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50岁的万应神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0:00 东南早报

  前世篇左宗棠亲尝光绪御封

  说起老范志万应神,上年纪的泉州人都知道,这是饮誉海内外的传统名药:“配方独特,执法精妙,疗效卓著,名扬四海。”

  老范志万应神的创始人吴亦飞,原名每(流)振,晋江霞浯乡人,出生于清朝康

熙年间。清乾隆17年(即1752年),吴亦飞一家从晋江迁移到泉州东街菜巷口,开了一家“承志”小药店,经营草神、茶饼和神三种药饮。但是吴亦飞苦心经营了半年,生意不见起色,随后搬到桂坛巷观音宫边。

  这观音宫一年四季香火旺盛,特别是炎夏,骄阳似火,吴亦飞便以神奉茶,渐渐地,吴亦飞的神声名鹊起。因吴亦飞从小即敬仰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故将店名改为“范志”。

  一天,吴亦飞出诊归来,一蓬头垢面的乞丐倒在桂坛宫的入门处,呻吟不止。吴亦飞见状就为该乞丐把脉诊治并让他留宿。几天后,乞丐的病情好转。临别时,乞丐掏出一本旧书送给吴亦飞,吴亦飞一看,欣喜若狂,原来这是一本久已失传的宋代医术,里面详细记载了神的原始配方和制法。于是,吴亦飞几经钻研,去粗取精,保留了其中的52味中草药材,这就是保存至今的老范志万应神52味发酵材料配方。

  清光绪二年(1876年),新疆回族叛乱,朝廷调闽浙总督左宗棠率兵平叛。清兵到达新疆后,难耐西北大沙漠的酷热,不少将士纷纷中暑倒下,而泉州参战的飞虎兵却安然无恙。左大帅细查后,得知泉州的飞虎兵得益于随身携带的范志神,左宗棠亲自尝过范志神后,觉得浑身清凉,就派人速赶到泉州购进大批范志神,让全军将士遍饮,清兵饮用神曲后,不久就剿平叛军。光绪帝大悦,为范志神加封了“万应”二字。今生篇一枚1910年的“金牌”

  老范志万应神现在归属泉州中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药业公司。在泉州市区新华南路的厂区内,绿树成阴,空气中弥散着淡淡的中药清香提醒着来访者,这里正生产着已有250年历史的神。

  “万应神是泉州市区创立最早的老字号,在国内也是独家生产的。”公司办公室杨主任告诉记者,公司保存的一枚1910年的金牌,则证明了“老范志万应神”的显著疗效。

  杨主任从木盒里拿出保存完好的金牌,这是“老范志万应神”在宣统二年(1910年)被选送参加南洋勤业展览会,获得的金牌奖章。

  从获奖至今,“老范志万应神”经历了公私合营,地方国营以及中外合资等阶段,但这枚金牌都被一直完好地保留了下来。

  无稻草发酵曾遭非议

  老范志万应神最早的制作方法,是将砂仁等46道药材粉碎,加入麸皮、面粉、水浸浆化小麦及“三味汤”(即由青蒿、苍耳、辣蓼加水熬制而成),再经捣制、模印、蒸煮、发酵而成。其中,发酵一关尤为重要。那时采用的是稻草覆盖自然发酵,时间长且不卫生。

  上世纪80年代初,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了无稻草发酵试验,却遭到非议。

  走进老范志万应神的生产车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车间内的温度有30多摄氏度,这个温度是发酵的适宜温度。在车间内,一套完整的机器设备在运转着,从捣制到发酵全过程,都有机器参与运作。

  1983年以来,公司先后与厦门大学、航天工业部合作,研制了一套半自动生产线,才告别了露天稻草覆盖发酵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用仪器、仪表控制着整条生产线的半自动化生产,原本要发酵1个月时间现已缩短为半个月。

  发酵周期成发展瓶颈

  虽然目前销售情况喜人,但发酵周期成为万应神发展的瓶颈。张经理说,神这几年的销量都在增长,产品销售不成问题。但是有两个因素可能会限制神的进一步发展。

  张经理介绍,首先,神的发酵周期要半个月,目前的技术无法克服。神发酵的过程主要是培育真菌,让真菌充分发育。虽然采用了半自动化生产线,也只能把发酵时间从1个月缩短为半个月,再缩短的话,真菌繁殖不充分,药效肯定会受到影响。这样,生产一批神所需的时间要花费1个月的时间,按目前的生产规模,1个月只能生产1.5万—2万公斤神,再多的话就要引进新的生产线,增加成本。

  其次,神为块状,服用须煎服,比较麻烦。煎服基本上只能在家中操作,外出旅游时不方便携带。为此,公司曾在神的基础上加了一味生姜,制作了老范志万应神袋泡茶,只要冲上开水就可以服用,后来被卫生部门否定了。因为神作为一种药物,袋泡茶要申请成为一种药品才能销售,而要申请新药注册。这就需要扩大临床验证,而且产品后期包装需要推广,整个环节投入非常大,按公司目前的规模进行操作,属于高风险投资,所以公司只好放弃袋泡茶的销售。

  “老字号”要倚老卖新

  华东师大姜勇副教授认为,像“老范志万应神”这样的老字号能走过两百多年的历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非易事,从中可以看出其在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老范志万应神要学会倚老卖新,要有所创新,摒弃一些落后的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想办法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推陈出新,争取和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姜勇说。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大多数老字号企业并没有老当益壮,而是在倚老卖老。对此,福建师大公共关系学院谢宏添教授认为,很多老字号并没有在生产研发和管理营销上为企业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却依然津津乐道于“祖上的荣光”,造成的结果是,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认识也多停留在逝去的历史中。

  谢宏添说,提起“王麻子”,人们想到的只是剪刀和菜刀,但即使王麻子的刀具依然锋利如昔,这样的耐用品又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同样,如果“老范志万应神”不开发新的品种,不改进新的包装模式,终究也会遇到营销困境。

  “金字招牌也无非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招牌而已,即使注册为商标并产生品牌价值,那也只是‘祖上的遗产’积淀在品牌中而已,而品牌却应该在现代人的手中继续甚至更大程度地增值,而这则取决于老字号企业能够所迸发出的整体实力。”谢宏添说,“老字号”企业只有通过倚老卖新,通过营销思想和品牌观念的转变,才能为老字号找到一条与时俱进的发展之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