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好并列志愿增加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7:35 潇湘晨报

  

用好并列志愿增加机会

  ★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前了解相关学校的情况。记者 殷建军 摄(资料图片)

  从今日开始,非提前批考生开始填报志愿(第一批至第四批)。今年我省在第一批志愿栏设3个并列第一志愿,第二批志愿栏设5个并列第一志愿,第三批志愿栏设2个并列第一

志愿,第四批志愿栏设5个并列第一志愿。实行并列志愿是我省招考制度改革的一大创新,这一创新模式如今已在全国很多省份得到推广。

  不过仍有很多考生和家长没有真正理解并列志愿。记者专门采访了省教育考试院专家和省内知名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请他们谈谈怎样合理填好并列志愿。

  同批并列志愿不影响录取

  据了解,去年一些考生和家长,甚至少数班主任老师都没有发挥作用,少数考生仍按传统办法填报并列志愿,不明不白地丧失了多次选择的机会,出现了少数著名高校“脱档”的反常现象,譬如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本土的中南大学等。

  这是一些考生因无法估计到分数线,认为名校分数线会随着其“名头”攀升,因而不敢填报。

  中南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认为,其实这是考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并列志愿”的含义。“并列志愿”没有院校级差,第一志愿填报的三所学校是平行关系,第一所学校没录取并不影响第二、第三所学校的录取。考生在选择学校时完全可以冲一下。

  按分数优先原则出档

  与过去分一、二、三志愿时相比,并列志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录取时出档顺序不一样。

  省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刘国清说:“并列志愿在投档时,首先是按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当遇到考生同分的情况时,分别按语、数、外三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然后,再按考生填报的学校顺序出档。”

  以本科一批为例。假设某文科考生632分,并列志愿分别填报了投档线644分的甲校、630分的乙校和622分的丙校。显然,甲学校志愿已经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档案将同时投到第二所学校即乙校的招生信息库中而被录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是并列一志愿,考生档案被投入乙校时,对方院校仍然显示为第一志愿,不会因为是第二志愿而受到歧视,这就是并列志愿的优越性所在。

  而在并列志愿实施前,如果该考生没有上甲校的投档线,他只能等待乙校在录完第一志愿考生以后,参加第二志愿录取。如果这时乙校已经录满,则要等待丙校录完第一、第二志愿以后,参加丙校第三志愿的录取。但实际上,名牌高校第一志愿录不满的概率很小,同时他们倾向于第一志愿考生,往往是宁愿录取第一志愿的相对低分,也不愿意录取第二、第三志愿的相对高分。考生在这种条件下,一旦第一志愿填报失误,就很难被录取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大大增加录取机会

  实行并列志愿后,考生第一志愿由原来的一个改为三个(本科一批)或五个(其他批次)。改革实践证明,考生第一次出档机会由过去的一次变为三次或五次,志愿的命中率明显提高,大大增加了考生的录取机会。

  以2005年招生录取为例。当年录取形势表现出了几个明显特点:一是考生出档率高。第一批并列第一志愿投档缺档率仅为6%,只有44所院校未投满,后通过征求志愿全部投满。二是高分考生录取走向很好。全省文、理科档分600分以上考生为4540人,第一批投档结束后,文科600分以上的只有8人、理科600分以上的只有6人没有出档。而在并列志愿实施前的2002年,全省600分以上考生6031人,本科一批第一次投档后在库考生还有1003人。可见,实行并列志愿大大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使高分考生各得其所。

  同样要注意梯度

  湖南师大招生与就业办刘主任提醒考生,填报并列志愿时,考生一定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竞争力,根据自己的实力、分数来选择相对应的学校。尽管是并列志愿,也要注意志愿的梯度。不能把三五个并列志愿都填同一层次的院校,要有所区别,学校的调档线应该是往下走的。另外,专业之间也有梯度,专业选择上冷门、热门要搭配,不要轻易放弃专业服从,以增加调剂机会。

  如果没有达到本科一批最低录取控制线,是否可以填报本科一批的志愿?专家认为,不填白不填,填了可能不白填。根据国家政策,农林等艰苦行业院校、新升格地方本科院校,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降分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充分合理用好并列一志愿,填满并列志愿学校,增加录取机会。本报记者 胡力丰 实习生 曾海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