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额不足,30上榜考生“末位淘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9:52 南方日报

  名额不足,30上榜考生“末位淘汰”?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承认学校“错误地估计了追加指标”

  核心提示

  今年4月,一帮接受调剂的研究生考生被南昌大学公示录取,学费交了,档案转了,手续都按正规程序办理了。但当他们和家人甚至左邻右舍一起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学校却因为招生名额不足,决定以“末位淘汰”等理由淘汰一些人。因为通知的时间太晚,这些考生今年已无望就读其他学校。

  令考生们不解的是,既然名额不够,学校为何还要破格录取29人?究竟这一事件中存在什么样的利益博弈?这与招生政策和制度层的临时变更有何联系?而此事的结局又将如何?截至记者发稿时,学校表示“依然在积极争取”,而那些考生们还行进在求学意愿表达的路上。

  既然没那么多指标,为什么叫那么多人来复试?

  ——章斌

  学校做出的录取决定随随便便就被一个通知给撤销了?

  ——许静

  事实上经过反复争取,也增加了10来个追加名额。

  ——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强

  交了学费仍被拒于门外

  6月1日,儿童节,孩子们欢乐的海洋。这一天对于章斌来说,同样也是记忆深刻的,甚至有些刻骨铭心。

  那天,在深圳工作的2006届研究生考生章斌在出差期间接到了南昌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打来的电话。“收到了寄给你的快件了吗?”电话中工作人员问道。

  “那么快呀,不是要到6月底吗?没有看到耶。”章斌以为是录取通知书来了。

  对方接着告诉他:“由于我校指标不够,采取末位淘汰制。你是最后一名,后面还有一个候补生也被淘汰了。”

  “你开什么玩笑呀,今天是儿童节,但我们都不是小孩了。我学费也交了,档案也转到位了,会有这个可能?”

  “你交了学费,档案也到了?”

  “你去查清楚吧。”

  “没错了,就是你。交了学费也没用,我们会退给你的。”

  “你们(研究生)招多少人呀?”

  “这个不重要。我们是学校整体调整,还没有具体到哪个专业。但你得清楚你被淘汰是事实了。你回去看一下函件吧。”

  ……

  接电话时,章斌正在加紧工作,争取多赚一点学费。据他介绍,春节后,他便来到深圳某知名企业工作,月薪约为两三千元。

  6月2日,章斌见到了校方寄来的EMS专递,邮戳的寄出时间显示为“5月25日”。该函件告知章斌“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收紧,学校招生指标的追加数量受到限制,经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对调剂考生的正式录取实行末位淘汰,因此你未能被正式录取。”

  同时,校方在函件中提出了章并不认同的解决方案,校方建议未录取的考生就读该校筹建中的中法工程学院硕士,并承诺在下一年的录取工作中“优先录取”。

  然而这一切在调剂生章斌眼中,都不足以冲淡自己的沮丧。

  据章斌介绍,总分326分的他未能如愿被志愿学校录取,3月20日前后他见到国家线后积极地准备调剂他校,3月28日他接到南昌大学预调剂专业一导师的电话,对方通知他迅速去办理调剂手续并告知了复试时间,在交往中,导师对章斌的“经历与成绩特别是英语表示很满意”。

  4月14日,章斌到南昌大学复试,18日结束。19日,他所在的该校某学院的公告栏里公布了该院复试的通过名单,章斌为24人中的23名,最后的一名据说是候补生。

  因为工作紧张,对加试课程准备不足,名次比较靠后,但章斌心想“总算顺利通过了”。

  因为章家境并不富足,该校研招办主任王玉林同意了他本该当时缴清而延期至4月底交齐的学费。4月27日,章如约将8000元从深圳转入南昌大学学校账户;5月17日,他的父亲把人事档案、政审表办好,寄往了学校。此后,大家都在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事情的骤变让章斌无所适从,在经常出差劳累奔波之余,他开始回忆这些年的日子:大专毕业后,他先后辗转宁波、深圳等地打工,不过几份工作一直是在化工领域。据他介绍,读书期间一直都是借债度过,这几年他不高的工资基本都交家里还债、贴补家用了。2001年就已毕业的他,所存的钱并不多。2005年,章把家里安顿好后,于5月19日辞职回南昌准备研究生考试,尔后参加了2006年1月份的研究生考试。过完春节,章重回深圳,2月底进了现在的公司。回忆起来历历在目,章斌一脸沧桑,在社会的闯荡与历练让他变得沉默。

  6月4日,章斌请假回到南昌,5号找到其联系过多次的导师、系主任、所在院的院长,然而问及此事时,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说“不清楚,不知道有这回事”,难道这只是研究生院的突然的擅自的决定?

