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哥德堡号”海上丝路圆梦 20天后,广州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11 金羊网-羊城晚报

  穿越两个半世纪时空已抵雅加达,今天启程开赴广州;本报摄影记者成为首位特约中国随船摄影师

  20天后,广州见!今天,“哥德堡号”鸣笛扯帆,从雅加达港丹茸不碌码头启航,重回260年前曾到访过的历史古港———广州。重圆一个穿越两个半世纪时空的梦。

  印尼雅加达是哥德堡号到达中国广州前最后一站。本报记者专程远赴雅加达发回现场报道。本报摄影记者魏辉作为瑞方特约摄影师,全程追踪拍摄哥德堡号从雅加达至广州航程。

  1 船上

  

  市民排队争睹“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到访雅加达,受到了印尼官方的热烈欢迎。十天的停留,安排了三天免费的公众参观,最多的一天超过四千人。记者25日下午在“哥德堡号”上看到,炎炎烈日下,参观的人群排起了长龙。船上更是人头涌动,参观的队伍只能缓慢地向前挪。

  这么多市民热捧哥德堡号,值班的船员全都成了义务“讲解员”,个个百答不厌。参观者中以中小学生居多,有的孩子摸着船舱里的几门大炮好奇地问这问那。几位雅加达的中学生围住一位男船员用英文聊起来。

  一批正在接受训练的瑞典见习水手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他们非常娴熟地爬到几十米高的桅杆之顶,练习收帆、放帆。

  记者跟随着人群,参观了这艘经历风浪考验的仿古船的结构,更深入到船员“宿舍”考察。狭小的船舱里十分闷热,只有几台风扇。由于双层木床只有十来张,一到晚上,这小小的空间里要吊数十张吊床。这几天太热,很多船员都跑到甲板上睡觉。

  

“哥德堡号”海上丝路圆梦20天后,广州见!

  图:停靠在雅加达的海港的哥德堡号吸引了大量市民参观 本报记者魏辉摄

  2 船长

  航行99%里程创航海纪录

  “欢迎你们的到来!”走进彼得船长的办公室,记者注意到挂在房间里的除了瑞典国王王后的照片,就是一幅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到访广州黄埔港的油画。

  “260年前,哥德堡号曾到访过黄埔港,我们的这次重回广州既是历史回顾,更是为了创造新的友谊。希望广州人喜欢上哥德堡号!”这位工程师出身的船长热情地说。

  据船长介绍,目前船上有80多名水手,15名是专业水手,其他是业余水手,从瑞典人中选拔。每到一处港口,都会换上新的业余水手。自去年10月2日从哥德堡号港口启航,已有600多业余水手接过远航“接力棒”。在这段近5000海里的航程中,哥德堡号海上性能非常好,用风帆航行了99%的里程,创下了现代帆船航海的纪录。

  彼得船长很少谈起这一路来如何与风浪搏击,相反他兴致盎然地说起了路上的趣闻。他还讲起了到达广州后从南沙港到洲头咀码头、黄埔古港的安排,“有一件事很难,船员们要用24小时放下桅杆才能过珠江,再用24小时竖起桅杆。”他透露,自己从来没有到过中国,非常希望借此机会在中国旅游,比如去万里长城、西安兵马俑……

  3 岸上

  “哥德堡号”带来的效应

  “哥德堡号”这次到访广州,是继1981年阿曼“苏哈尔”号仿古木帆船和1991年联合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和平方舟”号万吨轮抵达广州的又一项有国际影响的大型经贸文化交流活动。

  港口大厅的展览,给参观者最强烈视觉冲击的当属几大赞助公司如哥德堡港口、沃尔沃volvo、世界最大轴承公司skf等的图片、文字介绍。据介绍,1986年瑞典成立瑞典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基金会,SOIC(瑞典东印度公司)开始重修“哥德堡号”,此项计划耗资巨大,达4.5亿克朗,其中到中国的航行花费1.5亿克朗,“哥德堡号”最终能得以成行也正是这些大公司的大力支持。当然,大公司看中的也是“哥德堡号”带来的巨大宣传效应。

  正如瑞典方面有关人士所表示:带着历史的底蕴开展商务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与中国交往尤是如此,我们实际上是为瑞典商界与文化界建造了一艘旗舰。今天的“哥德堡号”就如瑞典商业与文化的“播种机”,一路播撒友好,创建崭新的全球友谊网。

  记者前天下午到访时,赞助商之一爱立信公司的印尼客户活动晚宴即将在船上举办。“每到一地港口,赞助商都会借哥德堡号举办很多活动。”SOIC(瑞典东印度公司)中国媒体中心的何女士告诉记者:“非常希望当哥德堡号返航时,一些中国的大企业也能成为赞助商,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好机会。”

