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喜闻“今年北京高考无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0:08 四川新闻网

  23日北京高考发榜,为了减少对“高考状元”的报道,北京考试部门今年采取严密措施,在各个环节制订保密协议,不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高考状元或高考第一名的信息。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北京高考无状元。 ( 6月23日《北京晚报》)

  这是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一段时间以来,每年高考成绩揭晓后,社会对“高考状元”的炒作与追捧不断花样翻新,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各种表彰奖励、采访宣传不仅让“

高考状元”应接不暇,甚至还“惠”及“高考状元”的学校、老师、家长,由此几乎形成尉为壮观的系列“造星”运动。对“高考状元”的过度宣传与追捧,表面看来是在为“高考状元”和相关学校造势,而这种造势背后,更多的危害却被深深隐藏。

  一是素质教育被弱化。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不绝于耳,但一浪高过一浪的状元崇拜无疑形成波澜壮阔之势,已经将素质教育的呼声无情淹没。目前,我们还只能以高考分数作为高校招生的主要选拔标准,但谁都明白:高考分数并不是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分数之外,更要包括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等。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才日益被提上教育改革的日程。而一浪高过一浪的状元炒做,在强化了“分数情结”的同时,也一次次强化了应试教育;社会对“高考状元”的追捧,也只能引导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素质教育只能面临式微的尴尬。

  二是教育不公被扩大。一方面,极少数与“高考状元”相关的学校知名度因此而得以巩固,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是建立在对公共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占有基础上的。由此引发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的畸形分布,致使各种教育不公日益扩大;另一方面,“高考状元”的赢家通吃让更多的高考弱势被冷落,人们对“高考状元”的关爱甚至超过了更需关爱的贫困生――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更为重要的是,当全社会生活在不公平氛围之中而全然不觉甚至漠视、纵容的时候,就不是一种正常和健康的状态了。

  庆幸的是,不久前《现代教育报》相约一些媒体,发出不搞“高考状元”报道的倡议。如今北京又采取措施,在各个环节制订保密协议,不向外界透露任何有关“高考状元”的信息。此举不仅彰显了教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现状的理性审视,而且对于教育界逐步厘清混沌,尽快驶入素质教育的良性轨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愿不久的将来,全国高考无状元!(作者:赵炳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