  随后,章找到研招办主任王玉林,不料却遇到另外几个与他遭遇一样的调剂考生。

  据章斌回忆,当时研招办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在当初向上面申报的追加名额没有批下来,指标不够,你们被淘汰了,我们也没办法。”

  “根据网上资料,南昌大学2004年、2005年、2006年在分析化学专业都是招收24个啊。”章斌接着问道。据章介绍,对方当时表示这跟追加的指标没任何关系。章斌表示,在随后的对话中研究生院反复表达这样一个意思:“这是整体调整,跟具体专业没关系。你就按照我们的方案读书,或者重新考试呀。”

  记者日前在该校《2006年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看到,该校理学院这个专业的招生人数为22-25个;在研究生院的网站的《南昌大学200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结果公示》上,章斌名列其中,其名后还被注明了“调剂考生,拟录取自费”的字样。

  章斌还回忆了随后的情形:他又来到了研究生院,副院长彭迪云告诉章斌,该招生指标跟往年和具体专业没关,这是由上一年就业率、报考人数定出的;章问“既然没那么多指标,要那么多人来复试干嘛”时,对方解释为该校实行的是“差额复试”,同时承诺“学费可以退还,档案可以退回”。章当场就对此政策表示质疑。

  等到6月15日,章再次打电话给研究生院咨询,工作人员显得有些不耐烦了:“这事已经在12日讲过了,怎么还在问了?说不行就不行,你们再考一次又怎么了。”章斌心里明知考研之不易,更明白此事与对方协商已不可能有结果,于是与众多落榜调剂考生一样,开始向另外的思路转变、渐进。

  “工作都辞了,学又不让上了”

  章斌自认为并不属于“最惨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还使另外一个陕西籍考生许静陷入了既无法继续读研又处于失业的境地。

  许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该校的这一做法“既不合理,又不合法”,既然自己在复试成绩中公示出来并且作为自费生录取,档案已迁,学费缴纳完,学校没理由突然改变录取结果;并且校方如果真的未录取,应该提前通知考生结果,让考生有再调剂他校的时间和机会。在这种情形下,调剂他校的希望早已破灭,并且由于在当地教育局调档时被迫辞去教师工作,目前来自农村的许静感到“自己的心很累很累,都快发疯了”。

  据许静介绍,4月3日学校接受了她的调剂申请,4月14日-4月17日参加体检、复试,4月19日公示出来的复试成绩表中,许看到了自己“被录取为自费研究生”,同时看到该材料盖有所在院的公章。当日,研究生院又给其发了“南昌大学2006年拟录取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人事档案商调函”,并要求许静两天内交清第一学年学费8000元。接到这些后,非常激动的许静心想“终于成为南昌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了”,同时亦可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双亲在劳作之余得到宽慰和愉悦。家人多方筹措来的学费在19日缴清,随后回到家中的许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兴和快乐,她所在的黄土高原下的那个偏僻山村,淳朴的乡民们也奔走相告“咱们村子破天荒地出了研究生”!

  5月22日,许静做了一个必须的、但让后来的她欲哭无泪的举动,她将自己的人事档案从当地寄往了南昌大学,同时按照当地教育政策的规定,许静被迫辞去在当地一所学校的教师工作。这一刻,她认为自己暂别了自己的职业,自己再次走向大学的殿堂。

  5月就要过完,录取通知书不久就要来了。30日这天,许静突然收到了南昌大学5月22日寄出的EMS特快专递,同样被告知“未能被正式录取”。许静惊诧之余充满着巨大的疑惑:“学校做出的录取决定随随便便就被一个通知给撤销了?”自己的名字明明出现在4月18日学校张榜的录取之列,并且学校网站也有公布,怎么突然又被排除在录取之外?几乎崩溃的许静甚至没敢将这个消息告诉带病的父母。

  许静还是一心想读书,她认为学校给其带来巨大损失竟没有任何诚意的解决方案,于是6月4日这天再次走向南昌。

  这一次,她没想到遇到了那么多的同伴,和她一样的遭遇竟是那么多!

