通讯员张志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