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江源:一江碧水连粤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5:12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东江源:一江碧水连粤港
核心提示

  我住东江源,君居东江尾;碧水流不尽,赣港情相连。

  东江是珠江的一大支流,发源于我省安远、寻乌、定南三县,流经广东龙川、河源、东莞、深圳,最后注入香港,是流域内3000多万居民生活的主要水源,是香港同胞的“生

命之水”。

  为让粤港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东江源区的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封闭了山林,舍弃了矿藏,投入了巨资。在流域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我省有关部门与源区三县共同努力,积极探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部规划一纸承诺 江西为坚守责任而付出努力

  6月11日下午,定南县天九镇九曲大黄山村村民李老汉在村旁的小溪边溜达。透过清澈见底的溪水,他发现了一条似鱼非鱼、似蛇非蛇的四脚“怪物”。出于好奇,他将这“怪物”捉回了村里。近日,经渔业部门技术人员鉴定,该“怪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螈”,它对栖息地的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

  身处大山深处的李老汉知道,村边潺潺的溪水流向东江、流向香港;有着60多年山村生活经历的李老汉也知道,现在的溪水和他年轻那会儿一样清;但是,他并不知道,为了让他的村子及东江源区的千百个村子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千里之外的省会南昌,多少人为此殚精竭虑,倾情谋划。

  历史会铭记,2003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具有法律效应的《关于加强东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在生态保护工作中的职责,提出力争到2010年,使源区出省水质保持国家二类标准并争取一类标准的目标。为了出台这部法规,省人大环资委的同志深入源区,展开了历时一年多的调查,在法规起草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又广泛听取专家建议,十易其稿。

  历史也应当铭记,2004年11月,省发改委、省环保局、赣州市政府制订并出台了全国首部单一流域的保护发展规划,即《江西省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当月15日,我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香港同胞、向广东人民郑重承诺:确保东江一江清水。为此,江西将在东江源区启动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生态林建设、水土保持等九大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高达14.2亿元。

  2005年6月,“规划”的一期工程“江西东江源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在安远县启动。一年多来,源区三县投入的环保建设资金超过1个多亿,相继启动了生态修复、退耕还林、移民搬迁等工程,3万多亩山地重披绿装,1万多亩残次林得到改良,1000多公顷水土流失地得到治理。

  东江源区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据监测,从江西流进广东境内的东江水常年保持地表二类水标准,超过了国家标准。

  一江碧水一江深情 老表牺牲小我而顾全大局

  刚下过一场透雨,初夏的寻乌县三标乡东江源村村旁的山林翠绿欲滴。青山掩映下,村民所居住的20多年前造的土坯房黄得格外刺眼。村民们说,这两年来,政府要求大家不砍树,不开山种脐橙,不进山采矿,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养猪和出外打工。

  在东江源区,与东江源村一样面临贫困尴尬的村庄仍有不少。据资料显示,源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钨、钼、铅、锌、稀土矿等为最;自然环境优越,极其适宜脐橙等果树的生长。然而,为了东江水更丰富更清澈,他们坐拥着这样的“金山宝地”,不但不能开山采矿,而且还要把钱往里面贴。

  据统计,近几年源区三县共关停企业141个,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关闭钨、金、稀土等矿300多个,直接经济损失4.8亿元,仅封山育林林业部门和当地群众就损失3亿元;为了启动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生态移民等治理工程,省市县三级已耗资2亿多元。

  江西老表的“壮士断腕”换来的是东江的一江碧水。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数据表明:在全国大江大河中,东江是水质保持最好的河流之一。

  在三百山山顶上,记者看到了一条“赣粤情谊路”,这是香港港岛东区光荣之旅的46位同胞捐资建造的。在这条路上,记者邂逅了驾车来东江源探寻的香港同胞周正冰先生。他告诉记者,这些天他感受到了源区政府、百姓为保护东江水所作出的牺牲;深刻体会到600多万香港人所饮放心水的背后,蕴含着江西老表的真情奉献。

  一树果子一树甜蜜 源区呵护生态更追寻幸福

  6月20日一大早,38岁的安远县三百山镇梅尾村村民梅东初准时到自家果园“上班”。他给猪圈里的猪喂食,将沼气池中的沼液清出来浇果树,然后将猪粪倒入沼气池中。梅东初告诉记者,他走的是生态发展之路,在果林顶部保留了山林,用以涵养水分和隔离病虫害;利用猪—沼—果模式,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得到了沼气这一清洁能源。

  梅东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保留山林,每年节约抽水费800余元;使用沼液,每年节约化肥、农药钱2000多元;利用沼气,每年省下400多元的煤气费。生态种植让果子的虫眼少了,颜色艳了,一级果比例达到六成以上,仅此一项增收近万元。

  “山顶松杉戴帽,山腰果树飘香,山下综合养殖”,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给许许多多像梅东初一样的普通农民带来了甜蜜的生活。据安远县农业局局长叶大海介绍,近年来,安远大力发展以脐橙为主的生态农业,脐橙总产量突破了10万吨,是全国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依托东江源头三百山的品牌优势,安远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三百山每年接待来自粤港澳的游客达8万人次以上,并以20%的速度递增。生态经济让安远人尝到了实惠,这两年农民人均收入都达到两位数的增长。

  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郎道先告诉记者,《东江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十一五”规划》的九大工程中,生态农业工程、防洪引水工程、生态旅游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等都是立足于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发展经济,通过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这一全新发展模式,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融合起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据了解,我省还在积极与中央、广东有关部门协调,以期建立起东江源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拟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

  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保东江源一方净土,富东江源一方百姓,送粤港两地一江清水”的和谐发展蓝图,将成为真实而又生动的前景。

  本报记者刘勇/文 黄礼春/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