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世界杯,中国人收获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18:00 光明网
本报时事访谈员赵继成北京报道

  今天不谈球,只谈世界杯——这场远离中国本土的足球赛事正酣,国人中,狂欢者有之,不屑者有之,赞许足球精神者有之,痛斥赌球黑幕者有之……足球本身的规则也许一目了然,可似乎这看球人的表情无则可循,这就显得异常有趣和可爱。于是,我们决定这一次远远的站在绿茵场之外,来弄明白两个问题,即世界杯,它只是一场足球比赛吗?在这场因世界杯而起的话题风暴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何家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闳——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文化批评家

  世界杯是一种文化现象

  新京报:当有媒体以“世界杯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与日常生活、人类历史、宇宙浩淼毫无关系”,所以号召国人什么都别想,“好好享受世界杯”时,有关世界杯的各种引申解读却不绝于耳:比如世界杯是全民的狂欢、是政治家的童话、是赌徒们的乐园、是文化的侵蚀……你觉得,世界杯到底是什么?只是一场足球比赛吗?在今天,同样的世界杯,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影像?

  何家弘:世界杯当然不仅是一场足球比赛,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文化现象,但本身是通过足球来承载的。

  我一直在思考,足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影响力?这和足球比赛本身的性质有关,它满足了人性中的一些东西,比如寻求对抗、一定程度的暴力、一种刺激等,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无法发泄这些东西。而足球首先就是对抗,而且是一个队与另一个队的对抗,还讲究排兵布阵,从欣赏角度讲,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美感就更多一些。

  它还有力量,但不是绝对的、简单的比力量,像举重,足球有技术在里面;但又不是纯粹的技术,像体操,它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暴力,而这个暴力又是人们欣赏限度之内的,不血腥。所以,它是力量、技术的结合。而且足球本身的观看频率也比较合适,不像乒乓球速度太快,观看者容易疲劳,它是有张有弛的,不是总让人神经高度紧张,所以适合人们休闲享受的时候观看。另一个就是足球本身比较容易普及,很多人多少都会点,所以就容易着迷。这些正是足球魅力所在,也是世界杯能够风靡的前提。

  当然,正因为世界杯本身有文化内涵,所以从哪个角度看它都能找到依据,都能看到其中美的东西。人们做出不同的解读,关键在于看球的人。

  张闳:我觉得足球本来就是一场游戏,如果稍加训练的话,也许连大象也会玩。动物或少年玩这些游戏,不过是对自身体力、智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规则的遵守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但足球又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它的惊险和多变,它的高强度的直接对抗,它的复杂的阵型和战术,以及它在赛程上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对比和消长,等等,都可看作是对人类社会任何一种对抗性交往的游戏化的模拟。

  不同的人都会从中寻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意义解读。一个月过去,“好好享受世界杯”而不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含义的人,无非是做了一场梦。而没有“好好享受世界杯”却热衷于对足球的文化意义冥思苦索的人,连梦都没有。

  世界杯的最大启示在于规则

  新京报:围绕此次世界杯报道,电视、报纸、宽频、广播充斥着竞争的火药味,甚至有人认为此次世界杯报道将决定中国新兴网络媒体的死与生;世界杯期间的餐饮、影视诸多行业收获颇丰,各种产品、服务都在大打世界杯牌;而相反,更有人因为赌球、因球迷扰民而痛斥世界杯。怎么看世界杯带来的众生百相?世界杯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张闳:在现代社会,任何大规模的群体活动,都会有商业和传播业的介入,这是不足为奇的。即使是远离世界杯赛场的中国也不会例外。不过,中国对世界杯的热情似乎有些夸张了。“我是球迷”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姿态,一种自我炫耀的资本。在这种心理下,一些球迷和商家会肆无忌惮地扰民。

  何家弘:谈到世界杯的启示,我觉得不管是世界杯还是NBA,咱们不要光看人家体育技术层面的东西,实际上作为产业,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其中的规则。

