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同构筑农村安全消费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14:08 大众网-农村大众

  “红盾护农”

  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近年来,全省各级工商局、消费者协会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扶农、护农措施,成效明显。下一步,在支持农业

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工商部门和消费者协会还将采取哪些举措?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工商局局长李华理。

  记者:据了解,去年全省工商部门查处6000余件违法经营农资案,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您能否谈谈“红盾护农行动”的相关情况?

  李华理:我省“红盾护农行动”始终以农资打假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消费者协会大力整治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秩序,以食品、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商品,以农村集贸市场、商店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地区,以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无照经营等为重点行为,加大清查处罚力度,严惩了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分子。同时积极实施“合同帮扶”工程,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民依法签订、履行订单农业合同。目前我省订单农户发展到142.2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8%,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2.7万多家,每年签订各类农业订单180多万份,涉及经营额达2000多亿元,合同履约率达到86%。培育了一批“农”字号商标,截至去年底,农产品注册商标达896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26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件,有效促进了全省名牌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记者:工商部门服务“三农”取得显著成绩,下一步将如何做好品牌富农、市场兴农、合同助农的“发展”文章?

  李华理:首先,工商部门将积极引导农民实施商标战略。引导农民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指导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指导农产品企业把农产品商标运作和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产品开发、市场维护的全过程,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违法行为。

  第二,大力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工商部门以农副产品营销、农业生产资料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农村经纪能人;开展涉农合同帮扶工程,组织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订单农业”。严打设置合同陷阱、骗取合同保证金等实施涉农合同诈骗的违法行为。

  第三,规范搞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产品流通搭建“大平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市场升级改造,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在农村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繁荣农村市场。

  记者:工商部门将如何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做好“扶持”文章?

  李华理:工商部门将简化农村个体工商户登记材料,放宽涉农企业登记注册政策,允许涉农企业注册资本分期到位;严格执行农村流动商贩和农民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免于工商登记和收费的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支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和品牌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贸、工、商一体化经营。

  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向纵深调整方面,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向农产品加工、种植业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行业拓展;大力支持农村个体私营企业从事食品加工业特别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以及其他农副产品加工业;引导农村私营企业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投资参与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

  记者:当前,假冒伪劣等侵害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下一步,工商局、消协怎么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李华理: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国家赋予各级工商机关、消费者协会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前,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制建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本法,包括其他配套法律法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我省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规章。但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还不够系统完备。我们已就《山东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修订工作向省人大和省政府提出立法建议,并进行了立法调研工作,起草了修订草案和论证报告,拟借鉴省内外和国际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最新经验和做法,以立法的形式把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大力强化消费者权益的行政保护。建立和完善消费者协会投诉站和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严厉查处不法行为;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为重点,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坚决查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其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发动各方面力量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将加快建立消费者协会指导、行业协会和企业自律、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保护体系,整合各方面消费维权资源,调动社会各界消费维权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农业发展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是质监部门的职责之一。2005年以来,我省质监部门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发挥部门优势,在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为“三农”服务、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在工作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质监技术机构优势,打造农业标准信息平台。2005年6月5日,我国第一个专门的蔬菜质量检验机构———国家蔬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我省潍坊市正式挂牌成立,为山东蔬菜出口搭建了一条“绿色通道”,使我省蔬菜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免除到岸抽检。截至2005年底,全省质监系统已投资1.5亿元,进行了国家质检院山东分院、鲁南质检中心、胶东质检中心三大质检高地的建设。建成了国家蔬菜质检中心等8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完成了19个食品通用实验室、8个棉花公检实验室建设,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全省统一的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我们通过执法监督、帮促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质量控制措施等手段扶助企业做强、做大。

  目前,全省已有农业地方标准、规范1349项,逐步形成了涉及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体系框架,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督促标准的实施,我们健全了企业自检体系、社会中介组织检测体系和政府监管检测体系在内的三类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共有177家农产品检测实验室通过计量认证。建立了国家、省、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60个,总结出了“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基地”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模式。

  我们还建立了以省、市、县三级标准信息服务网络,为农业标准化生产提供标准信息服务。开展了出口农产品WTO/TBT研究、通报和咨询服务工作,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奠定基础。为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省质监局用条码技术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现已被推广运用,效果良好。2005年我局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组织推广奖。

  二是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农产品的“含金量”。2005年以来,我们积极协调和配合省农业厅等主管部门调研起草了《山东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制定了《山东名牌农产品评价体系指南》,完善了山东名优农(林、水)产品评价机制。紧紧围绕市场、效益、绿色和科技创新等四项原则,确定了2006年山东名优农(林、水)产品评价目录。今年6月8日,我们会同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厅和省林业局共同向全社会予以公布,目录共有农、林产品48种,水产品13种,正式组织开展了我省名优农林、水产品评价工作。

