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干的越多得的反而越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3:02 江南时报

  在昨天的报道中,我们说到了市容执法队伍身份的尴尬、工作状态的艰难,这些其实都是不太为一般市民所了解。看过我们前段时间系列报道的市民,肯定对市容执法工作中的种种悖论印象深刻,其实通过对这个群体的不算深入的采访,我们看到的他们生存状况中,悖论几乎无所不在。

  今天我们给大家说说这些悖论中的一个:市容执法的收入和执法经费。同时我们也

给大家选登一位来自基层的普通执法队员的来信,他给市容执法工作总结出了“六大悖论”,应该说这样的总结来自第一线,来自他们日常工作的“切肤之痛”,其实真实性和全面性,是大多数的“圈外人”难以想象和了解的。

  多劳多得,是普遍的分配规律,可在市容执法局,这个规律却被颠覆了,正好相反。这不是咄咄怪事吗?记者开始听说这个事,很是有点吃惊,了解了一下后,才发现这样的咄咄怪事,在市容执法局却是很正常的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市容执法的编制体制上说起。现在的南京市城市市容执法队伍,是事业单位编制,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全国大部分省会级城市都是落实了公务员编制或参照公务员管理,我省周边的13个省辖市,除徐州、镇江在努力争取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编制外,其它兄弟城市都完成了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的编制转换,但作为省会城市的南京,还是队伍组建之初的事业编制,不要小看这个编制,带来的问题可不小。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南京现在的执法经费,实行的就是“人头费”,每人每年4.5万元。这个4.5万元,包括队员工资、办公费用、业务经费和所有执法行动的经费,甚至包括医疗费用。

  记者在玄武区采访时就听说了这样的一件事:他们执法大队有个队员得了胰腺病,医疗费用花了十几万,把全大队所有队员两三年的医疗费都花光了,最后大队顶不住了,只能在全局范围发动捐款,搞了几轮的捐款后,才终于把这个队员的病治好。局办公室主任苦笑着告诉我们:现在我一听到谁生病住院,头都大了,我们的队员收入都不高,老这么捐款谁也吃不消呀!同样的事情,在秦淮区市容局正在发生着,他们队伍中一位副大队长得了癌症,正在医院治疗着,整个局已经发动捐款2、3次了,什么时候是个头还不知道呢。

  如果说这样的事,只是极端的例子的话,我们再听听下关区执法大队大队长给我们算的一笔账吧:别的我们就不算了,就说我们每次出动执法,出几辆车去我们都要算好了,因为每一升油的油费,都要从我们的4.5万元中出。也就是说,我们执法工作开展的次数越多,我们执法的经费消耗的就越多,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少。就是这样包干的一锅,其他地方出的多了,到我们手的就必然少了。怪吧!这就是我们工作面临的一个悖论:执法越多,执法的投入就越大,反过来不仅我们队员的加班费难以落实,甚至会挤占正常的业务费用、工资福利。可这些,又有几个人知道,在很多时候看上去还蛮风光的我们,是这样的一种状况呢?

  经费问题带来的负面效应还不止这些,现在城管执法进入社区是城市市容管理上的一个积极举措,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说设立在每个街道的城管科,他们的经费开支是由街道来解决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你没有“皇粮”吃,就要想办法搞点创收,于是设置摊点摊群、搞点马路经济、摊点经济、亭棚经济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了,收点费用来保障城管工作的经费,更严重的是为了得到相对稳定地罚款收入,对城管违章采取以罚代管,交了罚款就能经营下去,放水养鱼。这样的水一旦放出来,想收就很不容易了。

  城管执法队员收入不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受到了一定的挫败,在我们的采访中,感觉到很多队员普遍地对未来的灰暗情绪,而这样的情绪的存在,反过来又会作用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和行为,他们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帮我们呼吁呼吁吧!

  一个城管执法队员的来信

  城管工作的六大悖论

  尊敬的江南时报编辑部

  我是一名基层城管工作者,从事城管工作多年时间,最近看到贵报连续用整版报道城管工作,总结经验实事求是,反映问题客观准确,分析原因入木三分,没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没有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在此,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贵报提到,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充满矛盾,悖论不断的地方,对此本人深有同感,想借贵报一角,把我多年来对城管工作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做一汇报,算是六个悖论吧,希望以此引起广大市民对城管工作的关注、理解、支持。