  据悉,由于资金尚有短缺,哥德堡号返程时间未最后敲定。本报记者余颖发自印尼雅加达

  ■新闻背景

  “哥德堡号”前世今生

  18世纪中叶,一艘名叫“哥德堡号”的瑞典木帆船经过18个月的艰苦航行,来到中国广州,开辟出了瑞典至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沉没瑞典东印度公司1731年—1806年间完成的130次远东贸易航程中,127次的目的地是广州。“哥德堡Ⅰ号”是执行商贸的38艘船中最新、最大、最漂亮的一艘,曾三次远航到广州,停泊于黄埔古港。“哥德堡Ⅰ号”的航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线路之一。1745年9月12日,“哥德堡Ⅰ号”满载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后返航回瑞典,不幸在距哥德堡海岸仅900米的地方触礁沉没。

  “哥德堡号”沉没后,又建造了“哥德堡Ⅱ号”商船,后在南非沉没。

  梦想1984年,一位潜水员在海底发现了“哥德堡Ⅰ号”的残骸,从此开始彻底的海底考古发掘工作。这些发掘出来的中国古代物品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兴趣,于是,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浮现出来———能否用传统工艺再造这艘古船,并驾驶它再次前往中国呢?这个绝妙而大胆的梦想,就在TerraNova船坞开始变成现实。

  重建1993年,瑞典“新东印度公司‘哥德堡’号基金会”正式启动投资,资助和执行“哥德堡”号的复原工程,瑞典国王是这个工程的监护人。

  复建的“哥德堡Ⅲ号”完全按照过去“哥德堡号”的形状、大小、结构进行仿制,此船于2004年6月全部完工。

  复航2005年10月“哥德堡Ⅲ号”正式启航。从哥德堡市出发,沿着18世纪中期“哥德堡号”曾经走过的古老航线航行。按照计划,预计2006年7月15日到达广州。在中国停留数月之后,“哥德堡Ⅲ号”将于2007年回到瑞典。在整个航行过程中,“哥德堡Ⅲ号”基本上以风力作为驱动。它将先后拜会15个港口。(王京)

  

“哥德堡号”海上丝路圆梦20天后,广州见!

  图:航行中的“哥德堡号”本报记者魏辉摄

  “形象船长”中国情

  本报雅加达专电记者余颖报道:昨天7时,本报记者魏辉拎着行李准时上船报到,正式入住“哥德堡号”。此后的20天,他将用镜头记录“哥德堡号”的最后一段航程。作为追踪报道“哥德堡号”近两年的记者,他坦言“最大的心愿,就是7月18日到达广州时能见到熟悉的麦茨船长。”

  麦茨与本报记者忘年交

  说起哥德堡号的“形象代言人”、“灵魂人物”———麦茨船长,魏辉钦佩不已。“他为哥德堡号付出了十几载心血,打捞、建造,船上一切事务都要听他的。”2004年8月,魏辉随广州电视台“美在花城友谊大使”一同登上哥德堡号,第一次见到了船长。几次往来,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交。去年,魏还陪船长参观黄埔口岸,麦茨船长的中国情打动了他。魏辉希望用镜头把船长的哥德堡情传播到广州……

  

“哥德堡号”海上丝路圆梦20天后,广州见!

  图:“形象船长”麦茨本报记者魏辉摄

  跨国探病忘年交电话“相见”

  去年11月,哥德堡号抵达第一个重要停靠站:西班牙加的斯。披着一身十八世纪瑞典贵族礼服的麦茨在船上为第一批离船的船员送行时,突然晕倒在甲板。医生诊断,船长积劳成疾,必须马上送回瑞典治疗。重驾“哥德堡号”返行中国,可是麦茨毕生的心愿啊!眼看就要实现了……魏辉闻讯非常着急和惋惜。

  今年4月,魏辉随广东记者采访团到芬兰采访,他只身前往哥德堡市探望船长。在哥德堡号总部办公室,他见到了SOIC首席执行官。让他十分意外的是,执行官劝他打消见船长的念头,理由则是“船长离开了工作岗位”。

  在魏辉的一再请求下,几经周折,船长同意见面。不料,院方指示任何人不得打扰。苦候十多日,魏辉终于在即将登机返中国时接到了船长的电话。话筒的另一头,船长的声音有些哽咽:“因为身患重病屡次辜负阁下前来探访的好意,实在抱歉。等我康复之后,哥德堡号再见。”

  将到广州迎接哥德堡号

  据瑞典方面的最新消息,麦茨船长身体有所好转,可能与瑞典国王、王后一起到广州迎接哥德堡号。

  魏辉在心里默默期盼,完成这次远航任务那天,他能在欢迎人群中拥抱这位壮志未酬的船长英雄。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