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时不再谈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9:21 南方日报

  有嘢讲

  前日高考揭榜,省状元、市状元、区状元纷纷登场,鲜花、掌声纷至沓来,好不热闹。广州市更是大丰收:全省14个总分状元中,9个出自羊城。只是素质教育喊到今天,还能出现这般红火现象,真让人颇费思量。今天的状元并非科举制度下的状元,但其气派却丝毫不输给后者。今天的状元们不再需要跨马游街,但需要面对无数的话筒和镜头;状元的家乡

不再为他们树碑刻传,但“某某某于某年成为某地状元”却变成铅字,印在各地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四处发放。

  时光流转,科举制废除已经不止百年,我们为何还对状元如此热衷?状元也早已不再是养在翰林院的“后备干部”,我们为何还为他们感到如此自豪?

  这恐怕还得从古今对比中寻找答案。翻开史书,科举制始于隋朝,自唐宋以降逐步发展完善,到明清时已经比较成熟。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分为府县考、乡试、会试和殿试,读书人参加府县考之前并不接受什么正规的教育,大多在家闷头读书,等通过府县考便成为秀才;然后还不接受教育,继续再闷头读书,等进省城通过乡试后,就成为举人;然后还不接受教育,继续参加全国会试,通过会试后就成为进士,嘿嘿,到了这时候才有接受国家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中央政府教育3年,最后再来一次殿试,一甲三名授予官职,其他通过的就进入翰林院成为“后备干部”,考不过的就回家。所以古代科举制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题名天下闻”的说法,就是说天下读书人在进士及第之前都是靠自学的,谁自学得好谁就能金榜题名,基本上都是平等的,完全依靠个人努力。

  眼下,有人还用“十年寒窗”来形容学生上大学之前的学习经历,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选择,上重点幼儿园还是非重点幼儿园?上重点小学还是非重点小学?上重点初中还是非重点初中?上重点高中还是非重点高中?在重点之中,又分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总之每一次选择都要分个高下优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别,说明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试想,经过了4次不平等的再分配,哪还有什么完整的“十年寒窗”?这种不公平发展到高考,不仅不再有“十年寒窗”,更谈不上“天下闻”,最多只是“省里闻”,因为现在很多省市都是自己出高考试题,高校招生都是以省为单位,全国状元长什么样没人知道,反倒是催生出不少“高考移民”,这恐怕也是古代全天下的读书人想不到的吧?

  古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状元受追捧,大多是因为“果”,因为他们今后可以做大官,亲戚乡邻都能因此得到好处;现代状元受追捧,更多的是因为“因”,因为现在的状元是教育资源层层再分配的产物,他们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看状元、谈状元,无非是在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地区的差别、收入的差别、社会地位的差别,都是决定优质教育资源归属的重要因素。因此,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分配的不公,才是我们追逐高考状元的真正动因。

  今天的社会正在向多元化发展,获得高考状元不再等于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造福乡里。如今支撑我们继续谈论追捧状元的动力,变成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公平分配教育资源的愿景。正因为此,我们不再谈论状元的那一天,也许就是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那一天,全天下学子公平竞争的那一天。我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王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