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大学生组织山东高考移民 分赃不均内幕曝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18:46 青岛新闻网

  两大学生自曝高考移民内幕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亿万名考生和家长的心,鏖战过后的考生经过短暂的休息,即将进入另一个重要阶段——录取。而因为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的差异,每年都有许多考生想尽各种办法将户口转入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并为此长途赶考,被称为“高考移民”。

  近日,曾经组织高考移民的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某向媒体自曝内幕,一起涉及19名山东籍考生移民到内蒙古参加高考的案件浮出水面。

  大学生组织高考移民

  因分赃不均曝光内幕

  “在这次高考中,孩子的情绪明显受到了影响。”刘先生在电话那头的声音显得有些失落。他的孩子被查出高考移民内蒙古,不得不于6月4日返回原籍山东单县参加高考。像刘先生的孩子这样的考生共有19名。

  刘先生说,他是在给了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某1.2万元中介费才有了这次特殊的高考之旅。经查:刘某原籍在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后迁移至山东省单县。在内蒙古时,他的妹妹因病死亡,但是未注销户口。他家迁移至山东省单县后,高中同学谢某顶替刘某妹妹的户口在内蒙古参加了高考,并且被内蒙古某高校录取,刘、谢二人也由此发现办理高考移民是条生财之道。

  从2005年夏天开始,刘某和谢某共联系了19名考生家长,刘某陆续向每名考生收取了1.2万元的办理费用。收了这些钱后,刘某让谢某在呼和浩特找人帮忙办理落户及学籍等事宜,并且把所收费用的一半给了谢某。

  6月1日中午,谢某与考生家长见了面,并且出示了为19名考生办理的内蒙古身份证和准考证。当天,谢某与刘某就如何分钱发生纠纷。后来,刘某向媒体曝光了整件事情的内幕。

  假学籍是如何办理的

  这些考生的学籍到底是如何办理的呢?记者了解到,准考证上写的高中毕业学校都是呼和浩特和林县民族中学,所有的身份证签发机关也都是该县公安局,户籍都落在了该县大红城乡。

  谢某交代,他是通过一个在呼市开饭店的史姓老板办理的这些证件,史老板的妹妹就是和林县民族中学的教师。在史某眼里这就是一宗“生意”,史某让妹妹联系了和他同在一所学校的付某,自己则亲自为这些考生办理身份证和户籍证明。

  和林县民族中学教务处的付某承认在高考报名时弄虚作假,这19名考生都不是该校的毕业生,也没有该校学籍。他说,给这些学生办理学籍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引起领导的重视”。

  根据规定,付某必须当面见到这19名考生,并且带领这些考生进行体检。但是付某并没有见到这些考生,考生照片都是通过邮寄形式寄到学校的,而且,体检也是由付某和当地医院的医生一起造假完成的。

  和林县招生办有关负责人闫某在该县民族中学招生时,根本没有见到这19名考生,只是听民族中学教务处的付某说这些考生都是该校学生,现在在外地复读不方便本人亲自报考。这些考生的照片也由付某提供,再由闫某用

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这19名考生的身份证虽然都是真实的,但是在当地警方的户籍档案里却根本没有任何记录。史某承认累计向和林县公安局户政科的杨某行贿两万元,对方为他开具盖有已经作废的“新红派出所户籍专用章”的制证申请和户籍证明,然后他拿着这些材料去自治区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办身份证。

  就这样,经过史某的“运作”,这些山东籍的考生就顺利地成为了呼和浩特本地考生。

  谁制造了高考移民

  刘先生说,在当地,像他这样的人绝不在少数,让学生去外地考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我们也知道这是犯法,但没有办法,为了孩子嘛。”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招生考试中心了解到,内蒙古今年共查实“高考移民”507人,均按照有关规定不准其在内蒙古参加高考。除此之外,内蒙古查出还有167人具有“高考移民”倾向,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此外,内蒙古还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围堵”高考移民:2003年内蒙古曾在原有的“父母户口不在内蒙古,本人户口迁入内蒙古者不得报考”的规定基础上,增加了“本人和父母户口从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迁入内蒙古,但不在内蒙古上学和居住者不得报考”这样一条规定。2004年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报考资格的审查,将规定改为“父母户口不在内蒙古,本人户口迁入内蒙古,经查实为‘高考移民’者不得报考”。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招生考试中心一位人士透露,“每年查处的力度很大,但总有铤而走险的人”。

  记者对几名家长进行的采访验证了一个事实——利益驱动。

  2005年山东省高考本科一批录取

分数线为文科572分、理科597分,而内蒙古的高考本科一批
录取分数线
为文科525分、理科555分。“山东的录取分数线太高了!在我们山东连二本都上不去的分数,在内蒙古就可以直接上重点,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能不铤而走险?”

  “高考移民”现象的存在,以及各地在堵截“高考移民”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深思。

  目前,我国采取不同省区划定不同分数线,并根据地区的考生人数下达招生指标的录取方式,是为了保证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享有相对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但在这种制度下,就有可能出现“高考移民”。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一位人士建议,在目前高考制度大的背景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实现学籍管理系统的全国联网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他说,目前在我国除了北京等少数地方户口登记门槛很高外,户籍是相对容易流动的,而学籍却原则上不允许流动。但是,户籍流动恰恰又可以带来学籍流动。还有一些人为避免被查出后无法参加高考,保留“双重学籍”,在两地报名。记者发现,此次事件被查出的19名高考移民都有“双重学籍”。

  “如果学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联网,这边迁入,那边立刻就销掉,大大增加了‘高考移民’的风险。” (记者 李玉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