  地理标志产品是实施名牌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2005年我们从产品名称、类别、地理特征、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等11个方面建立了68个培育地理标志产品的数据库,摸清了我省地理标志产品资源,为我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了信息支持平台。截至2006年5月,我省已有烟台苹果、烟台葡萄酒、龙口粉丝、平阴玫瑰、乐陵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无棣金丝小枣、日照绿茶、茌平圆铃大枣、冠县鸭梨等10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潍县萝卜、安丘大姜、昌邑丝绸、崂山绿茶、威海海带、青州蜜桃、周村烧饼、苍山大蒜、兰山豆豉、平邑金银花等11个产品正在积极准备国家总局专家组审查。

  三是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假冒和劣质农药、化肥、农机及农机配件,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而且危及其生命健康安全。我省各级质监部门围绕服务“三农”,大力开展了农资打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以来,全省质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4593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2565家(次),查处农资违法案件2324件,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货值4019.145万元,捣毁制假窝点59个。开展了“进百村、入百户、抽百样”,为农民免费进行农资产品检测活动,深受农民朋友欢迎。以“山东金质网”为依托,建立了“12365质监热线”,形成了覆盖全省的网络系统。建立完善了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制度,形成了打假治劣的长效机制。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净化农村消费环境,积极解决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索新思路建设新农村

  去年以来,全省物价工作的一项重要指导思想是:价格是市场问题的核心,是引导资源配置、调节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必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围绕这一指导思想,我省各级物价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有关部署,积极探索价格工作新思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强涉农价费管理,强化价格监督检查,促进了全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加强农村价格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稳定。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农村价格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为切实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稳定农业生产,对化肥价格实行了价格干预。我们一手抓价格监管,坚持限价政策不动摇;一手抓价格扶持,督促落实化肥生产优惠电价、气价、运价政策,对尿素生产用无烟煤实行价格干预,保护化肥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不放松。同时,坚决打击各种涉农乱涨价、乱收费行为。去年以来,在化肥价格专项检查中,全省组织检查组232个,检查单位2472个,查处化肥违价金额5000多万元。在以土地、农村中小学、农村医疗、民政、计划生育、农民进城务工等涉农收费项目重点检查中,全省共组织检查人员783名,组成检查组234个,检查涉农收费单位2630个,查处价格违法所得3583.54万元,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扎实推进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工作,增强农民的自我维权意识。从2001年开始,全省在乡镇、行政村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通过设立各类公示牌、公示栏、电子显示屏,发放各类涉企、涉农、涉民收费手册、缴费明白纸等,各执收单位、乡镇、行政村的价格和收费公示率达到100%,一个覆盖城乡、标示明确、查询方便、形式多样的价格和收费公示体系已基本形成。公示制度把价格和收费政策以最透明、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了群众,缴费前群众会到公示牌前看看,发现问题可以拨打12358价格举报电话咨询、投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规范了收费行为。随着公示工作的全面推进,其利民效果日益显现,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物价部门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遏制价格违法行为的“盾牌”,展示自身形象的“窗口”。

  三、大力加强价格举报受理和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价格举报受理工作,形成了覆盖城乡、既方便居民也方便农民的价格举报网络。基本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价格举报受理工作机制。全省17个市及所辖县、市、区物价部门都成立了价格举报中心,配备了专职的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了各项配套的工作制度。为提高价格举报受理工作水平,2005年我们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发改委《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制订了《山东省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实施细则》,对举报工作的受理、登记、查办、督办、反馈、存档等程序都做出了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规定。从而使价格举报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起了一条时刻畅通的受理价格举报的绿色通道。12358价格举报热线全面开通后,我们即实行了24小时服务制。8小时之内,有专人值守,8小时之外,实行电脑自动受理。部分市县还将热线与工作人员的手机联机,实现了举报电话24小时有人接听。特别是重要节假日或旅游黄金周期间,价格举报受理工作人员坚守工作岗位,使群众举报的价格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给予处理。5年来,全省各级价格举报中心累计受理群众价格举报案件88760件,立案查处20824件,没收违法所得4498.8万元,退还用户6459.6万元,有力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了实现价格举报工作办公自动化、运作规范化和数据传递的网络化,进一步提高全省价格举报受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今年我们筹建并全面开通了覆盖全省17个市、139个县、市、区的山东省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从此,价格举报信息管理工作将告别手工处理模式,价格举报案件的受理、办理、催办、查询、汇总等各项工作都将实现电子化,省、市、县价格举报受理机构间将实现统一受理、分级处理、集中管理、同步传输、同步分流、同步移交、信息共享。这是全省各级物价部门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也是有益于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一件实事,必将大力提高我省价格举报案件受理和办理效率,标志着我省的价格举报受理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做好农机消费维权和

