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大学面临“破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1:11 贵州都市报

  银行给一个非盈利行业大量贷款,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大学作为非营利机构,举债经营更是不正常的

  日前,国家审计署对中国农业银行200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结果显示,中国农业银行部分信贷业务存在潜在风险,其中之一就是高校贷款。近年来高校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而一些高校自有资金不足,其他还贷资金来源也很有限,使银行贷款面临潜在风险(据

6月27日《人民日报》)。

  记得一年前,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在做客人民网时就透露,“现在全国有少数高校的贷款额度已经达到警戒线”。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少数”大学已经处于财务危机边缘,往前跨一步就是破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去年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目前中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大致为1500亿元至2000亿元,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一些高校已经出现连利息都交不起的情况。它举了江苏某高校的例子。该校每年学费收入1亿元左右,政府拨款6000万元,而该校仅支付教员职工的工资、奖金就需近亿元,再加上其他教学、科研和行政开支,已经无力偿还所借巨额贷款。因此银行拒绝再次贷款,此举导致学校正在建设中的部分教学楼和图书馆停建。

  当然,大学生交了学费,不用关心学校是否破产。但是,学校的领导们真的不知道“举债经营”是“不正常的”?应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银行,难道真的不清楚大学的真实财务状况?当然不可能。但是商业银行和大学各有算盘:前者认为,教育是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又存在政府的担保和支持,高校还贷不存在任何问题;后者则普遍有“学校贷款、政府埋单”的想法。

  如今的高校贷款扩建热,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企贷款热惊人的相似:银行经营存在“垒大户”倾向,贷款风险高度集中,高校把银行贷款当成了扩大规模、渡过难关的“提款机”。

  银行给一个非盈利行业大量贷款,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大学作为非营利机构,举债经营更是不正常的。对我国来说,高教事业的公益型和高校的非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因此,作为最终责任人的政府,合理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保证银行贷款的有效合理利用,防范和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避免高校重走国企旧路已是当务之急。作者:马国川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