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森林之巅的守望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5:48 红网-三湘都市报

  

森林之巅的守望者

  每年的8月到第二年的4月都是火情高发期,余锦柱必须一直呆在山顶瞭望塔严密监测记者 陈小琼 摄

  

森林之巅的守望者

  老余每天都要记录火情报告

  

森林之巅的守望者

  老余白天每隔半个小时都要来看看这个望远镜,以便监测整个山林的火情记者 陈小琼 摄 ■记者 胡泽汇 通讯员 李光平

  人物提示:

  余锦柱,瑶族,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瞭望台瞭望员,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守着没有水没有电的森林瞭望台,整整度过了28个春秋。他目前最担心的是,还没有找到继任者。

  与世隔绝

  寻找劳模的过程很艰辛,因为他在1400米的尖子岭上,只有不断向上的“Z”字型羊肠小道蜿蜒可达。扶贫工程让其他的山民都搬迁到山下的镇上,山上仅有一户人家——余锦柱一家,女儿住校,夫妻两人守着山上的瞭望台。长长的杂草盖住了人迹罕至的山路,一路上只有潺潺的水声伴随我们在35摄氏度的高温下向上攀爬。越往上走,路越陡且窄,放不下整只脚,不时还出现潮湿长青苔的地方,我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旁边就是目不可测的深渊。

  两个小时后,我们终于上到了山顶。“真是辛苦你们了,爬累了吧?”眼前的人不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一笑满脸褶子,手上有厚厚的茧,脚穿迷彩胶鞋,他就是余锦柱,他很高兴:“很久没人来过了。”

  瞭望台的工作条件异常艰苦,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刺骨,常年难见访客,基本与世隔绝。不到1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里面的东西都上了年纪:木床、被子、木桌、煮饭的铁锅都是老父亲传给他的,至少有40个年头了。更困难的是,瞭望台上没水没电,余锦柱每天得走两公里山路去挑水。

  环顾这间小平房,我好奇地打开了一个嵌在墙上的木柜子,惊讶地发现里面是放得整整齐齐的三垛方便面,余劳模笑呵呵地说:“我平时主要吃这个,因为它省水。还有就是吃黄豆、腊肉、咸鱼,这些东西可以放得久,山顶没有新鲜菜吃。”

  守望绿海

  尖子岭瞭望台曾经是个父子瞭望台。28年前,余锦柱高中毕业,还来不及见识外面的精彩,就从老父亲的手中接过了山顶小屋那片沉甸甸的钥匙,父亲之前带的徒弟因为受不了山上的孤寂都纷纷下山了。而这28年来,余锦柱每年监测700次以上的各类森林用火,对火情性质预报准确率竟高达99.7%%。

  刚上山顶的那会,余锦柱看着周围连绵起伏的绿色山脉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更别说各山头的名字了,为了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余锦柱利用雨天初晴不易发生山火的时机,翻越3000多条峡谷,攀登70多座高山,踏遍50亩林区,靠实践出真知。余锦柱说,“那时候一走就是18天。走到哪有人家就住到哪,交点伙食费。这周围山上的人基本上都认识我。”

  目前瞭望台的条件有了大的改善。过去发生火情是靠电话通知山下镇上的消防队,但后来电线坏了,从1978年到1988年整整10年,每次发生火情,余锦柱都是靠一双腿跑到山下镇上去通知,一般人至少要走2个小时的路程,他40分钟就可跑到。由于跑得急,在路上被蛇咬了10余次,还好当年老父亲传授了一些草药知识给他。“现在装了对讲机,方便好多,只要对讲机不坏,我就不用跑了。”

  “其实这些都还好,打雷还危险些。还没避雷针的时候,有几次打雷,我来不及下山躲避,只好呆在屋里,但是在屋里都被打中了。屋顶这么黑都是雷电打的。”余劳模热心地指给我们看。

  两件宝贝

  “这个是我的最佳拍档,也是我父亲传下来的,1981年省里奖励的。”余劳模向我们展示他的宝贝,原来是个黑漆都有些剥落的望远镜,“我们到顶上去看看。”

  “我白天是每隔半个小时就要上来看一看,晚上是每隔一个小时。现在还是能每天回去,等到8月到来年4月的戒严期,一个星期就只能下山一次,洗个澡就赶快上来。水和菜都让老婆挑上来。”余劳模一边熟练地调整望远镜,一边向我们介绍,看过一圈后,“你们也来看看。”随着我们镜头的移动,他在旁边如数家珍:“这是大陀祈、这是李六源、那是雾江源……这些山漂亮吧。看,那边在下雨,那灰蒙蒙的就是雨。”我们觉得镜头里的景物有些模糊偏黄,毕竟这个望远镜比记者的年纪还大些,他却笑着说:“没有吧,还好啊,我觉得还能用。”

  “这个收音机是我的第二伙伴。”余劳模又拿出个小东西,记者接过来仔细看看,也不知是何年月何厂出的,外壳都已生锈,外漆掉得差不多了。“我平时就听这个,一个人没意思的时候,听听新闻。我最喜欢听中央台和湖南台的新闻。这个也是奖的,也陪我15年了。”

  眼尖的记者在劳模的抽屉里看到一个崭新的收音机,上面印有一行字“国家林业局奖2005年”,“这个我打算留给继任者用,我就用这个旧的,呵呵。”余劳模摸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未了心愿

  余劳模目前出过两次大山,一次是儿子考上大学,远在江西景德镇,余劳模出了第一次远门,但也就送儿子到学校睡了一晚马上又赶回来了;第二次是因为去年当选全国劳模,去了趟北京,也就两天又匆匆忙忙回来了。“你问我想不想出去?不想,还是这里好些。要是我走了,谁来看着山啊?”

  “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资金给消防队配台飞机,这样发现火情也准确些,救火也会快些。呵呵,还希望瞭望台能通上电,有电的话找接班也容易些。”

  清贫之家

  下午3时,我们要走了,余劳模一定要送我们下山,因为今天才下过雨,比较安全。只见他如履平地般健步如飞,我们稍一松劲,他就走得看不见人了。忽然他停了下来,指着最远处的一座高山:“那里有烟,应该不是山火,是有人在生产烧火(也就是为了种地而开荒烧火)。”

  路过位于半山腰的他家时,劳模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吃午饭。黄泥墙的屋里有些昏暗,用电的东西除了灯泡外,就是一台老式黑白电视机,插头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去年邻居们搬下山后,就没送过电了,我们都是用煤油灯。晚上没电视看,就早点睡啦。”赵大姐不以为意,她是余劳模的老婆,也是他唯一的帮手。“算起来,我们有五六年没走过亲戚了,都是他们来看我们,我们走不开。”

  余劳模有一子一女,都在上学,夫妻俩收入加在一起不过1000多元,家庭负担不轻,“我们差不多借了两万块。今年女儿也要读大学了,只要她考得上,再困难也送她去读。”女儿正好在家,我们问她想不想出去时,她笑了:“当然想出去读书、工作,我哥哥去年毕业,现在就在外面工作,过年才回来,他也不想留在这。”

  吃过丰盛的午餐,我们起身下山,余劳模一家仍在我们身后叮嘱:“路上滑,小心一点,下次再来玩,爬山很累,回去早点休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