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留守山村期待“新鲜血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0:54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留守山村期待“新鲜血液”

  图为安静的慕胡山村

  

留守山村期待“新鲜血液”

  图为家家户户都有种茶、制茶的传统

  

留守山村期待“新鲜血液”

  图为晚报党总支第三支部的党员慰问村里的困难户

  一个安静的山村

  从桑洲镇出发,在盘山公路上绕了20分钟左右,我们的车子在一条崭新的公路尽头停了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散居在山岙里的小村落。脚下这条笔直的公路是不久前刚刚修好的,也是村里唯一一条通向外面的水泥公路。

  慕胡山村村委会就在村口,从墙上还未彻底褪去的“慕胡山村小学”的字样可以看出,这里原来是一所小学。村委会的侧面矗立着一些不太整齐且有些破旧的农村民居,村里显得特别安静。

  慕胡山村党支部书记麻万炎介绍说,村里的主要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以及一些身体不太好的村民,目前常住人口不到100人,这个村已经成了典型的“留守山村”。记者到村里采访的时候不是周末,孩子们都去上学了。麻万炎告诉记者,外出的村民越来越多,有条件的村民都尽量把孩子带到城里去读书了,所以慕胡山村小学早早就结束了使命,学生们全部到镇上接受义务教育,平时村里非常安静。

  家家户户都种茶

  在村口,记者老远就闻到了一股扑鼻而来的茶叶香味。麻支书说,那是村民们在烘烤新鲜茶叶。在村民麻万中的家里,一台自动烘烤机在不停地转动着。在慕胡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这样的烘烤茶叶装置。麻万中告诉记者,这些茶叶并不是桑洲最好的“望海早茶”,因此价格非常低,让人有些无奈。

  麻支书说,桑洲镇有茶山5000多亩,其中慕胡山村种植500亩,但村里制茶工艺落后,茶叶品质较低,经营松散,茶农的收益不高。近几年别的村都涌现出一批种茶致富的能手,镇政府重点打造的“望海早茶”可以卖到600元一公斤,很多茶农得到了优质品牌带来的实惠。慕胡山村在这方面就有些落后了,归根到底是外出的青壮年太多了。

  村民向往外面的世界

  43岁的村民麻慧英有一儿一女,都在外面工作。留在家里的麻慧英不仅要帮助外出打工的弟弟带一个4岁的孩子,赡养83岁的婆婆,还和丈夫一起承包了60亩茶山。“有能力的话我也想出去……”说这话时,麻慧英对外面的生活带着一脸羡慕的表情。她只有小学文化,前些年农闲时候也尝试过到宁海县城打工,后来觉得不能胜任,还是决定回家干农活,同时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

  麻慧英承包的60亩茶山,一年租金2500元,种植茶叶所得收入为两万元左右,这个收入几乎是留守村民中最好的了。麻慧英说,如果村里有自己的工业,她的孩子可以留在村里,弟弟也可以不出家门就在工厂上班,弟弟的孩子也不用成为“留守儿童”了。她认为城里的孩子很幸福,很早就会唱歌跳舞、读书写字。她也羡慕城里人,忙完工作或者遇上节日,可以有很多休闲方式,而村里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大家干完农活便没有地方去了。

  期待输入“新鲜血液”

  慕胡山村村主任麻承科的另一个身份是三门一家通讯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村里外出创业的一个典型。麻承科结合自己的经商经历,觉得贫困村单靠接受物质或资金捐助,从根本上不能脱贫致富,关键是村里要有自己的特色经济。

  在宁海县当地政府组织的规模企业结对贫困村的扶贫活动中,慕胡山村也有了自己的结对企业,每年能拿到一笔不少的扶贫款。麻承科说,希望来自外界的帮助可以给慕胡山村输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新鲜的思维,他已经想好了,要争取跟对方企业商量,能否在村里对村民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方便村民以后在村里进行加工生产或是下山进厂工作。

  麻承科的想法和上级政府完全一致。多年来,桑洲镇为慕胡山村的发展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包括将慕胡山村的进村公路列入“康庄工程”。桑洲镇一位领导告诉记者,政府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外部环境的配合,最终能否让老百姓致富,还是要看老百姓自己,要看村领导班子能否带老百姓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第十三站:宁海桑洲镇慕胡山村

  

留守山村期待“新鲜血液”

