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肉牛业最缺品种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14 大众网-农村大众

  笔者:有资料显示,当前我国牛肉在国际市场上出口量不足国际牛肉贸易量的1%,您认为我们的弱势和不足在哪里?

  邓:目前,我国牛业市场出口量一共900万吨,其中牛肉约800万吨。去年牛肉出口量是2万吨,出口比重正逐年下降。从国内看,肉牛业尽管产量在上升,但还没形成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比例正在提高,我国大部分肉牛企业还达不到国际

先进生产标准。再加上去年部分地区疫情的影响,也使出口受挫。

  笔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级宾馆和星级酒店的高档牛肉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尽管肉牛业发展迅速,但高档牛肉的生产仍然有较大缺口,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邓:从牛的质量形态看,现在肉牛仍以黄牛为主,黄牛是力用牛,不是纯种肉用牛,去年牛产量是1.378亿头,黄牛就占1亿。育肥牛往往是在力用牛基础上改良而成,在性能结构上比不上进口品种。虽然这几年引进了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等国外优良品种,但在改良和培育上还比较欠缺,这与牛的生长周期长、改造时间长也有关。总的看来,我国肉牛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种,没有品种品牌,只有企业品牌,这使我们在竞争上处于劣势。

  笔者:我国肉牛品种的培育存在哪些困难?

  邓:现在有些市场导向很成问题,比如奶业的飞速膨胀。去年,我国奶牛进口12万头,相当于十几年进口的总和。由于肉牛的品种培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且生长周期长,使得农户的当期收益不高,而乳品又有成本和运输的优势,农户自然一窝蜂地涌向奶牛养殖。奶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肉牛品种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给奶业自身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笔者:近年来,肉牛的产业化发展进程迅速,但产业链条仍然十分薄弱,您认为推动产业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邓:目前,少数大企业在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比较好的态势,比如内蒙兴发、山东横店、北京福华等。但是总的来看规模还不够,年屠宰量达到一万头以上的只有30家。养殖方面还未形成适度集中的规模。总的来看,应该提倡和发展科学养殖,包括培育适合国内市场的品种,实现养殖管理的规模化。此外,疫病的防治,饲料的配置也都是薄弱环节。

  笔者:一些大型的高档牛肉加工企业都是以终端的餐饮业来带动养殖、加工等环节的发展,您认为这应该是我国肉牛企业最有效的发展模式么?

  邓:餐饮业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企业品牌,但它不是带动产业化的主要动力。产业化应该以加工为龙头,带动养殖、市场等两头环节的发展。应该在产业结构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品种改良。

  笔者:您刚才提到去年部分地区口蹄疫等疫情的流传是影响出口的原因之一,疫病的防治业是产业化的薄弱环节。您认为如何才能避免疫病传播?

  邓:疫情是对养殖业最大的威胁。现在有地区建立了“无疫病区”,但是管理程序如何完善、怎样实现全封闭管理,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实现肉牛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可以避免疫情的发生。另外,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对于产业链的监管还是分散、分段的监控,比如养殖由农业部管,加工由质检部门管,流通由工商部门管。只有在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监管才能保证安全运作。

  (谢靓)

  专家简介:

  邓富江:中国肉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级经济师,《中国肉食工业》杂志总编辑。自1965年大学毕业以来,在原商业部、国内贸易部一直从事全国肉类企业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负责起草国家标准GB9959—《鲜冻猪肉》、《鲜冻四分体带骨牛肉》、《鲜冻胴体羊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肉类企业指南》、《肉类企业管理》、《农副产品加工手册》、《中国肉类工业50年》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