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可不可以为“高考研究”办份刊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9:18 温州新闻网

  笔者首先承认自己的孤陋寡闻,对中国是否已经有了专门研究高考的刊物不得而知。如果已经有了,就等于笔者没说;如果没有,我想,至少应该办一份——太应该办一份了!

  产生这个“奇思妙想”,一是自己在编时事评论版时编了一篇关于填高考志愿的时评,题为《“拿着成绩单找学校”值得推广》。话题说的是今年在重庆市陈家坪展览中心举行的高考咨询会上,4万考生和家长拿着成绩单与179所高校“谈判”。重庆市高招今年改变

往年做法,首次实行分数下达后填报志愿,许多高校在高考咨询会上接受了考生的报名登记。

  像这样的新闻以及评论文章,对高考更合理、更科学、更人性以及如何改革这种考试制度都有着不小的意义,我觉得如果有研究高考的报纸或是杂志,就完全可以把它们刊登在那刊物上面。当然,有人会说,中国这么大,教育类的报刊(特别是地方上)多的是。这倒也不错。可我觉得那种“零敲碎打”成不了气候,不能引起那些制定高考政策的人的注意。而如果有了专门的高考研究报刊,高考中大家所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公之于众,就比较容易影响制定高考政策,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

  说句在别人看来要算是“事后诸葛亮”的话,多年来,我一直搞不明白,我们的高考为何要故意为难考生(其实还有考生家长),而不是为考生创造有利条件,为考生服务?别的不说,还说这填志愿。多少年了,都是让学生考完试后自己估分,然后报志愿。于是学生也就真的只能“估”了,而因此每年估错的学生成千上万,或说因估分或是低了或是高了让自己后悔不迭的学生多得不计其数。然而这么多年,对高考制度中如此重要的“一环”,没人管,没人问,那些莘莘学子也只能由我们那些制定高考政策的人折腾。为什么要制定这种极不科学不合理的政策,是否有让人信服的理由,始终没有见权威人士出来说话。一个国家这么大的一件大事,牵动亿万人心,可是其中一个如此重要的“细节”,居然可以一错多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有理由对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追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有义务对这个问题给一个让众多的考生和家长信服的解释或叫回答。否则,众多考生(这些年加在一块,该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就有权利要求追究。

  除了上面说的关于高考填志愿的新闻和评论,又从互联网上读到一位高考改卷归来的老师发表的网文,题为《阅卷归来话高考》。我觉得高考改卷者最有资格对中国的高考发表意见。现在就来看看这位改卷者是怎么说的。

  这位改卷老师首先反对“一考定终身”。他认为,高考复读班是个怪物,非常荒唐。如果这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确实需要学习,那么就应该有高四或高五,要么允许学生留级。可现在事实上,全国的高中都没有了所谓“留级”一说。而如果只是因为失误(俗言:考试无常)或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那么现在的一年一考就大有问题。这些考生要多付出一年的青春和经济代价,还有自尊。而学的内容仅仅是几乎没有用的“敲门砖”,考上大学很快就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一年有多次考试机会,很多没有考好的学生就用不着去复读,而只有那些确实学业不够者才需要补课。另外,这位改卷老师认为,事实上现在高三一年几乎都是在做对学生发展无用的操练(此乃公开的秘密),这是极大的浪费时间。而如果通过一定的操练,就能上名校和重点大学,又说明我们的这种高考制度大有问题——因为这种高考考查的不是能力。

  当然,很有可能,由于我们不仅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参加高考的数字也是“世界第一”,再加之其他一些所谓的“国情”,一时半会儿,要想现下的高考制度100%地让所有参加高考的人以及他们的家长称心如愿,也是不现实的。但正如自己编发的一篇有关高考填志愿的评论中所说:“高考关系着许多人的人生未来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因此应该在程序上尽量做到科学公正,惟贤是举。靠估分报志愿,显然不够科学,实际上也影响了高考公正。”

  既然影响了高考公正,而改革这种不公正又并非有多大困难,国家以及地方教育部门为何还要听之任之呢?[稿源:红网][作者:闵良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