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大突发事件2小时内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6:15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即日起正式实施,如何辨别突发公共事件、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怎样做好事后补救工作都将有章可循。发布红色警报事件“特别严重”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类”,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翔表示,在总体应急预案中,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类分级做了定义,“四级分别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

重(Ⅲ级)、一般(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据介绍,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要立即报告,“报告时间最迟不超过2小时,事发地县、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也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先期处置”。

  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在总体应急预案中,预警信息的内容涵盖了突发公共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预警区域或场所、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及应对措施、发布机关等方面。而“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则是信息发布首要要求。

  此外,信息的发布还应遵守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要求,若需调整、解除,要以报刊、广播、通信等方式进行。在预案中还特别强调,对于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保障受灾群众吃穿住行

  为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地住、有病医,应急预案从财力、物资、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予以协调。

  对受突发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及时提出相应补偿、扶持救助政策;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紧急配送和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物资监管、补充、更新;由卫生部门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整合资源,根据需要及时展开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并向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以“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为准则,依法建立紧急情况下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征用程序。必要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

  迟报、谎报、瞒报将追究责任

  同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将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要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总体应急预案还要求,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并结合公园、广场、绿化、人防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逐步建成一批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布局结构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确保紧急情况下转移或疏散避难人员安全。

  此外,还要加强城市应急工程和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建设,以增强城市备灾抗毁和生存防护能力,确保应急状态下煤、电、油、气、水的基本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见习记者简雅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