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期待“审计清单”续上“吏治清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4:54 正义网

  “多报本单位人数,编造虚假项目,在不同项目中重复申报,48个中央部门违法违规资金55亿元。”这是6月27日,审计长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0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工作报告时指出的。另外,审计报告还发现预算编制不细化、批复不及时等预算及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涉及金额658.58亿元,并详列了“审计清单”(6月28日《中国青年报》)

  48个中央部门涉及违法违规资金巨大,让我们看到今年的审计报告依然触目惊心。然而,面对严重的财政“黑洞”,李金华表示,2005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是好的,预算和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李金华的乐观态度让笔者不敢恭维。诚然,55亿元违法资金与658.58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和李审计长见过的上千亿、上万亿资金比较起来无疑是个“小芝麻”。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底子还很薄,这些违规资金,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天文数字”。虽然,2005年度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我们必须反思“审计风暴”刮了三年,为什么没有吓住那些蓄意违规、违法的人,而且似乎连违规、违法的障碍都没见增加。纳税人一分一厘积聚起来的宝贵财富,轻而易举地被挤占、挪用、套取。

  中央部门是国家的核心,可是48个中央部门涉及违法违规资金55亿元,这显然是对国家财政的一个难堪的讽刺。连中央部门面对审计中的三令五申都不顾,如果上行下效,危害可想而知。

  同样,早在去年此时的报告中,李金华就曾提到:“财政部在每年编制和报告中央财政总预算时,未将其细化到地区和项目,使资金分配缺乏透明度。”这种现象到了今年,似乎没见明显改观。因为48个中央部门涉658.58亿元管理不规范资金,其中2005年新发生的345.39亿元,占52.4%。所以,基于我的看法,审计署公布审计报告情况是责任政府的基本职责,是给予民众的一个交代的最低诉求,对于预算执行总体情况根本无须加以表扬。

  应该承认,在某些时候,由于某些决策者在决策时信息不灵,主观愿望脱离客观实际,导致国家财产严重损失,这种决策失误也是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如去年审计长李金华所说,一些部门“屡审屡犯”的根源在于“部门利益的驱动”,尤其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单位会钻改革的空子违法违规。由于对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很容易出现权钱交易,乃至违法犯罪。

  实际上,无论是屡审屡犯或者是屡犯屡审,都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审计是一种有限资源,中央部门屡犯同样的错误,审计署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玩“屡”字游戏吗?即便真的做到了屡犯屡审,政府部门的形象、法律法规的尊严也在“屡”字中流逝了。

  从根本上说,今年审计报告中曝光的问题再次让人震惊,是由于相关制度存在巨大漏洞导致的。震惊的问题只是表象,不合理、不健全的制度才是问题的实质,我们应该透过问题看本质。同样,在弥补制度缺陷的同时,我们的司法处理查处力度必须要加大,全面跟进,严格实行国资使用效果问责制,关键要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而不是“审计雷声大,查处雨点小”。

  所谓有权必有责,“权”与“责”应该是对等的,法治政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责任政府。不仅政府要负责任,政府的官员同样应负相应的责任。而“问责”就是要让官员明白,“责任”两字不可丢,谁丢了“责任”,谁就该付出代价。只有让掌握权力的官员在滥用权力时考虑到不法收益与责任风险的相关性,才能使权力真正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约束。

  因此,我们期待“审计清单”之后接续上的是“吏治清单”。

作者:程春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