  一个是体育竞赛本身的规则。其实每一场比赛的裁判都是绿茵场上的法官,力求公平竞争,否则魅力就没了,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打官司是一样的。当然,裁判也是人,错判、漏判是难以避免的,前几天瑞士对多哥的比赛,瑞士后卫队员在禁区里面对多哥前锋伸腿使一绊,那个应该是罚点球的,但当时裁判没有判,很可能因为角度的原因没有看到;还有法国对韩国,一个球从后来回放看,应该是已经进了,过了球门线了,但裁判不能再改了。因为体育比赛裁判是需要权威的,不是说后面发现错了裁判就要改,这样会使体育比赛总是处于不确定状态之中,这就是规则。

  另一个规则,就是组织一个活动、做商业广告的规则,这些规则对于整个运动作为事业发展是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国内足球比赛常见假球、罢赛,当然有人说主要是足球水平不高,其实关键在于国内组织者没有树立一个规则至上的理念。搞一个球赛,不是说谁有权力就谁说了算,也不能谁都想从里面谋点利益。从发展事业考虑,规则还是越细、越明确越好,大家都要按规则做游戏。

  世界杯与中国传统文化可兼容

  新京报:精神层面的话题似乎永远比赛球本身更有味道。对于世界杯赛场,目前人们大致抽象出了“规则之美、娱乐之美、公平之美、竞技之美”等等概念。怎么具体解读这些抽象意义上的足球精神?这些精神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气质、文化心理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有调和、融合的地方?

  张闳:这些解读都非常好。确实如此。制定合理的规则并实践它和完善它,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无论是在游戏、运动上,还是在商业、政治上,都是如此。体育寄托了人类社会世界形态的美好理想,并在以游戏的方式实践它。如果在游戏的状态下都不能实现,现实层面上就更渺茫了。

  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之间,不是是否有调和、融合的余地的问题,而是必须融合。某个民族可以保有自身的民族特殊性,但是这不能成为跟国际社会隔绝的理由。你不可能自订一套规则来玩。

  何家弘:我具体谈一下。首先是公平,中国文化对于公平、公正的理解往往是实体意义上的,比如你水平高就应该赢,水平弱就应该输,如果本来强的人反而输了,就认为不公平。但在体育竞赛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程是不是公平的、公正的,因为足球比赛的一个魅力就是偶然性,一个弱队没准能赢,所以这就要求过程必须公正、正当。比如现在世界杯小组赛第三轮,因为是最后一轮比赛,所以同一组的两场比赛要同时进行,这就是规则,是为了避免因为利益关系而踢一些假球。

  还有快乐,中国人一向生活得比较严肃,比较沉重,总是有很多追求,有很沉重的负担。而世界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理由来释放一下自己。有些运动太高雅,像高尔夫,可能观看者很难疯狂起来,但看足球你喊喊跳跳,都是很正常的,哪怕你平时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这就是足球的魅力。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乐,因为足球观众有很强的心理倾向,即喜欢的那个球队赢了就很开心,输了就很痛苦。所以媒体呼吁大家享受世界杯,初衷就非常好,我们看的时候要超脱一点,要享受过程,得到快乐。

  关于竞技,从中国传统文化上看,琴棋书画、太极、击剑等等,很讲究表演,还把哲学的东西像“和”包含在里面,其对抗性不如西方足球那么强烈。当然,中国武侠里面也有一种对抗,像《三国》里面的排兵布阵,也都能从中看出一种美感。所以中国文化是非常多元的,不能光看太极拳,也有一些文化因素与足球是相通的。再说古代劳动人民喜欢的东西可能也没有记录下来,也许他们喜欢的不是琴棋书画。

  足球必须纯粹一些

  新京报:中国队没能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让很多国人倍感痛心。有人将此看作中国尚未完全融入世界、成为强国的一个符号;而另有人认为如此看重世界杯只会陷入“文化不自信”之中。如何看待中国人这种复杂的情绪?

