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坐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10:20 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董振霞 刘琳新华社记者王圣志:上百名藏民赶来摸铁轨“还记得2001年铁路开工的时候,我们在格-萨段采访,车刚走出格尔木不远,就看到有上百名藏民围在一段刚刚铺好的铁轨旁。我们走过去一问才知道,这些藏族同胞都是从方圆几十里外的地方赶来的,他们来这里的惟一目的,就是亲手摸摸长长的铁轨,看看飞驶而过的机车。在他们眼里,我们看到的是惊喜和希望,还有些许困惑。”说起这条铁路将要为藏民们带来什么?新华社记者王圣志这样说。

  从青藏铁路开建那时起,许多藏民们就开始在心中盘算着、计划着。山南地区泽当镇泽当居委会玉罗给自己订的旅行计划是,拉萨通火车后,去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朝圣,也想看看北京、上海等内地大城市,开阔开阔眼界。

  今年65岁的玉罗是西藏农民中较早的一批“背包族”,她曾自费到西藏毗邻的青海、甘肃等省以及尼泊尔旅游,但都是乘汽车前往,十分辛苦。青藏铁路即将通行,玉罗老阿妈有了更远的旅行计划。她说:“现在家庭条件比过去宽裕多了,子女们承担了家庭事务,出门走走看看是我晚年最大的愿望。听说火车票价比汽车便宜,也不像汽车那样颠簸,我早盼望着通火车的这一天了。”居住在泽当镇泽当居委会的玉罗一家6口,有17亩土地,农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她家利用城镇近郊优势,将4亩土地建成温室蔬菜大棚,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3600元,加上养猪、养牛、出售鲜奶等副业,家庭年收入上万元。

  虽然还没有亲眼看见火车,但次仁罗布通过参与修建青藏铁路早就感受到了火车将给他的生活带来的诸多新变化。次仁罗布是拉萨市林周县春堆村农民,两年前他来到那曲地区安多县参与了铁路建设,这是他离开家门最远的一次,也是他在农闲季节打工挣钱最多的一次。他说:“通火车后,就业机会更多,我一定坐火车去内地打工。”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在西藏投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专家格桑益西说:“随着铁路向拉萨方向不断延伸,藏族群众活动半径不断扩大,思想空前活跃,铁路正激发出高原亘古未有的活力。”采访中王圣志了解到,青藏铁路建设五年来,来自西藏各地的农牧民群众放下锄头和牧鞭参与铁路建设,直接从青藏铁路建设中受益,他们中不少人是第一次远离家门。那曲地区行署专员段襄征介绍说,铁路开工建设以来,那曲有6万多人次参与铁路建设,创收超过2000多万元。

  新华社记者嘎玛:坐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嘎洛一家,生活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脚下,这里是西藏最先看到火车的地方。嘎洛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离开过这里,我盼望着能坐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羌塘草原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的昆仑山脉、唐古拉山和南部的冈底斯山之间,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700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这个高原是世界上至今生态环境仍保存完好、未经深入研究的区域之一,牧民们仅季节性地在这里的部分区域活动。

  嘎玛说:“青藏铁路横贯羌塘草原,游客可以在火车上领略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他为本报记者介绍的第一个景点就是2004年5月竣工的青藏铁路柳梧隧道。

  他说,这条隧道设计理念融合了藏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人细细品味的独特景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把青藏铁路建设和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西藏境内的每一个车站、隧道、桥梁的设计,包括站名的确定都经过了西藏自治区政府和藏学专家的审定,建成后的青藏铁路将成为一道独特的藏文化风景线。

  新华社记者顾玲:藏族女孩希望用煤块替代牛粪采访中,新华社记者顾玲眼前老晃动着一群孩子的背影。她说,那是一群每天在放学途中捡拾牛粪的孩子。这里面就有16岁的藏族女孩群桑卓玛。那天,她去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一个牧民聚居区采访,在一户牧民的帐篷前,她看到群桑卓玛正在捡拾牛粪。当时,群桑卓玛弯着腰,背对着顾玲,只顾用双手捧起硕大的牛粪块向后抛,随着她手的划动,牛粪划过她头顶上方,准确地落在她身后的筐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