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拆除建筑不是惟一方法 "短命房"背后蕴含大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5:58 中国新闻网

  

拆除建筑不是惟一方法"短命房"背后蕴含大产业

  图为湖北宜昌新建的建筑物。6月27日,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传出信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建成各类建筑物400多亿平方米,并每年以5亿多平方米的规模扩大。由于管理不当,中国设计寿命为50年的建筑物,实际使用寿命为30年,与国家规定标准寿命50-60年相差甚远,造成了资源浪费。中新社发 任卫红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6月29日电最近举行的全国第七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传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建筑物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0年,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寿命50~60年相差近一半。有专家在研讨会上提出,提高建筑使用效率,应该加大维护、加固旧房的力度,由此,将带来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大产业。

  据悉,欧美房屋寿命长得多。美国房产寿命约为80年,瑞士、挪威等约为70~90年。而英国房屋平均寿命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居首位,达到132年,真正是“百年老屋”。两三年前有一则新闻,英国建筑界企业对他们的建筑寿命非常重视,武汉景明大楼是他们的作品,他们专门发函提醒业主大楼已满设计寿命80年,他们不再承担责任,提醒业主自己注意维护大楼。由此可见英国人对建筑质量的重视程度。

  今日出版的《深圳商报》载文指出,以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看,建筑“短命”有相当多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速度很快,导致大量拆迁。因此,一定程度上,建筑“短命”是社会高速成长的标志之一,同时,也说明城市建设不够成熟。

  还有很多情况导致建筑提前退役。比如规划不当,没有充分预测未来的发展。有些街道设计过于狭窄,通车几年后就成为城市的交通瓶颈。为拓宽道路,两边的房子就不得不提前结束寿命。

  其次,因为中国发展迅速,技术进步社会进步快而使得改革开放早期的简易型建筑迅速过时,不实用而不受居民欢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成为旧城改造的目标而被提前拆除。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不必要的拆迁提前结束建筑物寿命。

  实际上,拆除建筑不是旧城改造的惟一方法,改造旧建筑往往事半功倍。比如纽约下城格林尼治村作为艺术家云集的地方,本来是纽约早期的货仓和工厂区。艺术家因为成本低廉而进入后,工业区就成为了文化区,身价倍增。这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北京酒仙桥工厂区和上海苏州河南岸的货仓区。在深圳,华强北工业区厂房被市场的力量改造成商业中心繁华区,八卦岭和车公庙也有同样情况。从这些成功的事例看,简单拆迁远没有改造旧城功能等方法来得效果好。

  如果某个建筑确实不适合在原来位置,将其迁移也比拆除后重建更节约。这样的例子国内外都有。既然房子一拆了之不是惟一的选择,那么建筑物的维护和改造,就是合理的替代方法。对此,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委员会主任唐业清表示,中国人均住房面积相对较低,对现有建筑进行维护、加固改造、处理各种病害,将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头等大事,也是节约土地的好方法。

  发达国家目前的状况是,这类建筑物维护、加固和病害处理业务,已经达到建筑市场总量的60%以上。我国建筑市场新房屋建设已经开始逐渐趋于饱和,现有建筑企业利用人员和技术优势,乘势进入细分市场避开剧烈竞争,或许会收获丰厚。(邹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