  据考生们反映,与章斌、许静有同样遭遇的考生目前已取得联系的有近20人,他们无法得知具体未录取的人数。目前这个群体中的调剂考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山东的都有。据他们介绍,相同的是,许多人闻讯后,都匆匆忙忙地赶去南昌大学,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够重现,自己的读研希望有所转机。

  众考生质疑被淘汰的合法性

  据许静回忆,6月5日研究生院一位副院长告诉她,造成这一局面是“学校工作和判断的失误,他们今年把盘做大了,但是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对于许静坚持要读研的想法,对方明确表示“今年没有任何可能”。

  但这个被做大了的“盘”究竟何意?一位江西本地的调剂考生告诉记者,研究生院某负责人承认“由于今年研招办在招生计划中把盘做得过大,以至于没有指标录取学生,才找个末位淘汰的理由把这些拟录取的考生淘汰”。

  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湖北考生向记者提供了某些“实情”:得知自己未被录取后,这名考生询问导师时,导师当时并不知情,称“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该院院长也说“去年国家给的名额,南昌大学还用不完”。对于此事,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强告诉他们一个原因,“国家今年只给南昌大学增加了38个名额,而去年南昌大学增加了100余个名额,学校用都用不完。我们就以为今年会是一样的情况,但是没想到情况变了,名额会不够。”当时吴还给该考生一个“跟读协议”,内容大约为“9月先跟已录取学生一起上课学习考试拿学分,明年再考一次研究生,如果明年考不上还可以再考一次,等考上了就有正式学籍。”然而,该考生看到,后来出现的“协议”已改变了许多处,比如当初承诺的两次考试机会被改为1次。

  同时,考生对另外一件事也愤愤不平:该校一方面没录取已经通过复试、名字出现在“4月19日各院系公布的录取名单”上的他们,另外一方面却“破格录取了29个连初试都没有过国家线的考生”。记者日前在该校网站上的确看到发布于4月11日的《南昌大学2006年招收硕士生入学考试线下生破格复试名单公示》,该名单上人数共计为29人,其中考生来源一项中,“本校青年教工”5人,“本校应届、往届生”共15人,拟确定这29名线下考生具备破格复试资格;“未达线项目及差值”一项中,最高者为“外语差5分”。

  据了解,这一部分为多数调剂未录取考生所不服,他们质疑研究生招生缺乏公正,认为对他们调剂生存在“排斥和歧视”。

  但这些赶到学校的考生们没有停止过努力。

  据考生介绍,6月9日9时许,在多次遭到拒绝之后,7名考生终于在校门口成功“堵截”了校长周文斌。

  “国家政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变来变去的?”考生们并称“要告教育部”。他们当时听到周校长强调:“国家政策没有变,是招生这一块的扩招人数有变,我和江西省教育厅的官员一起去要了名额都没要到,你们到上面告是没有用的,目前研究生这一块是无法可依的。”

  “那您是什么时候确定最后国家批给你们多少名额的呢?那变了怎么不及时通知我们呢?”

  考生们感觉周校长已经有些生气:“具体时间要问研招办,我们工作没有失误,一点失误都没有!怎么可能有失误呢!”

  考生表示要“上访到底”。

  据考生回忆,校长很不高兴,要他们“不要威胁,威胁也是没有用的”。学生向校长解释说:“我们没有威胁的意思,我们只是希望能读书!”

