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被逼造假获取毕业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0:21 正义网

  高校毕业班学生即将毕业离校,但少数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少数毕业生就因此而拿不到毕业证书,个别甚至找到学校附近的小店随意“签约”。最近,安徽省教育厅陆续接到一些学生家长、学生本人类似投诉,称少数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书等方式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数字。(《中国青年报》6月26日)

  安徽一些高校费尽心机地“制造”就业率,“逼”学生编造就业协议,不造假拿不到毕业证,结果逼得很多学生编造假材料。这种情况,在时下中国绝非个案,而是有着很大的普遍性。可以说,自国家首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开始,就业率水分就不曾缺席过。教育部按照就业率来控制高校的招生名额和衡量专业存在的价值,促使学校不得不在就业率上做文章。

  坊间流传甚广的“毕业等于失业”,以及笔者所接触到的现实,更倾向于高校的就业率水分真不小。《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文章指出,今年中国将有1400万人面临就业难题。不久前发布的社科院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而这与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在比2004年增加58万的基础上,就业率仍达到了72.6%,与2004年的73%基本持平,显然严重不符。可以说,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新增毕业生“就业艰难”的情况下,就业率扶摇直上显然和就业实际不符。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非但影响政府形象和高等教育形象,更是各高校发展的重要瓶颈。无庸置疑,教育部公布就业率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敦促各高校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遗憾的是,当前很多地方在就业率指挥棒的指引下,已经开始操作一种由高校、学生和企业合谋的“零报酬就业”,把就业率当成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使得虚假就业率为祸甚烈。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虽然已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在其间的组织作用也不可或缺。政府也应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社会条件。这就迫切需要我国贴近实际,尽快制定出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加快经济增长,加强社会服务,尽可能多地新增就业岗位,尽可能大地确保社会公正。

作者:郭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