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漫步在水下6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8:3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韦晔通讯员孟媛媛

  【金陵晚报报道】黄鳐扇着“翅膀”从记者头顶划过,绞口鲨在脚下打瞌睡,把手伸出来,引来一片明黄、鲜红,原来是珊瑚礁鱼……

  这就发生在南京海底世界水族馆,昨天上午,金陵晚报记者在潜水教练戴加成的指

导下潜入“海底”,体验水下漫步。

  潜水装备价值1.5万元

  戴加成有着10年的潜水经验,他总在反复强调,“记清每一点要领、按部就班做好每一个动作比什么都重要。”呼吸调节器、潜水服、潜水鞋、气瓶、潜水面镜、铅块、浮力调整装置……一堆专业潜水器材在记者面前摊开,戴教练说,这些装备总价达1.5万元,可以满足潜水员在水族馆里完成各项工作。

  看起来很炫的潜水服穿起来很费力:摸起来软绵绵的面料却很有弹性,有点像女士体操运动服,人完全是从背后的一条拉链中钻进去的。最困难的是提裤子,戴教练拿起淋浴喷头冲了冲,紧缩的面料很润滑地套上了。

  潜水鞋则是专为水下漫步准备的,特制的鞋底便于水下行走。

  记者选用的是有屈光度的潜水面镜,近视眼镜被抛在一边了。

  “是气瓶,不是氧气瓶!”教练纠正了记者的说法,“气瓶里存储的是压缩过的空气,与在地面上呼吸到的不同,没有水分,初学者吸入后喉咙会有不适,痒痒的。”下水前要学“擤鼻涕”穿服装大概用去20分钟,紧接着是最重要的一节:潜水培训,就在大水池旁的小平台上进行,鱼儿还不时地闪过。

  戴上潜水面镜,鼻子被封住,记者很自然地开始用嘴呼吸,可一把与气瓶相连的呼吸调节器塞进嘴,再把头埋进水里就闷得喘不上气了,几次三番还是不行,看着水下不远处的海龟,兴奋和紧张都涌上来了。

  教练见状嘱咐说,潜水一定要有意识地吸气,而不是被动地等到憋闷时再开始。按照教练的要求,记者又埋下头去试了试,果然奏效。

  进展还算顺利,教练开始传授水下把最基本的“手语”:现在情况良好——手做“OK”状;注意方向——“食指指示方向”;上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下潜——“右手握拳,拇指向下”。

  最后一个训练科目是调节耳压。教练告诉记者,水的压力会使人的耳道感到不适,甚至疼痛。潜水时要用手捏住鼻子,用力向鼻腔内鼓气,这样耳道内气压升高,抵消水的压力。“通俗地说,就像擤鼻涕!”

  虎皮鲨皮肤有点涩

  绑上铅块,穿好浮力调整装置,教练拉着记者缓缓地入水,水族们的身影渐渐清晰起来了,很快,一只虎皮鲨游了过来,好奇地用嘴碰了下记者的肚皮,又转身游开。

  见记者兴奋得忘记了“擤鼻涕”,教练赶紧点了点鼻子示意要做调节耳压了。终于降到了6米深的水底,鞋尖刚刚碰到砂石就弹了起来,有点失重的感觉了。

  教练指了指打瞌睡的虎皮鲨,摆了摆手示意记者不要摸,又拉着记者悄悄绕到虎皮鲨身后,指了指它的腹部示意,可以摸了。

  记者好奇地伸出手指,点了点它鹅黄色的表皮,嗯,涩涩的,像裹着细而密的鳞片。这时观光隧道里闪光灯闪个不停,看来这样的体验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不远处是海龟,教练轻轻抚摸海龟的额头,记者心领神会地手敲敲龟壳儿,又摸了摸,有点粘乎乎的感觉。

  鲨鱼不会威胁安全

  教练拉着记者的手,轻轻点点了地面,划开海水跃过了隧道的顶部,黑压压的一群石斑从记者头顶经过,看着这群相貌丑陋的家伙,多少有点恐惧,顾不上再去拜访在水底休息的绞口鲨了,记者摆摆手,手指向上指,教练轻轻拉了一把就渐渐浮出水面,尽管“浮出水面”被无数次用过,但从水底眼睁着浮出水面来,感觉自然不一般,特别是头部搅乱了相对平静的水面,屋顶也晃了起来。

  在教练的提醒下记者发现两点不足,一是把呼吸调节器的橡胶口咬得太紧了,牙齿明显不适;二是“擤鼻涕”时用力不均匀,左耳有点酸胀,很久才消失。

  总结完毕,教练忙着准备鱿鱼块,原来鲨鱼还饿着肚子,见记者有点后怕,教练忙解释说,海底世界的鲨鱼品种比较温驯,且经过长期驯养后很服从管理了,只要在海底漫步时服从教练管理就不会发生意外。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