  打假护农工作

  山东省农机部门把农机消费维权、打假护农作为服务“三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农机消费维权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坑农害农行为,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了农村消费者的权益。

  首先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积极参与“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进行集中宣传。每年的“3·15”活动期间,省农机办都依托省消协农机投诉站设立农机消费维权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当场接受咨询。二是利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中央、省关于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精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利用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机科技入户、“放心农机下乡进村宣传周”等多种方式,向农机经营者、消费者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识假辩伪常识,提醒农机经营者守法经营,增强农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据统计,全省每年出动农机宣传车3000辆次,发放宣传材料20多万份。

  其次是多种措施并举,健全工作机制。各级农机部门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健全农机消费维权和打假护农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社会监督。在全省普遍建立了农机产品质量信息员制度,并采取公布农机产品投诉电话、发放征求意见信等形式,广泛听取农机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意见。通过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查出的假冒伪劣农机商品进行曝光,警醒制、售假者,进行舆论监督。二是强化部门配合。与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成立联合行动小组,联合整顿农机经销、维修网点,追查造假窝点,对制、售假者形成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和强大的威慑力。三是探索建立农机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实行农机打假与农机投诉相结合,以农机投诉为信息窗口,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打假与农机修配网点技术检验相结合,变集中整治为经常性监管,切断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流通途道;农机消费维权与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修配从业人员的学习教育,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

  第三是突出工作重点,实行专项治理。各级农机部门根据各地实际,集中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一方面重点查处无厂名、厂址、合格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取得相应许可证书而未取得的农机产品;拒不执行国家强制标准,偷工减料,使用旧件拼装的农机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盗用厂名、商标的农机零配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以及乡村农机集散地和农机经营、修配网点的检查。特别是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市场秩序混乱的地区,进行重点整治,加大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源头查处力度,封堵流通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出动农机执法检查人员8000多人次,检查生产、销售、修配等领域的农机业户近万家,有效净化了农机市场环境。

  第四是实行扶优限劣,引导科学消费。在开展农机市场整顿和打假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名优农机产品及合法经营业户的宣传推介,引导农民科学消费。在全省开展了“零投诉农机产品”、“农民满意农机产品”调查评选活动,将评选结果向社会公布,指导农民购买优质农机;开展了“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创建活动,对全省150个“文明农机修配网点”进行了命名表彰,提倡文明经营、规范服务;开展了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质量跟踪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为维护农用运输车生产、销售、维修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会同省质监、工商部门制定了《山东省农用运输车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各地农机管理部门也采用举办现场演示会、产品发布会、展览会等形式,向农民推荐名优农机产品。通过打扶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农机市场的监督管理水平,维护了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农机消费维权和打假护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的大力协助与支持。农机部门将继续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好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药品““两网””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农民群众用药贵、用药不安全,是直接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为了保证农民群众用药方便实惠、安全有效,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部署,在全国开展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简称“两网”建设)。省委、省政府将农村“两网”建设列入2005年十大民心工程,要求到2007年底,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全面覆盖行政村。我省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农村药品监管和供应“两网”建设模式,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截至今年4月份,药品监管网实现覆盖98.9%的乡镇和98.1%的行政村,药品供应网实现覆盖100%的乡镇和98.5%的行政村。总的看,全省农村“两网”建设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群众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

  首先,我们在保障机制和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巩固发展药品监管网络。我省农村人口6200多万,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共有109个,仅有2518名专职监管人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药品市场监管需要,因此我们采取“以专为主,专兼结合,无缝覆盖,监管到位”的方针,发挥社会力量,构建农村药品监管网。目前,全省聘请药品监督员3617人,乡镇协管员8061人,村信息员70772人,镇设协管员、村设信息员,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监管网络基本形成。

