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官迷文化"的种种"奇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0:58 四川新闻网

  我们实在是有培养官迷的文化,这个文化还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使求官方式五花八门。

  旧时那些士子,最富有传奇色彩,从一个穷书生一脚踏入官门,整个身价就翻着斤斗地往上涨,一时间紫光瑞气,让人眼花缭乱。当官是非常荣耀的事,在我们这块土地,不论什么文化,都没有“官文化”濡染得深。许多娃娃从捧起书本那一天起,就开始被指导着做官迷,千年科举,培养的全是官迷。

  卖官

  除了科举这一条路,当官还有很多蹊径。世袭则是一条通官之道,官的儿子还可以做官。那么,无才无门第的人想当官怎么办?有办法,先致富,有了钱可以“捐官”,说白了就是买官,据说现在还有贷款买官的。在清朝,因为捐官的人多了,为了区别于科举出身的官员,甚至分出“捐班”。汉武帝汉桓帝汉灵帝都以卖官著称。唐朝宰相李义府、妻子、儿女、女婿都做卖官生意。历朝历代的赃官,都看好这笔生意。

  这些通官的渠道都不足为奇,最奇的是还有一种以退为进的求官方式,叫“隐士”。一听“隐士”,简直就是超凡脱俗的神仙中人,实际上这些人官瘾很大。隐是一种求官的方式。唐代卢藏用(人名)曾经隐居终南山,以隐得名做了大官,官场上称“终南捷径”。真令人佩服!表面上把官看得很淡,官有什么好的,我才不稀罕,我志在山林,做闲云野鹤。但他们的两耳,听不进山风松涛,却心在官市。明朝有一位大隐叫陈继儒,有人讽刺他:“翩然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衙。”可以说是一下子揪住了隐士的尾巴。

  宋江是个小吏,原本要想爬上高官的位置比登天还难。升官实在无路,怎么办?聚众起义,越做越大,朝廷都慌了,宋江闹得越大,身价也就越高,一旨招安诏书,宋江做了大官。他的这顶官帽是用梁山兄弟的血换来的。可见招安也是一条做官的途径,虽有点铤而走险。但还是有人走。

  求官跑官的人代代不绝,官市火爆。官为什么可以跑可以要呢?这背后真的是大有学问。对于那本《官场现形记》,据说很多人不满意,认为限于作者的水平,这本书揭露得还不够丑,而现实还要丑得很。有个叫马德的贪官,出手就把一个机关大院的官帽全部卖掉了。不只他一个,有实例为证,“卖官书记”已经倒了一大批。

  官帽也叫乌纱帽,好像产于宋代或明代,是不折不扣的抢手货,戴在头上摇身一变,就能让人身价倍增。人们常常蔑视身外之物,一顶官帽可谓身外之物,却能让一个人“脱胎换骨”,这是什么道理?官的附加值为什么这么大?

  元代张养浩,曾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慨叹。而事实上,所有削尖了脑袋钻官的人,都不曾看到百姓苦,只望着自己的官位。别看他们嘴上冠冕堂皇。还是这位张养浩,历经宦海沉浮,曾发出"过中年便休官,再不想长安道"。“长安道”,就是向京城跑官的道,也指宦途。但现实中,很多官员别说过中年,过八十都不想退位。“长安道”上从来都见忙碌的身影和急匆匆的脚步。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历来最受人尊敬、最受人崇拜、最被人颂扬的是什么人?圣贤、清官、高官?都不是,是弃官的人!可见弃官是多么罕见。(李业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