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检车员王德明:“我只想把每件活干好,干到极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15:42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6月27日电 题:检车员王德明:“我只想把每件活干好,干到极致”

  新华社记者古文洪

  一把小小的检车锤,“丁当”声里,安全检车9万辆无漏检;10年检车生涯,400多起车辆故障手到病除,查出各种重大安全隐患50多起。从“检车盲”成长为铁路系统闻名的

防止故障的“车辆大夫”,面对人们的赞誉,郑州铁路局郑州北车辆段洛东列检所检车员王德明说:“我只是想把每件活干好,干到极致,干到不留遗憾。”

  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王德明的检车员历程,恰是从而立之年开始的。1995年9月,30岁出头的王德明转业当上了一名检车员。“原以为铁路没有太多的技术活,进了铁路才傻了眼。”王德明回忆,“第一次参加车间的业务测试,是全班倒数第一。”从不服输的他暗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让手中的检车锤慢慢“听话”。

  他白天上培训课,回到家后废寝忘食抄写整理《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车辆构造与检修》等业务书籍的有关内容,制作成了200多张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空就背。为了彻底弄懂车辆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他一次次地在练功车下钻进钻出,一遍遍地拆装分解各种车辆配件。10年勤学不辍,王德明成为检车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并且自创了许多“绝活”。

  熟悉王德明的人都知道,他检车有“一大怪,两件宝”:“白天把灯开,戴着听诊器,手拿放大镜”。近年来随着车辆不断换型,各种新配件大量使用,车辆故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隐蔽。王德明打破常规,坚持白天也带灯作业,硬是让近百起车辆故障在灯下“原形毕露”。被称为“车辆癌症”、单凭外观很难发现的滚动轴承内部故障,是危及提速列车安全的“拦路虎”。就在王德明为这个问题伤神时,一次去医院看病,医生手中的听诊器让他眼前一亮。他立即买回一个听诊器反复试验,效果非常好。随后他又添了一个放大镜,用来细查那些不易辨别的细微裂纹。

  2001年8月15日,王德明在接27073次货物列车时,发觉有异响,马上警惕起来。检查后果然发现第二位轮对上有一块大面积擦伤,初步判断轴承可能有内伤。他立即转动轴承,借助听诊器细听。“咔哒,咔哒……”轴承滚子在滚道内卡阻的异音清晰传来。他立即请求扣车,拆卸后发现该轴承滚道已经剥离,保持架破碎14处。一起重大切轴事故就这样被排除了,王德明也成为全段防止滚动轴承故障的“第一人”。不久,他又借助放大镜发现了车辆底部部件的细微裂纹,防止了一起潜在的部件破损事故。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这两件“宝”,他对滚动轴承故障的扣车兑现率达到了100%。

  陇海线郑州至洛阳区段日均通过列车达到145对,是世界铁路列车通过密度最高的区段之一。有人作了一个粗略统计,王德明当一个班12个小时,要检查车辆100辆左右,仅走的路就有20公里。一双解放鞋,腿快脚勤的王德明两个多月就磨穿了。

  “那年冬天深夜,还下着雨,我和王德明已接发列车8列,检查货车60多辆,已经疲惫不堪。此时,又有11辆装载汽车的平板车开来待检。平板车作业空间很小,需要最大限度地弯腰检查。我说重点部位敲敲就行了。可他硬是爬着钻进车底精敲细看,居然在一辆平板车的枕梁上发现了350毫米的裂纹。”一位工友介绍。

  王德明参加检车工作的10年多时间,铁路5次提速,新技术飞速发展,大量新型车辆投入使用。为了自己和同伴能不断适应岗位的新要求,有心的王德明还根据故障规律潜心研究,先后总结出了防止制动梁故障的“十六字工作法”,编写了大量排除车辆故障的顺口溜,借鉴中医诊疗法总结出了“望、闻、问、切”的“四字检车法”。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些“真经”,成了全段职工的共同财富,他们车间防止车辆故障件数一下增加了60%。

  成了公认的“检车状元”后,王德明依然忙着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今年42岁的他又开始全力攻电脑。他说:“车辆检修将步入‘人机结合’时代,虽然咱是个普通检车员,可社会飞速发展,不允许咱落后啊!”(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