  随后,他们又来到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态度诚恳地表示“学校现在尽力去向教育部申请追加30个名额,如果追加不到,我们愿意向教育部申请把明年的名额提到今年来用;二是提请教育部同意跟读的方案”。当调剂考生问及学校确定录取人数的准确时间时,对方较为含蓄和委婉,后说“记得很清楚是5月17日”,但后来又告诉考生“教育部通知我们是12日”。

  考生告诉记者,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研究生录取调剂必须在3月28日到5月15日之间进行”。而考生知道自己未被录取的时间已远远迟于这个时间,这就造成他们无法调剂到其他学校。因此追问南昌大学确定录取人数的最后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考生后来回忆,6月12日他们再次来到该院询问结果,负责人态度坚决地告诉他们,“国家政策不能改变,国家支持我们在没有名额的情况下采取末位淘汰”,同时表示“破格录取的学生是一定要录取的”。

  校方回应

  “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名额”

  接到调剂生的反映后,本报记者于19日发函至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当时确定对方收到传真,但是对方对此没有回应。

  6月22日,记者联系江西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期间研招科一不愿透露身份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此事在网络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此事进行查处。

  6月27日下午,记者再次连线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王玉林告诉记者,学校有规定,媒体采访须经学校宣传部同意后,他们才能接受本报的采访。记者辗转多次,找到了负责此事的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强,尔后,他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据他介绍,江西省教育厅和南昌大学校领导对通过复试的调剂考生未录取的事件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有力的措施,挽回了一些损失;目前学校依然在为考生争取。在这件事情上,学校的今年招生计划是按照去年教育部追加名额做的,开始的目的只是想多招一些学生,争取招到1800人;但是到了5月中旬,因为国家的宏观政策的收缩,教育招生扩招的增幅放慢,教育部最终给该校的追加名额大大减少,与去年的100多个名额相差很大。实际上目前该校招收的研究生为1700多人。

  吴在电话中坦言,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追加指标,但主观愿望上并没有欺骗考生,并花了很多精力。发生此事后,学校成立了专门的考生接待小组,对这部分考生负责,诚心诚意地向每位考生道歉和解释,真正没有录取的调剂生不到30人,学校每天都在与考生联络,其中一部分考生对学校政策表示理解,其学费已经退还。

  对于考生反映的未录取通知迟发的问题,吴副院长告诉记者,他们当时还在向有关部门积极、努力地争取招生名额,事实上经过反复争取也增加了10来个追加名额。极个别考生为了调工作人事档案而辞职导致失业,学校正在争取让考生先来学校就读,并尽量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比如安排助理研究员、助教等职位。

  谈起破格录取线下生问题时,吴认为考生存在误解,因为录取破格生的工作已经在复试前完成,并经学校通过还进行了公示,这与参加复试的调剂生等考生的录取不是同一时间完成的。同时他表示,“如果知道后来名额不够,我们宁愿不搞破格”。他表示理解考生的单纯的求学心愿,但是也担心有社会闲杂人员混入而造成更大的后果。

  诸多考生表示一直未放弃努力。许静告诉记者,目前只想为自己讨个公道,他们这部分人不能就这样蒙冤。江西本地一位考生表示“今年想成为研究生几乎是不可能了,面对现实,要痛苦地去改变人生计划”。在对话中记者发现,有考生称“要去上访”,同时他们没有放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建立了QQ联系群,也互换了联系方式。

  22日晚,有考生告诉记者学校未录取他们的原因并不只是“末位淘汰”,还有“初试试卷未到”和“学费没有按时交”等原因,其中一名考生复试成绩名列调剂考生中的第一,但因“初试试卷未到”而未录取。

  昨日下午,南昌大学研究生院吴院长致电本报,告诉记者经过学校的努力,“已经解决了几个名额,事情正在平缓地往好的方面走”。随后,记者从两名考生那里得知,他们昨日下午接到研究生院打来的电话,电话中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已经被正式录取”。考生许静问到“通知书”的事情,对方说还要过几天;许对此半信半疑,因为早两天学校还要她去领退还的学费。一名湖北考生也接到了学校“正式录取”的电话,在“感到太意外了,简直是天壤之别”之余,她并没有做好这一重要的抉择:究竟是工作还是去“读研”?

  真的到学校去读研的话,自己会不会受到“特殊关照”呢?这名考生又陷入了另一种担心。(应考生要求,文中的考生姓名均为化名)

  本版撰文见习记者唐毅

  摄影记者丁玎

  图:

  准备了一年参加考试,却在最后时刻遭遇不正常的淘汰,对章斌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