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来确保领导的“政治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4:48 云网

  作者:练洪洋

  原湖州市委书徐福宁因受贿落马,其主要犯罪情节发生在他宁波期间,接受宁波大剧院承包方龙元建设集团的贿赂。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剧院工程,他曾多次在大会上强调:“一定要确保领导的政治安全。”(见6月25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徐福宁这个“一定要确保领导的政治安全”很暧昧,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在警告各级领导,一定要洁身自好,不要重蹈“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覆辙;也可以理解为暗示承包商们要把“工作”做细,免得留下什么把柄,从而威胁领导头上的乌纱。考虑到他说一套,做一套,恐怕还是后面的理解更准确吧。

  不管徐氏此语何谓,领导的“政治安全”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值得一议。

  说实在的,领导的“政治安全”(说白了就是“乌纱安全”)对社会确实非常重要。于领导而言,在当今社会,要混一官半职不容易,多年媳妇熬成婆,“政治安全”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老百姓而言,我们也不希望每一任领导都被腐败打得溃不成军,“政治”毫无“安全”可言对百姓也不是福音。领导的“政治安全”确实需要确保,可应该由谁来确保?这是一个问题。

  按照惯例,领导的“政治安全”多半由自己来确保——通过各种思想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败的诱惑,确保“政治安全”。可是,事实一再证明,“圣人政治”是一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悖论,是靠不住的。徐福宁就是一个活例,他不但自己去中央党校进修过,而且还经常给其他领导干部上廉政教育课,这样的人一样要出事(甚至连去中央党校进修前也收了建筑承包商送来的十万元“进修经费”),还要让人说什么才好呢?

  当然,体制内也准备了庞大的监督力量去确保领导的“政治安全”。然而,由于体制肘掣,安排失当,这些监督机构总是事前缺位,事中失语,等到事态“惊动”这些事后诸葛亮,犯罪事实早就发生了。公众的利益受到侵害,领导的“政治安全”也就处于覆巢之下。

  权为民所授,从权力指向来说,只有公众才有权、有力确保领导的“政治安全”,民主监督是低成本的优势策略。如果公众的监督权受到重视,领导干部一举一动都会曝露在公众监督的“放大镜”之下,一伸手就受到警告,如斯,既避免了公众利益进一步受损,也确保了领导的“政治安全”,正和博弈,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为了应对多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扩大党内民主的实践正在中共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层面次第展开(见6月25日新华网)。扩大党内民主,对于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期待它能带来“放大效应”,让民主成为社会常态。

  责任编辑:spring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