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鄱阳湖:开发与保护牵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3:15 大江网-江西日报

  

鄱阳湖:开发与保护牵手
长江像一条长藤,中游和下游的交界处挂着一只南宽北狭的“宝葫芦”,纵卧在长江南岸、江西北部,这就是鄱阳湖。江西人伸出手掌:“如果把手臂比作长江,把鄱阳湖的五河比作手指,赣江、抚河、信江、修水、饶河,五河汇入掌心,北通长江,鄱阳湖恰恰就是我们的‘掌上明珠’。”

  鄱阳湖的保护和开发成为江西人民永恒的主题。

  保护湿地:生态是江西的品牌

  场景:鄱阳湖保护区大汊湖保护站的孩子们,又多了一个好朋友,叫小云。小云三个月大,高高的个子,苗条的身材,皮肤白白的,长嘴长脖子长腿。是的,小云是一只卡通白鹤。2002年,美国鹤类基金会出资在新建县大汊湖建立了中美联合教育师范学校,这里的孩子从此多了一门“候鸟保护”课。白鹤小云随着一本本漂亮的彩色教科书,走进了他们的生活。4年来,1000多名孩子和小云成为好朋友,通过小云,孩子们了解到候鸟的特点、生活习性,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告诉父母,小手拉大手,共同保护候鸟。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每年秋冬,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大批候鸟,成群结队,历尽艰险,来到鄱阳湖越冬。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保护鄱阳湖湿地,打响了江西的生态品牌。1996年,省政府发布了《江西省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候鸟保护规定》;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自1999年起,每年都在湖区开展以水禽保护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查处了一大批破坏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案件;每年的“湿地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鄱阳湖区都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实施工程带动战略,通过鄱阳湖国家级保护区一期建设工程,GEF白鹤保护项目,长江防护林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程,进一步改善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状况;以人为本,探索湿地保护社区共管机制。

  最近,我省正在着手编制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鄱阳湖湿地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候鸟监测和禽流感防控,完善禽流感监测站点建设,在湖区鸟类重要栖息地设立监测站点,坚决打击乱捕滥猎候鸟行为;实施好青年环保志愿者鄱阳湖湿地保护项目,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组织专家调研等活动,广泛宣传湿地保护的意义,推动湖区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场景:“鄱阳湖边长大的人,一辈子都被水困着。” 都昌县春桥乡凤山村凤岭小组80多岁的老人说。以前,村庄建在鄱阳湖外湖滩洲上,因为不能建房,家家都只能住茅草屋,一到汛期,成为孤岛,出门必须坐船,一旦遇上大风就不能出门,孩子们只能停课,失学率达到40%以上。老人的祖辈都是这样过的。老人没想到,垂暮之年这种生活发生了改变。1999年,通过移民建镇,改善了凤岭小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乡村公路和县级公路通到了村口,90%的农民住上了新式楼房,所有适龄儿童全部进了学堂。

  1998年到2003年的6年间,“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田还湖”,90.4万人迁离了贫瘠的土地,不再受洪灾之苦,鄱阳湖增加面积1174平方公里,不再受围垦之痛。鄱阳湖长大了!增加蓄洪容量61亿立方米,人湖重新和谐共处,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谁说渔民只能靠捕鱼为生。每年10月到来年的6月,是鄱阳湖的禁渔期。渔民们真正可以下湖捕鱼的时间每年只有三个多月,通过移民建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渔民们有了新的致富门路。

  盛夏时节,我们来到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这里500亩低洼易涝田,以前只有在旱季种水稻,而且只能收一季。今年开始,村里在这些田里网箱养殖鳝鱼,一年每亩田有1万多元的收入。

  我们来到都昌的珍珠养殖基地,银光闪烁的养殖浮标星星点点,去年全县珍珠产业产值达到3.1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9.4%。

  进贤的河蟹、余干的乌鱼、蒋巷的黄鳝……从单纯捕捞转向特色养殖,从小打小闹转向产业经营,鄱阳湖正给湖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未来我们还要深度开发鄱阳湖的资源,把这里真正变成‘聚宝盆’,今后5年内,力争实现渔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省水产局负责人向记者展望湖区美好的明天。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提出要打造环鄱阳湖经济圈,范围涉及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抚州和景德镇六个设区市,重点发展工业、自然风光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生态农业,使环湖地区逐步形成对接长珠闽、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的重要基地。

  鄱阳湖区,明珠将更有光彩。

  鄱湖风能:待开发的宝藏

  场景:鄱阳湖“魔鬼三角区”的老爷庙水域,千百 年来,无数舟帆在此沉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水域已有100多条船只神秘地葬身湖底。一系列怪谜引起了气象专家的关注。据专家介绍,怪谜的发生很可能缘于狭管地形形成的强大风力。2004年,这里竖起了高高的测风塔,数据显示:受地形和气候共同影响,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全年大于8级大风的日子就达165天。

  鄱阳湖的风很冷,但寒冷的湖风在风力开发者眼中,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生态能源。对于江西来说,鄱阳湖,是一块未开发的宝藏。

  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我省作为一次能源匮乏省,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5%,煤炭储量只占全国的0.14%,是全国内陆省中能源最贫乏省份之一,约三分之二的能源需要从外省调入。而我省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受狭管地形作用,风向稳定,风力品质较优,技术可开发量约210万千瓦,而截至2004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也仅有76.4万千瓦。如果利用湖风发电成功,既能改善鄱阳湖岸的生态环境,又能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根据风资源评价,我省风能资源主要富集于鄱阳湖北部区域,从湖口到永修的松门山、吉山约90公里长的湖道两侧,以及湖中各岛屿是风能开发最佳区域。2003年,省风电前期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几年来,在鄱阳湖区已安装了41个测风塔,对各风场进行一年以上的连续测风,为准确分析判断其技术可开发量提供科学依据。到今年年底,全省各大风场将陆续完成测风任务,有关部门正在加快速度,争取早日建成江西第一个风电场。

  把浩浩鄱阳湖之风,化作源源不竭的电能,输向四面八方、城市乡村,这样的美景将在我们手中描绘。

  记者感言:

  鄱阳湖,江西的一张名片;江西,因鄱阳湖而备受关注。

  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大自然对江西人的恩赐。长期以来,江西人民在受惠于大自然的同时,也在百倍地珍惜、保护鄱阳湖。

  因为我们清楚,保护和开发鄱阳湖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后代。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鄱阳湖和环湖区域人民的今天,更是着眼于可持续地发展,着眼于美好未来。我们相信,以这样的理念来谋发展,鄱阳湖的环境会更优美,也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因为,江西人民深信,鄱阳湖不仅仅是江西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本报记者张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