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咋又是“操作失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6:33 河南报业网-河南商报

  北京邮电大学2002级400多名大学生在入学时向工商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毕业时却发现,大家同样的贷款却需要支付不同的利息,其中差额高达上千元。甚至有人贷款2.4万元,但利息却高达1.2万元。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日前承认因“操作失误”导致差异,并对此表示歉意(6月27日《河南商报》)。

  “操作失误”,多么熟悉的字眼呀。想当初,医疗黑幕正待揭开尚“犹抱琵琶半遮

面”时,一些医院解释多收费、重复收费的患者质疑时,不也说是“操作失误”吗?那时候人们质问:“操作失误”为何从来只对医院有利,总是“失误”地多收而从来不会“失误”地少收呢?现在,这样的质问我们似乎又可以复制过来质问银行的“操作失误”了。

  其实,所谓的“操作失误”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即使按照最大贷款额2.4万元,最长还款期8年计算,由学生和财政承担的利息总计为6000元左右,虽然不同的还款方式和计算方法可能产生微小的差异,但按照目前的利率,学生承担的利息不会超过3000元。就算按银行的说法,国家财政补贴部分算错了一个小数点,国家贴息部分占50%算成5%,怎么也不至于算出1.2万元的利息呀?

  银行如此“操作失误”必然会引发社会对银行的诚信焦虑。对此,“表示歉意”和“退还多收利息”是不足以消除这种诚信焦虑的,我们希望看到更高规格和更为深入的调查。毕竟,“操作失误”与“金融诈骗”其实只有一线之隔;毕竟,已经有太多的“操作失误”被证明是可笑的借口。■舒圣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