  张闳: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与现代世界的隔膜已经太久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情绪,促使许多人希望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与世界接触,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足球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于是,足球(有时还有其他方面)被赋予太多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内容。迫切地需要寻找某些事物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哪怕是那些实际上与强大无关的事物。众所周知,超级强国美国,在足球方面几乎不值一提,虽然本次世界杯他们也勉强进入了决赛圈。而人们企图通过一场游戏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实际上也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

  何家弘:虽然足球是一个文化现象,但给它附加上太多的东西,比如经济上、政治上的,好像足球能踢过谁,就是强国了,这不对。尽管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人心,但把它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的话,就是体育本身所难以承载之重,容易使体育变形,走弯路。印度人不喜欢足球,足球是很差的,但你不能说印度就很落后,所以体育运动不要总和政治、经济拉到一起。

  当然,这种心理可能也是一种需要,比如国外一些政治家需要通过某种形式来凝聚人心;而从民众来讲,是一种感性上的东西,人嘛,就总是很喜欢显示自己的强大,以前通过战争体现,现在足球比赛变成了一种体现强大的方式。我认为足球还是要纯粹一些。

  理智追捧足球明星

  新京报:面对中国足球,在中国球迷正怒其不争之际,却已经有人提出要警惕足球过于强大,说“足球明星正像娱乐界明星一样,可以通吃一切。不管原来什么文化程度,都可以进名校读学位;足球明星可以做广告致富,一夜暴富并非天方夜谭”。这种担心是否多余?

  张闳:中国足球过于强大了吗?这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天方夜谭”了。明星也有读大学和致富的权利,如果这一切是合法的话。如果不合法,那就是制度问题,跟足球强大与否无关。

  何家弘:你举的那些例子是很不好的社会现象,说明中国社会某种程度上还不成熟。

  当然,人们追捧球星也没有错,人在一定年龄的时候总是喜欢去追一些偶像,但在一个丰富的文化社会里,追星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且应该有一定的限制,不能“星”干什么事都是对的。

  个人追星任何社会都会有,但现在一些大学的做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追星问题了。一些大学想借明星来获取利益、知名度之类的,这是不合适的做法,说明这个大学本身不成熟,缺少自信。大学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教学环境、学术氛围,而不是看有几个明星。大学必须有自己的人才标准。

  这些年中国足球发展这么慢,我觉得一个原因就是把球星捧得太厉害了。本来水平就不高,被捧那么高,名利来得太容易了,人的生活太安逸了,就不会太玩命去踢球了。

  中国当走“法治足球”之路

  新京报:更多的人在看了世界杯之后,反思中国足球不够强大的原因。有人归咎于“炫耀性足球”,即行政主导的政绩工程,而不是真正的市场运作。你认为,形成今天中国足球的局面,究竟是欠缺在精神上,还是体制上?世界杯给中国足球下一步改革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何家弘:主要欠缺完备的体制和规则。真要把中国足球搞好,不是说球员不行、教练不行,关键靠制度、规则。要考虑这些规则能不能在比赛中落实,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我归结为中国足球要走“法治足球”之路。

  张闳: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是强大的。一个想在任何方面都强大的人,恰恰是自身孱弱的,因为他没有任何一个方面是强大的,才会对任何方面都关心。足球这种东西不是修马路和盖高楼,领导亲自抓一年半载就弄好了。在我看来,中国足球目前的问题既是制度的也是精神的。

  表面上看,国际足球运动的样子我们都有了。有俱乐部,有联赛,有转会,有球迷,连黑哨和足球流氓都有了。球星们看上去也很像一名真正的球星似的:发型炫,派头酷,泡吧,绯闻……该有的都有了。惟独缺足球精神。而且,不能融入国际足球市场中,只是在自家内部消耗并变得日渐没落。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一个民族对足球的真正的热爱,才会持续不断地涌出足球人才。靠政府花钱养几个球员,那也是无源之水,难以为继。在中国,懂足球的人越来越多,爱足球的人却依然很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