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体改迟迟不到位 收入分配难调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0:47 东方早报

  连续数天,各大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再次集中关注收入分配改革,其主打资讯主要来自6月25日在京举行的第100期“长安论坛”的会议主题:“关于收入的分配问题。”

  上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召开会议,针对地区间和社会群体间收入分配失控的严峻事实,提出了“提低、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会议之后,社会舆论

对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险状”,一度形成一个近几年强度最大的集中表达。

  本次“长安论坛”可视为学界对政府意欲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种呼应,也是民意的又一次相对集中的释放,所议话题涉及“初次、二次、三次分配”;涉及发展机会不平等;涉及腐败与垄断;涉及现有体制扩大贫富差距等等。我们认为,这些话题已大体触及到中国社会为何经济越发展贫富分化越严重的要害所在,是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突破口和难点所在。

  收入分配改革并非一项新启动的改革,它属于在原有收入分配改革基础上的改革再启程和再深化。回顾历史,打破大锅饭,承认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能力差异,引入以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市场机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为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第一波。人们务必清醒认知:引入市场机制,系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而且这一突破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初级突破”。

  随着中国社会贫富悬殊矛盾的日益扩大,有舆论极不负责地把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归咎为“市场之错”,指斥“市场经济极大地放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更有少数人将市场机制贬为“放任自流”,误导经济社会转型中阶段性利益受损群体对改革的不满。

  若把收入分配改革视作一个历史进程,当前显然处于此项改革的又一个十字路口。重吃大锅饭,回到平均主义年代根本行不通。用市场机制作为主要手段,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方向不容置疑。错只错在对旧体制改革的不到位、不彻底,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对改革的难点绕道走,对继续深化改革优柔寡断、下不了狠心。

  众所周知,市场不是万能的,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会放大市场经济与身俱来的内生性体制缺陷,也就是市场失灵。然而,市场失灵既有内生性的一面,也有外部性的一面。我们所说的抑或必须坚决避免的“失灵”,着重于因改革不到位而遭致的市场失灵,即外部强加给市场的“失灵”。譬如,因为改革不到位、不彻底,导致市场化改革与打着市场化名义的“伪市场化改革”难以为常人所辨识;腐败加垄断遭致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出现大面积、大范围、形形色色的巧取豪夺加侵吞;市场准入限制和行政许可滥觞导致竞争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公共政策的失缺加公共政策选择的失误,导致社会成员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基本保障不对等。所有这些关键性问题或矛盾的积累演变,不光从外部加剧了收入分配过程的市场失灵,还损害直至丧失了“二次、三次”分配对初次分配进行校正和弥补的可能性。

  人们还须清醒认知,在收入分配改革语境下所试图寻求的社会公平是指广义的公平。收入尤其是社会基本生存保障和社会基本福利在不同社会成员中的相对公平,还只是狭义的公平。全体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均等才是收入分配改革务必寻求的根本性平等———是谓“大平等”。要实现这样一个根本性因而也是基础性的“大平等”,依靠提高低保支付标准,限制垄断行业收入(是否真正限制住还是个疑问),最多只能在暂时舒缓民怨层面救个急。不容讳言的是,收入分配改革很明显是一连串事件———深化政改、社改、经改的一连串事件,改得下去或改不下去,都取决于对“旧体制”作实质性的真改还是形式上的假改。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刘景 任大刚 徐德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