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读书无用论”根源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9:44 重庆晚报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项共有2323人参加的调查,内容是关于“读书无用论”。结果是令人沮丧的:35.3%的受访者认为“读多少书找不到工作也没用”,有42.8%的受访者认为“光有学历、文凭没用”。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过去曾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据说连美国的教师节,都特意设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诞辰日,可见这一点是名声在

外的。现在天下太平,居然有这么多人认为读书无用,这的确是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读书无用,表面的理由是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大学收费这么高,动不动就要农民几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市场过程,没有多少人有能力为了“兴趣”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奢侈的理由去读书。教育机构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学生及其家长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这个“效用”就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

  现在要问的是: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说美国的35%了,为什么竟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就业难呢?

  在我看来,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由于我们产业政策的失误,中国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被锁定在了一个低端加工业的位置,需要的仅仅是一些受过中等教育的蓝领工人,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白领工作岗位提供给大学生。

  排斥大学生的机制是这样发生作用的:为了尽快提高精英阶层的消费水平,中国的消费品产业往往采取了直接从国外进口生产线的方式,结果使中国自身的装备工业由于失去了市场而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大量的白领工作岗位也因此丧失。虽然外资也会带来一些就业机会,但外资每在中国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就同时“消灭”三到四个工作机会。因此“全球化”正是造成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决定性原因。

  奇怪的是,很多大学生对导致自己陷入困境的“全球化”进程却是持一种热情拥抱的态度,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这有利于使自己的消费水平迅速与发达国家接轨。但大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生产者”,也就是说要先就业,然后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在大学生毕业就业没有保障时,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生活梦想,就越发遥远了。

  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明白了,并不是大学生“不能转变观念”,也不因为教育部门在专业设置、扩招与否上大做文章就能解决就业难……

  关键是,我们究竟怎样来面对“全球化”?究竟以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全球化”?

  专栏作家提供长度远远超过要求的文章,是为了让编辑获得大杀大砍的成就感。

  常梦飞

  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