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见证的金上京历史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1:47 生活报 |
本报记者 谭立顺 张金辉 “要了解金源文化和女真精神,了解女真族英才俊杰们的思想、行为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人文背景,就不能不涉及到金初的宗教,尤其是佛教。”记者在阿城踏访伊始,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一位人士就对记者这样说道。这也引发了记者对当地金国时期寺庙的浓厚兴趣。 据了解,阿城目前正在复建储庆寺和宝胜寺,复建地址选在了紧邻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地方,当地政府希望能够在此形成规模的旅游景区。19日上午,记者团走访了两座正在复建的寺庙。 走访金上京寺庙 据哈尔滨地方志记载,金上京最早的寺庙是庆元寺,最有名的是储庆寺,而现在有证可考的则是宝胜寺。 《金史·太宗纪》记载,“天会元年(公元1123年)十月,上京庆元寺僧献佛骨,(吴乞买)却之。”庆元寺遗址已不可考,而上京会宁府遗址数十公里外有以舍利为名的屯。 金上京佛寺有证可考的是宝胜寺,宝胜寺历经多个朝代,破坏严重,原址只剩一堆残砖瓦砾。宝胜寺的原址应是距金上京北城墙西300米处,南50米为公路,北靠大冲沟。西窄东宽,与金上京城的北窄南宽形成遥相呼应的格局。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熙宗24岁的时候才有皇子,他十分高兴,特批建设了储庆寺。 清朝末年,在今阿城白城西北角约1华里的一个叫庙台子的地方,发现了《上京宝胜寺前管内都僧录宝严大师塔铭志》,铭文刻在一个六面体的塔形石头上。据称是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许多石头和青砖,上面刻着关于佛的事情,因而在拉走其他砖石的过程中,没人敢动它。由于这些铭志的内容和出土的地点,确定了这个被称为庙台子的地方可能就是金上京宝胜寺的遗址。1986年,村民在修水田时,在塔铭志出土的同一地点,发现了一个石棺,史学界根据种种证据推断,这就是宝严大师的石棺。这也更加确定了这个地方就是当年金上京的宝胜寺。 宝胜寺的确定,从实物、文字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反证了寺东面300米处的古城(今白城)即为昔日金上京。所以,宝胜寺不但是金上京的历史见证,也是阿城市源流与根脉的实证。 自1234年金被元所灭后,金上京便成为一片荒芜。是宝胜寺的发掘,证实了金上京的位置。据介绍,当时的元朝在阿城地区的驻守者只知道中都(北京)曾是金朝的旧都,却不知道他们驻守之地是金初都城上京会宁府。经过元朝89年的历史烟云,金上京一直迷失在塞外的烟树蔓草之中,以致明朝初期人们总把开原当成金上京的历史偏差。于是从金亡到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500多年中,史学界一直把渤海上京龙泉府当做金上京会宁府所在地。 宗教是女真精神支柱 据阿城市金史研究爱好者王洪昌介绍,金国宗教信仰的突出特点是,在灭掉北宋前,宗教与他们反抗、征伐的军事行动相互联系,与他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相联系,也与女真人阳刚孔武的精神和大智大勇的行为相联系,甚至成为他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昭示。在灭掉北宋后,由于多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北移,由于金源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女真人的信仰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入主中原、封建化程度日深的情况下,与大金国多元一体的治国方略同步,多种宗教的传入,非但没有使女真人的思想意识发生混乱,相反,大金国以历代统治者少有的大度宽容,从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接受了非女真族本教的各种宗教,并引导和创造出多教并存的宗教文化氛围。 