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香港女博士7闯北极6下南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6:08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其实,我们所说的三极南极、北极和世界最高极不是离我们很远,极地世界本来宁静而幽美,而现在也不能幸免地受到了污染。北极熊无法生活,企鹅大量死亡。保护地球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要让年轻一代知道,不是开了水龙头就自然有水喝,每一滴到我们嘴里的水都是很昂贵的。”———李乐诗

  成功到达世界三极

  在香港,人们谈到极地,就会想起李乐诗博士,多年来她坚韧不拔的探险精神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这位杰出的女探险家多次出访严寒的南北极、世界最高的山峰和渺无人烟的沙漠。根据统计,李乐诗曾出访北极7次,南极6次,珠穆朗玛峰雪域3次,塔克拉玛干沙漠两次,以及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一个生活在安逸大都市的女性,她能毅然抛开舒适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多次挺身上路,无惧征途的艰难险阻,甚至可能以身犯险,令人敬佩不已。近年,她更致力推动全球性的环保运动,并努力为她于1997年成立的中国极地博物馆基金筹募经费。

  坐在其很有“极地”味的办公室里,傍着曾随她在北极飘扬的国旗,这位世人眼里神奇的女性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略显纤瘦的李乐诗声线柔和,举止温文尔雅,与人们心目中的极地侠女的印象相去甚远。她说,为了要推广年轻人对极地的了解,对地球的爱护,近年她每年都要举行100多场的讲座,还到各大院校授课,时间排得满满的,很累,但很快乐很充实。“我最大的希望是将自己极地行的所有资料整理出来,让年轻人进一步了解地球进而更加爱惜地球,培养科学的种子,极地的精神,一代传一代。”朴实的语言道出探险家的孜孜追求。

  李博士自小已常跟随父母到处游历,十来岁时她为自己定下了“环游世界”的人生目标,并开始努力装备自己,学习生存技能,并日以继夜、不计酬劳地工作,一步步向目标迈进。她自豪地说:“全部旅费皆是我自己赚回来的,我不喜欢依靠家庭或请求别人赞助。”

  从1970年开始,李乐诗就驮着背包和睡袋,踏遍地球上每一角落。她是第一个香港女探险家踏足南、北二极,也是中国第一位到达世界三极(南极、北极和世界最高极珠峰)的女性,更在北极的土壤上插上一面中国国旗。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天南地北,遍及100多个国家。李乐诗在科学的探究中,投入她艺术的生命。她拍摄过数以千计的照片,并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中国内地、香港及台湾等地举办摄影展,让她独具匠心的极地作品绽放异彩,摄人心魄。

  冰海遇险意志更坚

  李乐诗回想到1985年,中国南极考察成果在香港展出,她全副精神投入在香港展览的设计工作,竟在工作中被南极深深吸引住了,于是向有关方面提出申请,参加往南极的科学考察。幸运地获得批准,成为中国第二次南极考察队员,与中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第一次远赴南极长城站,从事科学初探的工作。

  她向记者忆述当年为追随科学家到极地考察,毅然放弃自己一手创立的广告公司。究竟这样的牺牲是否值得?“旅游是学习素材的一种,我不是去吃喝玩乐,而是去增长见闻、感受生命,值得与否只在乎自己的想法。”

  女性从事极地考察工作,要面对的困难一定比男性多,偏偏李博士就不怕困难:面对困难时,“我从不会想‘我是女人’,只会想‘我是一个人’。”

  在多年的考察过程中,死神曾几次向她招手,但至今仍能安然快乐地活着,她说全凭一个信念:“一定要活着,才能完成自己的愿望。”有一次处身冰海之中,她就是凭着那坚毅不屈的信念,死命地抓着一块冰,终得以脱险:“见识越多,胸襟自然变得广阔,意志力也增强不少,人也会变得沉实豁达,毕竟曾经过生死边缘,再不会把生活上的小问题放在眼内。”

  现今,人类在世界各地进行无限量的开发,使地球资源日甚一日地减少,而且,越是加速开发,越是无法满足需要。如此下去,森林消失,田园沙漠化,地球环境将受到大量污染,到处出现酸雨、干旱、洪水,地球臭氧层穿洞,温室效应,气候剧变。多次极地之旅令李乐诗对地球充满热爱,但也痛心:“极地冰雪融化多少,就是我们的地球损害多少,地球受到严重污染,大家要保护地球,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真正下决心执行却不是一件易事。比如我们中国现在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厨房,全世界都来买我们的东西了,但我们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发展经济和推动环保是不应该分开的。”“中国人爱讲体面,现在中国人开始富起来了,不少国人以为有钱就可以放心痛快地吃,尽情地挥霍,这样的价值观对下一代的影响是很不好的,而在外国人看来,当今有些中国人的花费是不可思议的。”李乐诗忧心忡忡地说。

  欲创办中国极地博物馆

  中国极地科学家在国际极地科学活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世界大国,中国迄今还没有一座世界一流的极地博物馆。为此,李乐诗1997年发起创办中国极地博物馆基金,希望运用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电脑网络等资讯系统,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走进人迹罕至的冰雪世界,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三极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从而更加关心和爱护地球周围的环境。而中国极地博物馆现已初步构思落户上海。

  令她欣慰的是,现在的青少年对极地探险很感兴趣,对极地的认识也比以前深,这对她而言是最大的推动力,现在虽然到处讲学很辛苦,“但为了学生,我多苦都会熬下去。然而个人力量始终有限,岁月不饶人,我也终有跑不动的一天,所以我要抓紧时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极地资料存档,让更多人了解极地世界,也希望有人承接极地科学的工作。”

  李乐诗让我们看她在极地拍下的录像:狂风呼啸,大雪漫卷,穿着特制御寒服装的极地探险家们几乎是顶着风雪倒着行走,每前进一步就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然而这样的生活李乐诗曾在南极上一过半年,甚至越过冬天。我们看到李乐诗从南极带回的一面旗帜,已被风暴“吃掉”一大半,仅此可见极地大风的威力。

  问李博士十数次踏足极地有什么特别的招数应付恶劣的生存环境,屡历险境的李乐诗莞尔一笑地说:“装备、体能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毅力,有恒心有毅力,就能登上人生的极地。”

  李乐诗从小喜欢油画,到了极地后她画冰山、画企鹅,让人有一种空灵的感受。她的摄影作品更有一种纯洁之美,犹如极地。

  从其工作室离开,李乐诗博士望着自己极地之行作品时的天真而满足的笑容,在记者脑海中挥之不去。(景洛晓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