  悖论之一:干与不干都不讨好。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市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因大批下岗职工、农民工依靠占道经营和破墙开店等低成本或零成本的手段谋生,而这些摊点亭棚、夜市排档,正是城市环境脏乱差、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因素之一。城管工作者作为城市环境的维护者,就处在尴尬境地,管吧,被管理者的抗法意识很强,周边的群众也往往同情弱者,阻碍执法;不管吧,城市卫生脏乱差,满足不了绝大多数居民的环境权益,也是不称职、不作为,只能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悖论之二:居民垃圾处理费征收的尴尬。目前居民交纳垃圾费的积极性不高,征收比例甚至不到50%。为此,作为管理部门,政府没有专门的经费,垃圾费又收不上来,只能是减少作业人员,扩大作业面积,延长作业时间,最终必然是降低作业标准,这是我们许多街巷小区卫生标准不高的症结所在;但对居民而言,一部分人认为,你卫生搞不好,我凭什么给你交钱,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反正不管我交不交,你们卫生都得搞,如此下去,也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悖论之三:环卫基础设施滞后建设难。环卫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而环卫基础设施缺乏是城市的普遍现象,许多人都有找厕所难的经历,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去城市建设改造中,环卫基础设施没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为此,滞后建设难度很大,但试想有谁愿意把公厕垃圾中转站放在自家门口?于是,这又成了一个两难的命题。

  悖论之四:城管违章竟成了街道城管经费的来源。城管工作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属纯投入型的,不产生经济效益,但目前我市除少数区外,大部分区街道城管科都担负着创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关照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就业的职能,就不得不设置一些摊点摊群,收取一定的费用来保障城管工作的开展,而这些摊点亭棚又恰恰是城市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难点所在,以牺牲城市环境的方式筹措经费来保障城市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悖论之五:管理执法分也难合也难。管理和执法同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过去城市管理工作往往实行管执合一,就象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管理出了问题,执法碍于大家庭的情面,很难公正处理,导致一些违章行为长期存在。而实施综合执法改革,管理权和执法权相对分离,职能部门管理上的任何缺陷或不到位,最终必然反映到市容市貌上,成为执法的难题。管理执法分也难,分开管理没有手段,执法没有网络;合也难,合则执法成为管理的附属力量,不利于客观公正监督取缔。

  悖论之六:城管执法队伍经费打包论。这一点贵报中已经有了精辟的论述。其实道理很简单,每人每年4.5万元的经费好比是块蛋糕,分成两块,一块是工资福利等正常的经费,另一块是办公经费、执法经费、加班费。一旦遇有重大的整治活动,执法成本就更大,也就是干得越多,加班加点就越多,按常规而言,应该得的越多,而实际情况是,干得越多,不仅应得的加班工资得不到,甚至会挤占正常的工资福利,违背了多劳多得的原则,也是一大悖论,挫伤了广大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可一个部门集中了大量的矛盾或者说是悖论,陷入干不讨好不干亦不讨好的境地,这就不能仅仅从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方法上找原因找差距,应更多地从编制体制和担负的职能任务上去客观公正的看待,这样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也才能还这个部门一个公道。这几年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城管始终处在末尾段,而同时我们城管人先后高标准完成了抗击非典,迎接双创,全市大拆违,城市环境十项整治、保障十运盛会成功夺取市容市貌金牌,付出与得到的巨大反差,队员心中充满怨气、泄气、不服气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贵报开了一个好头,希望贵报能更加深入地研究城管工作,为城管做宣传,呼吁政府领导更加重视城管,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呼吁社会参与城管,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呼吁市民群众了解城管,主动配合支持,真正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齐心参与城管,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本文已做部分删节)

  专家评价

  我希望市容队员“下岗”

  南京市人大代表周正钢:我认为,城管队伍的建立是我们的国情需要,现在社区的很多功能都划归到城管的头上,而老百姓对他们还不买账。其实,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是“情”大于“法”,那些违章建筑并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拔地而起的,就像十月怀胎,总会有个“成长过程”。但为什么违建之风能够盛行,而且会愈演愈烈?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领导的“面子”或“条子”在起作用。有时候,即使拆掉的违建又能“起死回生”,这让“听话”的居民又重新开始搭建,一个“飙”一个,使得违建越“刹”越多。

  市容这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可这里面惟独没有“法”的保障,所以才出现了市容队员经常被殴事件发生。人心都是肉做的,都是父母生养的,凭什么要他们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手?军人和警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他们的身份受到保障,同样是执法者,为什么城管队员屡次被打,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经过了解,城管由于缺乏经费的保障,导致执法艰难,甚至只能以牺牲城市环境的办法“放水养鱼”来筹措经费保障执法工作的正常进行,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体制问题。

  在我省,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已经解决了市容执法的行政编制问题,而我们做为省会城市的南京居然还不是行政编制。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和城市的环境整治离不开这样一支队伍,既然它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有关部门不能解决它的编制,让我们的城管执法队员能够挺直了腰板执法?

  说心里话,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市容队员能够“下岗”,只要我们的城市管理步入正规,一切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的进入法治阶段,而不是人治,这一天就有希望了。

本报记者 邓德懿 木木 摄影 向光 通讯员 市容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