  桑洲镇

  【村镇名片】

  桑洲镇位于宁海县的西南隅,是宁波的南大门,东南与三门县相邻,西南与天台县接壤,北面连接岔路镇、前童镇,距宁海县城24公里。全镇面积58.69平方公里,人口2.6万。桑洲镇交通便利,同三线高速公路、省道甬临线穿越南北,县道公路横贯南北,是附近三县八镇的商贸中心。桑洲镇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贫困地区,自然资源比较缺乏。

  慕胡山村位于桑洲镇西南方向,是两市(宁波、台州)三县(宁海、三门、天台)八个镇交汇的地方。村民多数姓麻,全村共有521人、174户,土地面积556亩,山林面积1573亩,茶叶500亩。村里的主要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村民不到100人,主要种植茶叶,但收入不高。全村共有农村低保户18户,村民人均收入3124元。

  【晚报活动】

  慰问困难户

  6月24日,晚报党总支第三支部(广告经营支部)全体党员来到了慕胡山村。

  石头垒成的房子、木结构的房屋,这些景象让大家的心情颇为沉重。76岁的马小木老人是1958年入党的老党员,每次村里有什么事情,他都会积极协助村干部工作,在当地颇有威望。村主任介绍说,老人几年前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种地,因此基本上没有了生活来源,子女在外工作,条件也都不是太好,老人日常生活挺不容易的。支部党员给老人送上了礼物和慰问金,希望老人能买点吃的。

  在困难户麻承树和麻绍钱的家里,支部党员同样送上了关心和祝福,希望两位常年生病的老人能够尽快康复。46岁的村民麻万富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家,又是双农独女户,女儿在镇中学上学,享受一定的学费减免,他家全部的收入就是靠1亩多茶叶。麻万富多年的心愿就是能把家里一面倒掉的主墙砌上去,但一直没有条件改善居住条件,一家三口挤在20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里,倒掉的墙也只能靠一些砖块垒起来挡风。晚报三支部党员来到麻万富家中,鼓励他坚强面对生活,困难总会过去的。

  【边界机遇】

  边界村两头要“沾光”

  “你们将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优势又在哪里呢?”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慕胡山村的两个“当家”。村支书麻万炎说,村里有将近1000亩的山林亟待开发,这是个巨大的“绿色银行”,但是以目前村里自身的经济实力,甚至还付不起办理“银行业务”的“手续费”。

  村主任麻承科说,他很关注三门珠岙镇的经济发展状况,珠岙镇工业发达,慕胡山村有不少人去那里打工。从慕胡山村到珠岙镇只有短短两公里路,可是多年来村里经济薄弱,这两公里路一直未能浇上水泥,现在还是一条羊肠小道。眼下,麻承科看重的是通往珠岙的小路两边的大片荒山,也就是村支书所说的1000亩山林,无论发展工业还是农业都很好,关键是要选准发展的点。

  最近,麻承科在三门和慕胡山村之间一趟趟地跑,希望能够找到好的结合点。村委会也思忖着,一旦找好了项目,通往珠岙的两公里羊肠小道一定要变成水泥公路。这样,慕胡山村一边可以借助宁海和桑洲来推动山村发展,一边可以利用珠岙以及整个三门带来机遇。

  【乡村逸事】

  20岁的“寿星鸡”死了

  鸡的寿命一般只有3到8年,但慕胡山村有只母鸡已经20岁了,当地政府还想给这只“寿星鸡”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呢!本报曾经报道过的这条新闻,相信很多人还有印象。这次来到慕胡山村,我们又特意去寻访了一下。

  听到记者在打听这只“寿星鸡”,村民们纷纷说:“有!已经20岁了,是我们村的寿星!”一位村民立即带我们到了鸡主人的家。“可惜,它已经在上个月死掉了!”这户姓梅人家的女主人告诉记者。这户人家5年前外出到宁波打工,把老母鸡留在了老家,尽管没人专门饲养,但村里人都知道这只鸡“年事已高、地位特殊”,一旦到自个家来吃食,村民都会“盛情款待”,让它吃个饱。“寿星鸡”死了,这让记者很遗憾,不过女主人挺乐观:“下次,我们还要养只同样神奇的鸡!”

  记者 魏萍 顾霄扬 通讯员 方敏 柴晓敏/文 记者 胡龙召/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