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驶上科学发展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7:22 大众网-大众日报

  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

  2005年6月,省委书记张高丽在全省科学发展现场交流会第二次片会上明确指出:在历届省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山东经济社会进入新的阶段,形成了新的平台,站在了新的起点。

  这是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支撑这一判断的是这样三个事实:

  物质基础的新起点——2002年和2004年,山东的生产总值分别跨上1万亿和1.5万亿两个台阶,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一大批投资项目进入收获期,呈现速度快、效益好、后劲足的良好态势。

  发展观念的新起点——“十五”期间,山东各地按照省委提出的目标和部署,扎实推进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目标和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对外开放的新起点——2005年山东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总值达470亿美元,顺利度过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对于山东继续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更深层次参与区域间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新起点上谋划新发展,如同站在巨人肩上,起点更高,视野更宽,空间更广。一年来,全省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自主创新为支撑,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顺利驶入科学轨道。

  科学发展节奏的准确把握

  山东的经济发展跃上新的平台后,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实现新发展,需要破解新课题:全省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从东向西呈现层次分明的不同色块,“东西问题”困扰着大踏步前进的步伐;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企业创新能力低,资源消耗大;城乡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

  面对繁重的任务,如何理清头绪突出主题,如何突破一域带动全局,如何抓住亮点示范整体,是对执政者执政能力的真正考验。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节奏,有条不紊地推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是山东破解新课题的独特做法。

  就全省来说,一年来发展节奏有张有弛,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十分明确,那就是集中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转变”: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由增长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转变。

  各地“和着”这一主旋律,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奏出竞相发展、科学发展的强音。

  “省会经济”,一个包含着发挥省会政治职能、优化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统筹内涵的立体概念,正在改变着济南的传统形象。济南站在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布局的高度谋划发展路数,是在城市定位上的思维创新和认识升华。省会经济大大拓展了“济南经济”的发展空间,带动企业扎堆,形成产业集群,增强了城市的产业聚集效应,以济南为中心的都市圈蔚然成形。

  青岛的一举一动总会给人带来惊喜。目前,一条282公里长的城市道路正在滨海一线迅速展开,将青岛、黄岛、红岛、胶南、琅琊、鳌山、田横七大组团串成真正意义上的大青岛。它既是城市大框架的主轴,也是产业聚集的金项链,项目蜂拥的黄金线,承载了青岛的历史与未来、梦想和现实、时间和空间,激发青岛超越自我、突破“围城”。有专家评价说,滨海大道打通了青岛整个城市的脉络,原来极化发展的冲动被一体化的整合力量所代替,推动了资本的湍流,青岛蕴蓄已久的经济能量即将释放。

  潍坊审时度势,抓住日韩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重要机遇,弈出了引人注目的重要棋局,在北部广袤的土地上,以原有的海洋和石油化工产业为基础和平台,打造以海洋化工和动力机械为主的重化工业产业集群,力争形成半岛制造业基地隆起带。

  烟台精心培育沿海产业带,集中膨胀支柱产业,形成以汽车、电脑、手机三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崭新产业格局。日照大力发展大学经济、体育经济、旅游经济、港口经济,2010年大学城可达10万人,水上运动项目全部按国际标准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可同时承办8大项水上体育赛事的运动基地。东营把清风湖建设作为招商项目重点推介,吸引投资4.8亿元,在荒地上建起了风景秀丽的城市公园,创造了“政府不投钱,百姓不掏钱,企业不亏钱”的开发建设模式。

  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做出的战略构想——突破菏泽、崛起西部,正取得初步成果:连续两年,菏泽市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实现了多年未见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菏泽20年来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突破菏泽”战略部署的带动下,与菏泽同处一个方队的西部诸市也加快了发展步伐。

  突破县域经济,是我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又一重要举措。“30强30弱”结对帮扶,东部地区优势再造,西部地区启动活力,促强扶弱带中间。随着更多欠发达县的“翻身”,我省的“经济色调”必将发生根本变化,沉重的西部翼翅也将日渐舒展。

  从山东制造到山东创造

  转变发展观念,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是实现新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今年的全省“两会”上,韩寓群省长提出,山东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作为经济活动的微观细胞,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发展转型的关键环节。2005年3月,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升、12升大功率欧Ⅲ发动机,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样机试制并正式投产,此举改变了我国发动机行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内燃机制造开始进入自主创新时代。

  2005年6月,长期困扰中国彩电核心技术的难题被海信破解。海信集团的科研人员经过四年攻关,研制出了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生产的芯片。此前,中国每年生产7000多万台彩电,没有一颗“中国芯”。海信“中国芯”的问世,彻底结束了中国自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为国外垄断的历史。

  有了核心技术,才能有核心竞争力。在我省,一大批像海信、潍柴这样的行业领跑者,凭借核心技术推动山东工业由“山东制造”迈向“山东创造”:济南二机床集团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000吨自动化重型多工位压力机出口美国,成为国内惟一掌握大型多工位制造技术的锻压设备制造商;拥有世界首台万吨挤压机的民营企业山东丛林集团,生产的大截面铝型材不仅广泛运用于国产机车,而且成功进入了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世界高速列车巨头的生产车间……在人们担心中国会因缺乏核心技术而成为“世界加工厂”时,山东企业的表现令人振奋。

  这些大型骨干企业集团正在成为“山东创造”的主体。记者注意到,我省稳步向前推进的“三个一批”战略,正在逐步进入收获期,以“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为特色的山东“群象经济”,显著提高了区域经济竞争力,成为领跑山东经济的生力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