洪皓《松漠纪闻》记载:“女真奉佛尤谨,帝后见像设,皆焚拜;公卿诣寺,僧坐上座。”据介绍,从出土的宝严大师塔铭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当年金上京在宝胜寺之外,还有兴王寺和光林寺。海陵王完颜亮嫡母徒单氏信佛,因而重建兴王寺。海陵王迁都毁储庆寺,又因海陵王嫡母徒单氏信佛,又同宝严大师关系密切,因而没有毁宝胜寺。此后,宝严大师受金世宗厚爱,大定三年“赐紫衣,诠圆大德”,大定四年,荣迁京都僧录判官,至大定七年,改受都僧录宝严大师。他亲见世宗即位与金上京复兴再造之盛景,他去世13年后,金廷建造宝塔以纪念之,此塔“为十三层之高塔,庄严雄伟,屹立云表”。 当时寺庙也分等级 金国大定、明昌时期金上京佛、道两教俱盛行,寺观开辟数量增多,信徒增加,尤其是上层人物乃至统治阶级的参与支持,宗教因依附政治势力而兴盛。 然而金熙宗在信佛的同时,渐渐开始荒政。金熙宗首先犯的是佛教大戒———杀戒和酒色之戒。在老臣尽死后,悼平皇后渐揽朝政大权,而本该有所作为的熙宗,因为诸多原因,竟终日酗酒,在杀重臣之后,又杀弟兄、杀皇后、杀儿子、杀嫔妃、杀近臣,成为一个令朝中人人自危的暴君,终于在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十一月丁巳日,被海陵王完颜亮杀于宫中寝殿。而这一天,正巧金国公主为其亡母悼平皇后作佛事而留宿寺中,使得其夫唐括辩乘机将海陵王完颜亮等人聚集到家中而使谋杀成功。 但同样是佛教寺院,尼僧法性主持的上京释迦院就门庭冷落。同是主持僧(尼)圆寂,宝严的门徒建塔立铭,“造塔毕工,灵骨石椁,层层耸然”,好不威风。而尼僧法性只能用瓦片墨书充当墓志,并依靠自己俗家的两个侄儿帮助才完成火化火葬。这两个僧徒入葬的对比,说明同为金上京佛寺,但荣枯各异,有大庙、小庵之别,政治背景、经济实力不同使然。 复建寺庙形成景观群 在正复建的宝胜寺内,记者见到了住持释法静。释法静告诉记者,宝胜寺是金国时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寺庙,离此不远的姜家磨坊村的一处田地内是宝胜寺遗址。 据介绍,目前复建的宝胜寺占地24000平方米,于2004年的农历三月十一开始动工,目前除东西两个僧尼居住的楼房已经投入使用外,大雄宝殿、山门正在建设当中,而三圣殿还没有建设,山门前的广场正在修整。此时下起了大雨,一个小时过去了,雨仍旧没有停的意思,记者只得起身告辞,向3公里外的储庆寺复建工地走去。两旁的树木在雨水的浇灌下显得愈加苍翠,路边的青草伴随着水气,形成了一股非常清新的气息,这种感觉是在城市中不能体会到的享受。在金上京历史博物馆的后身,一个已经打好地基的建筑正待拔地而起,这就是复建中的储庆寺。 据复建单位阿城市晟琨公司老总王伟介绍,金国建筑风格都采用坐西朝东的方向,所以在规划设计中提供的平面规划设计方案是坐西朝东,形成以大雄宝殿为中心的放射形建筑群,具体分为佛法广场、停车场、庙宇区、僧寮区、佛学院、舍利塔区和护法殿等几大功能区,总占地面积9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 王伟说:“金国著名的寺院有建筑文献记载的有七八处之多,而尤以储庆寺最为宏大、知名度最高。据《金史》记载,储庆寺被列为皇家寺院第一位,几代皇帝的重大礼仪都是由储庆寺操持的,可见其地位之显赫。作为金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储庆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不可或缺。复建储庆寺,可以极大地丰富金源文化的内涵,扩大金源文化的影响。” 储庆寺建成后,将与邻近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太祖阿骨打陵等几个景区共同组成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著名的历史人文景观,成为阿城市开发金源文化、发展旅游业的突破口。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