  其次是扩大延伸药品供应网络。近年来,我们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法律规范”的原则,通过增设农村网点或连锁下延进村、商业直配进乡到村三种方式增加农村药品供应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了农民群众的支出。我们还在探索药品“两网”建设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上下功夫。规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用药及药房管理,借鉴城镇医疗保险的做法,力争实现具备条件的农村药店纳入“新农合”定点药品供应机构的新突破。我们还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卫生部门的大力支持,把“两网建设”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盘考虑,一并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4年全面铺开,2005年上台阶,再到2006年突破难点,四年迈出了四大步,真正让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农民得实惠。通过“两网”建设,使农村药品供应渠道规范了,药品质量也能得到保证。农村药品供应基本覆盖偏远山村,乡镇医院、村卫生室、零售药店基本实现了药品主渠道配送,供应渠道规范,药品质量得到保障,从源头上堵住假药、劣药流入农村药品市场的渠道,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秩序。调查显示,开展“两网”

  建设后,农村药品供应价格较“两网”建设前平均下降10%。按农村人均年用药50元计算,可为农民节约资金3亿元。

  二是企业得市场。“两网”建设前,多数药企稳居城市、偏离山村,农民进城买药难、药企送药下乡成本高,广大农村市场白白丢失,游医药贩大兴其道。“两网”建设后,药企配送进乡村、连锁下延进村镇,为城市药企打造出一片广阔的农村市场。平原县医药公司2004年药品销售额仅有800万元,2005年参与农村药品供应网建设,开展乡镇医院、村卫生室、农村药店药品直配业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

  三是政府得民心。农村药品监管力量加大,监管效率明显提高。国家赋予药品监管部门食品综合监管职能后,我们利用农村药品监管网打造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实现农村药品监管网一网多用,有效解决了农村食品监管问题,实现农村食品药品无缝隙监管。各级政府把新农村建设和两网建设作为民心工程予以通盘考虑,使农村药品供应网融入新农村建设中,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医保体系的建立。政府贴近了群众,群众说国家政策好,农民群众满意度提高,提高了政府威信。

  总体看,通过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农民群众用药渠道实现多元化,购药难、购药贵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矛盾。今年,我们全系统将利用国家“两网”建设专项资金,加大“两网”建设宣传工作,让农民群众认识“两网”、了解“两网”,引导农民接触药品知识,学会正确用药,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抓好“两网”示范县建设,通过考察确定4个监管网和供应网建设较好的县区,作为我省“两网”建设的示范县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示范带动,总结推广经验,促进“两网”建设深入开展、全面发展,真正使我省的农村“两网”建得起、立得住、运行好。

  保障农村食品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到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畜牧兽医部门始终把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下大力气实施了“动物源性产品放心工程”,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行动计划”,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了我省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说到食品安全,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重大动物疫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防控作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一直保持了全省无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好形势,牲畜口蹄疫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其它重大动物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二是强化了社会监督,加大了对重大动物疫情举报的核查力度。三是强化了对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监管,加强了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对市场流通环节的监管工作。对检出的病畜禽及产品,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阻断了疫病的传播。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兽药、饲料的安全监管。

  一是强化了对兽药生产质量的监督管理。我们下大力加快了兽药GMP建设步伐。2005年全省通过农业部GMP验收的企业101个,总数达到157个,占全国的1/6。强化了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监控。去年共抽检动物源性产品355批,均未发现残留超标情况。强化了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督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兽药抽检计划要求,去年全省共抽检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兽药产品650批,合格率为81.8%,抽查合格率有明显提高。

  二是加强了饲料生产质量监督管理。我们加大了对动物源性饲料产品管理的力度。去年共抽查样品401批,均没有检出牛羊源性成分。在饲料安全监管方面,加强了对饲料中违禁添加瘦肉精等药品的监督检查。去年全省共抽检样品1459批次,其中饲料95批次、动物饮水45批次、猪尿1359批次,均未检出瘦肉精。对检出含有莱克多巴胺和安定的样品,及时追踪溯源,并依法进行了处理。

  三是强化了对兽药、饲料市场环境的清理整顿工作。去年以来,全省先后出动执法人员8万多人次,共查处兽药、兽用生物制品违法案件210余起,涉案金额1200多万元,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兽药行为,规范了兽药市场秩序;还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对饲料中违禁添加使用瘦肉精等药品、饲料标签和宠物饲料、动物源性饲料、冬季打假综合执法等饲料市场专项清理整顿活动,先后清理整顿饲料市场740个,检查企业6162次,查获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776吨,货值260.44万元,进一步净化了饲料市场。

  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近年来,全省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产品271个,其中全国统一认证产品数32个。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的36个,年生产规模达到禽蛋5080吨、肉禽8334万只、生猪68.45万头、肉牛4.78万头、肉羊5.2万只、肉兔8万只,牛奶1000吨。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了优质畜产品的综合生产和市场供给能力。

  农村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动物饲养管理、疫病防控、产品加工与流通、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努力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