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苏州的一河南小伙继兴办“复兴私塾”、推出“淑女学堂”后又出惊人之举 上书副市长建议汉服申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9:4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在苏州的一河南小伙继兴办“复兴私塾”、推出“淑女学堂”后又出惊人之举 上书副市长建议汉服申遗
半年多来,在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一个河南小伙和他闹出的“动静”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这个小伙叫傅奇,老家商丘夏邑。去年10月,他创办“复兴私塾”;随后又因推出“淑女学堂”一举成名,引来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最近,傅奇再次成为苏州舆论焦点——他上书苏州副市长,建议苏州市尽快把“汉服”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汉服”定为苏州市的“市服”。这封信公开后,立即引来广泛争议。

  事件之办复兴私塾和淑女学堂请来章太炎弟子当顾问

  定慧寺巷,一条典型的苏州弄堂,幽深而平静。去年10月19日,定慧寺巷内,一块镌刻着“复兴私塾”的古色古香的牌匾悄然挂在双塔公园临街侧门上。27岁的河南小伙傅奇,在自己创办的这家私塾里打出了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旗号。

  在这里,《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道德经》、《黄帝内经》、《三字经》、《百家姓》等都在讲授之列。除文化课外,还传授传统才艺:琴棋书画。

  今年1月21日,复兴私塾再次爆出新闻,它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成人班——“淑女学堂”。教授经学、弹琴、围棋、吟诗、作画、刺绣、茶道、焚香、剪裁等。

  “淑女学堂”引起极大关注。国内外一些媒体对傅奇和淑女学堂都进行了报道。在一篇报道中,傅奇被看作一个另类的人:“四年前,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但仅仅上了河南大学法律系不到半个月,就以难以忍受大学的枯燥为由,申请退学。”与女朋友结伴到苏州发展后,凭借一份策划书,他借到了35000元的启动资金,“他以一种近乎固执的热情和把金钱当‘粪土’的情操感动了许多人”,包括92岁高龄的朱季海老先生——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关门弟子。作为苏州一个符号性人物,朱季海还是鲁迅的同门师弟,陈寅恪的同辈学人。朱季海学贯中西,精通英德日语,由于生性怪僻,长期穷困潦倒。傅奇把这位“国学怪人”请来当复兴私塾的顾问,还吸引了苏州沧浪区政协11位委员结伴来考察,其中包括吴门琴派的主要传人苏州琴师汪铎。

  “我没有考上大学,但我在大学里读过一段时间的书。”昨天下午,傅奇在电话中诚恳地告诉记者,创办复兴私塾、推出淑女学堂,都不是为了吸引人们眼球,“我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事件之上书副市长建议汉服申遗没有回音后将信公布于众

  媒体的报道尚未沉寂,最近傅奇又抖出“猛料”,开始推广汉服。

  6月5日,傅奇上书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提出三点建议:一、苏州市尽快把汉服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古城增加魅力,为华夏文化的复兴担起一份责任。二、强烈呼吁,苏州市在以后政府举办的活动中把汉服作为第一选择,并提倡市民在传统节日着华夏衣服。三、如果可行,可根据汉服“交领右衽,袖宽且长;隐扣系带,上衣下裳”的特点,重新制作“吴服”,定为市服。

  傅奇写给朱永新的信中说:“专家考证,汉服源自上古轩辕黄帝……具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了。”“汉服是华夏文明最直接的外在体现”,“汉服不兴,华夏民族的服饰之盛无法显现”……在这封信的落款处,傅奇写了两种版本的日期:孔元二五五七年四月初十日、西元2006年6月5日。

  写信给朱永新,傅奇有考虑:朱既是主管文教的副市长,又是一名学者,他同时兼任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傅奇派专人把信送给了朱永新,但未收到回音。

  6月7日,傅奇在“名城苏州”网站的论坛发帖,将写给朱永新的信公布于众。

  事件之汉服申遗引发网上论战公开信快被口水“淹没”

  很快,这个帖子就被网友的口水淹没,到27日晚上为止,这个帖子已经点击2600多次,跟帖138条。不少网友支持傅奇的想法,但也有很多人质疑。双方为此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

  反对者说:“旗袍、汉服都是华夏服饰,各领风骚几百年。区别在于距离当今近远,没有厚薄之分。大可不必为此上书市政府。”旗装在中国穿了几百年,旗人也是中华一分子,这毕竟是最接近现代的古装,“建议别提什么汉服了,就只唐装这个广义概念就行了。在这个事情上拘泥是自虐。”

  …………

  而傅奇及其支持者说:旗人穿旗装,天经地义;汉人穿汉服,天经地义……

  在网络的口水仗尚未终结之时,苏州当地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一篇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评论对傅奇的“汉服申遗”建议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别拿赝品去“申遗”。评论认为,汉服终止于清兵入关,但清朝被推翻后,汉服却没有得到恢复,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当事人傅奇回应

  “我不是为了作秀”

  有人认为傅奇上书副市长的举动纯属作秀。

  “我不是作秀。”昨天,傅奇告诉记者,今年1月8日,他到上海参加了一个以纪念夏完淳(因反对清兵入关,反对汉人着旗服,17岁被清兵杀害,文学天才)为主题的汉服推广活动,接受了一次真正的心灵洗礼。

  对于网络论战中的反对者,傅奇认为,汉服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消失过,它还存在于舞台上,穿在和尚、道士的身上,直到现在,某些地区新生儿所穿的“和尚服”其实就是汉服。他强调,推行汉服,并非“复古”,而是“复正”——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形象符号。傅奇告诉记者,其实洛阳、开封、西安、苏州等城市都有资格启动汉服的“申遗”工作。只是因为目前生活在苏州,他才向苏州副市长提出“申遗”建议。

  傅奇说:“无论支持还是反对,至少有许多人在关注。我希望和每一位持反对意见的人讨论、商榷,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

  □首席记者路红《姑苏晚报》记者高戬文图

  傅奇在复兴私塾内抚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