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跨市招生引发“生源大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3:02 江南时报

  对这场“生源大战”率先发难的,是连云港市灌南县的部分中学负责人。矛头直指淮安市,他们指责该市的省级重点中学——淮阴中学无视教育厅的文件精神,肆意“抢夺”灌南优质生源,扰乱了当地的招生秩序。

  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坦承,确有此事。6月21日下午,张元贵在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并不赞成跨市招生”,但他却否认自己是挑起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理由是,淮安市

的生源同样遭受江苏省其他地区公办高中的“掠食”,“游戏规则要遵守一起遵守,单单要一个学校去遵守,这太不公平”,张元贵对此给出了解释。

  跨市招生:苏北一县大批优秀学生遭“蚕食”

  这些日子,灌南县部分中学的负责人处于一种焦急与愤怒交织的情绪中。百名中考成绩在60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正被邻近的淮安市一个个“蚕食”。

  6月21日上午,灌南一位教育官员提供了该县近两年被淮安“掠夺”的优质生源数目,2004年,中考总分在600分以上的学生共400余名,其中200名流向淮安市;2005年,总分成绩600分以上的为502名,192名流向淮安。而备受灌南众多中学校长矛头所指的,则是淮安市的省级重点中学——淮阴中学,“这些学生多数是被他抢走的。”

  “淮阴中学跨市招生扰乱了灌南的招生秩序!”“淮阴中学的做法在破坏教育公平!”指责声骤然四起。

  “口水战”升级的原由,出自今年3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一份名为《关于部分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问题的通知》的文件。

  文件阐述,“‘十五’期间,为了加快苏北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步伐,根据指示,省教育厅批准部分苏南地区和大中城市公办普通高中试行向苏北地区招生。”

  但时过境迁,这份文件进一步阐述,“鉴于近几年苏北地区高中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普及程度逐年提高,已经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解决普通高中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省教育厅决定取消已批准的部分公办高中面向全省招生的做法。从今年开始,有关市、县(市、区)在对这部分学校下达招生计划时,不再留出省招班指标,按学校招生能力全口径下达招收本地学生的计划。”

  文件结尾对类似“淮安抢夺灌南生源”的行为,给出了“抢生源、乱招生的违规行为”的定义。

  招生学校:外市2000多学子争夺100个席位

  但记者发现,这份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效力显然未得到充分体现。6月21日下午,记者进入淮安市解放东路时,发现机动车道上一块告示牌煞是惹眼,红底黑字写着“外市考生考点区,机动车缓行”字样。

  解放东路99号即是淮阴中学,挂在正门的一块条幅——“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中招生考试,欢迎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和家长。”很是显眼。

  淮安当天气温达到35摄氏度。烈日炙烤下的校园一派紧张气氛。阴凉处,学生们还在进行着“临战”前的准备,家长则一边给孩子擦汗,一边不停地嘱咐着什么。2时30分,考试正式开始。

  校方告诉记者,此次前来报考淮阴中学的外市考生约2000人,按照招生计划最终将录取100名。

  对于3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部分公办普通高中面向全省招生问题的通知》,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表示,“早已知晓”。张元贵说,“我也不赞成到外市招生”。但他又表示,因为江苏其他地域的学校也在淮安抢夺生源“大家都在招,我肯定也要招的。”

  张元贵表示,“我绝对不首先破坏游戏规则”,虽然“每个校长都希望有更多的优质生源进来”,但只要“人家不招,我也绝对不招”。对于灌南教育界的指责,张元贵坦承,淮阴中学的确招收了一些灌南的优质生源,但“顶多10来个人”。不过,灌南的指责颇令张元贵感到委屈,“如果仅仅要淮阴中学一家来遵守省厅文件,这也太不公平了。”

  张元贵的委屈并非臆造。不但从他的口中能够听到,到淮安抢夺生源的名校颇多,“像南京也没有遵守游戏规则,比如南京金陵中学、外国语学校等,他们都在淮安招生。”

  同时,搜索互联网,江苏省内确有很多中学依然实施跨市招生政策。比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06年面向全省招收高一新生的工作,从3月1日即已开始启动;4月初,无锡市第一中学启动“面向全省招收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工作;苏州市第一中学2006年“省招班”计划招生30人……

  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各中学使出的招数中,主要的一条就是物质奖励,金钱正在成为“跨市招生”成败的“法器”。淮阴中学省招班的学费标准是每学期1000余元,费用很低廉,而该校的助学、奖学标准却很诱人,“面向外市招收的高一新生,文化测试名列前10名的,奖人民币7500元;名列11至20名的,奖人民币3000元”;“高一新生进校后,均可参加“李更生奖学金”、“赵千里奖学金”、“一品梅奖学金”的评定,这三项奖学金基金总额120万元,每学年评定一次,各项奖学金可兼得。徐州的一些重点中学同样使出了重金“购买”优质生源的套路。南京部分中学的分校也宣布,第一志愿报考该校且录取在全校前数十名者,可以减免学费。

  让一些“严格执行省厅文件精神”的公办学校焦灼的是,3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的这份文件,因为缺少一只强硬的“拳头”,正在成为少数学校眼中的一纸空文。

  江苏“跨市招生大战”最终将以一种什么样的结局收场?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本报记者 应志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