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洪灾害频发 防汛部门紧张 让群众知道灾难来了该咋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5:4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山洪灾害损失日益增大

  南召县“6·30”特大山洪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年,但洪水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

  回忆起去年的那场洪水,村民周洪勇仍然心有余悸:“村里的土坯房全被冲毁了。当时我爬到房顶上,亲眼看到那些房子一转眼就不见了。”

  据不完全统计,“6·30”山洪使南召县8个乡镇65个行政村严重受灾,受灾人口达5万人,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南召县水利局局长李显仁说,南召县近年来遭受的洪涝灾害中,有90%与山洪灾害有关。

  省防汛办公室主任王国栋介绍,1950年至2005年,我省共发生山洪灾害1152次。1980年以来,我省山洪灾害越发频繁。山洪灾害的危害日渐增大,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中的突出问题。

  防灾“软肋”:公众防灾意识薄弱

  今年6月1日,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向媒体宣布:国家防总将向全国增发5000套《水库垮坝警示录》、5万套《山洪灾害防御常识》专题片和10万套宣传手册、挂图。

  国家防总为何如此大规模地普及山洪预防减灾知识?

  王国栋介绍,小河道防洪标准不高,是山洪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根据目前中国的国情,不可能采取大规模的工程防御措施。山洪灾害的防御要突出“防”和“避”,基层群众掌握一定的自救、逃生本领非常关键。

  他说,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甚至在一个小时以内。当山洪发生时,外界救援在时间和条件上都有较大难度,正确的自保互救措施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

  然而,公众在防御山洪灾害时,最大的弱点正在于防洪减灾意识薄弱、知识缺乏、自救与互救能力差。在灾害降临时,往往惊慌失措,导致失去逃生机会,甚至由于对灾害程度认识不足而拒绝配合救援行动。南召“6·30”洪水丧生的5人中,就有3人是因眷恋财产拒不听从撤退命令而溺水身亡。

  普及防灾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让群众都知道灾难来了怎么办

  省水利厅副厅长于合群指出,防洪减灾意识的宣传普及,不能只是特定时期的“一阵风”,更不能是灾后“亡羊补牢”。应该建立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普及工作机制,使普及工作常态化。

  研究表明,足够提前的洪水警报可以使公众损失减少1/5~1/3,但这样的预警,应建立在公众正确响应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前期足够的组织、宣传等准备工作,上述效果则难以达成。因此,提高公众的防洪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不仅能够降低防洪减灾的社会成本,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

  于合群认为,洪涝灾害基本常识、自保互救等防灾避灾知识,要普及到所有人。目的只有一个:让最基层的群众都明白灾难来了怎么办。②13

  □本报记者董学彦

  链接:山洪来袭如何避险自救

  一、发生暴雨,高度警惕。降暴雨时,要时刻观察房屋周围的溪、河水位和山体有无异常,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二、及时预警,迅速传递。观测到可能引发山洪的降雨量,要立即采取鸣锣、放铳、广播等预先设定的报警措施,迅速传递信息。

  三、山塘水库,加强防范。发生大暴雨时,山塘水库如有异常,要迅速转移受到威胁的群众。

  四、遭遇山洪,果断躲避。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处跑。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河沟两侧山坡跑。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五、组织转移,有条不紊。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原则,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后全体人员。

  六、住宅被淹,有效避险。住宅被淹时,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较安全地带。②1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