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底线失守:更深重的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0:08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石横

  从去年9月开始,省物价局在全省组织开展了教育收费专项检查活动,直接检查了21所中学、14个市州教育局及所属单位、21所高校,共查出涉案金额4.0941亿元。

  无可否认,近几年来,教育乱收费好似一个幽灵,在我们的教育领域内始终挥之不

去。为此,政府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加申饬;民间有识之士更是奔走呼号、大声挞伐。可所有的这些努力,终归收效甚微。事实上,教育乱收费问题不仅没有得到遏止,反而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名目繁多且花样翻新的教育乱收费构成了对教育本身的巨大嘲讽。

  是我们的制度匮乏吗?不是;是我们的制度有漏洞吗?非也。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禁止教育乱收费的文件多达270多种,就算是再虔诚的制度原教旨主义者,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制度建设已经足够完备和缜密。有了铜墙铁壁式的制度架构,可仍然不能把教育乱收费消弭于无形,这个时候,再斤斤计较于制度建设显然已经于事无补。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制度成了脆弱不堪的“马其诺防线”,换言之,我们的制度是如何失败的?

  每一种制度的良性运转,都离不开两种因素:内因——制度本身的生命力和外因——基础运行秩序的坚实存在。在我看来,针对教育乱收费的制度的失败,恰恰就是其基础运行秩序的缺失造成的。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先生指出,所谓制度的“基础运行秩序”,又可称为社会生活的“底线法则”,它是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正式或非正式的基础制度混合构成的——正是这些平时看似默默无闻而实际上却居功至伟的“小制度”,奠定了“大制度”正常和良性运作的基础性环境。

  那么,整治教育乱收费的制度的基础运行秩序到底缺失在哪里?比如,教育的神圣性在人们心底的消隐:教育褪去了神圣的光环,沉沦为“圈钱”的工具;比如,诚信结构的崩解:人们对制度已经彻底丧失了信心,既不相信制度的改造功能,也不惧怕制度的惩罚;再比如,教育监管部门的监守自盗: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连作为监管者的行政教育当局都经不住诱惑,耐不住寂寞,下面各级学校的教育乱收费之猖獗也就不足为奇;最后应该提及的是,权力寻租的大环境。乱收费不为教育领域所独有,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有,这种恶劣的示范效应必然殃及和加剧教育领域的乱收费之风。

  综以上述可以看出,我们面临着一种比制度失败更加深重的危机——底线失守。我们传统价值中一些本来应该牢不可破的东西现在已经岌岌可危甚至早已分崩离析了。而这种基础秩序的缺失,使得我们的制度运行秩序和社会生活陷入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现在,在制度建设之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修补和重构我们的“底线法则”上,显然是全社会必须要直面的重大课题。(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A2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