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分数这么高,我很心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0:08 红网-三湘都市报

  

“分数这么高,我很心痛”

  6月28日下午,黄全愈教授在砂子塘小学为学生做讲座。29日下午2∶30-4∶00,他将来本报接听热线通讯员 吴双英 摄 ■记者 黄京

  本报6月28日讯湖南今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像气温一样,直线上升。6月27日下午

,当记者将湖南高考成绩又创新高的消息,告之来湘讲座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作者、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教授时,他眉头紧皱,摇头叹息道:“唉,高考分数这么高,证明学生们越来越会考试,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考试而不是教育,我很心痛啊!”

  真正的高中只有两年

  “中国的考试和教育完全本末倒置了。”黄教授说,考试应该是为教育服务的,是检验教学水平的一项测试。可是在中国,所有的教育都是为考试而设定的,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中三年,可是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真正意义上的高中只有两年。他们在高三用一年的时间,围着高考的考纲、考题来‘转’,这是多么无聊的一件事情。”

  黄教授还讲起了这样一个例子:在1996年的时候,中国的365名高考状元,参加了哈佛大学的入学考试,可是有165名状元被哈佛拒之门外。“哈佛的考试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与中国的高考完全不同。这说明了中国学生会考试不假,但是综合素质不高。可这并非中国的学生资质差,而是我们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多一流考生,缺一流学生

  “你发现过这样一个事情没有?中国的孩子在世界级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过许多枚金牌。可是中国现在有多少人得过诺贝尔奖啊?你知道这当中有什么问题吗?其实,说简单点,是考生和学生的区别问题。”在黄全愈教授的理解中,对考生和学生是作了如下定义的:考生是以学会为目的,寻求已知世界的现成答案的学生。而学生则是以会学为手段,探索未知世界奥秘的学生。

  “奥林匹克竞赛考的都是有答案、有结果的东西,这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可是诺贝尔奖却是颁发给那些有创造性地探索出新理念、新成果的人,这可是中国学生的‘软肋’。”黄教授表示,中国有许多一流的考生,却缺少一流的学生。

  “只认分不认人”需改革

  今年4月初,上海复旦大学实施了面试招生,分数与录取脱节的高考招生方式。黄教授对此表示出极大的赞同。

  他认为,将高考的全称定义为“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其实是不准确的。中国现有的考试方式,只能称高考为“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如果是招生考试的话,就应当像公司招聘一样,需要进行面试和全面的考核。都担心复旦的面试招生有失公允,但现在的‘只认分不认人’的方式,就很公正了吗?”

  黄教授说,中国的教育问题现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许多城市和学校都在进行着大大小小的“课堂改革”,树立新的“课堂目标”。“我希望我的书能够为这些改革提供更多可行性的方式和手段。”

  黄全愈其人

  黄全愈,旅美教育学专家。1988年赴美留学,现在迈阿密大学任教。长期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所著的中美教育比较系列《素质教育在美国》、《玩的教育在美国》、《“高考”在美国》等图书,在中国教育界不断引起强烈反响,其素质教育理念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次,“蛰伏”两年的黄全愈教授,将其最新著作《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带到了湖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