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瑞典“哥德堡”号将停泊舟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4:17 杭州日报

  国内近10座沿海城市都想请“她”来做客

  7月18日,瑞典人重金打造的仿古帆船“哥德堡Ⅲ号”在沿当年航线航行8个月后抵达广州,随后将于8月20日到达上海。得悉此讯,大连、青岛、舟山、泉州、澳门等近10座国内沿海城市,先后向这艘具有瑞中贸易文化交流标签意义的木船发出停泊邀请。记者昨天从舟山市普陀区委宣传部证实,由于日程太紧,“哥德堡Ⅲ”号只接受了舟山的邀请。11月2

日起,舟山市民和游客将有机会登临这艘世人瞩目的仿古帆船参观三天。

  200多年前,瑞典“哥德堡”号帆船开启了中国和瑞典的贸易史。1745年,“哥德堡”号从中国装载大量茶叶、瓷器回国,眼看就要回到瑞典时,在距离哥德堡港900米处的海域触礁沉没。1796年,“哥德堡Ⅱ”号在南非遇险倾覆。

  1738年,瑞典东印度公司斥巨资建造了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是18世纪上半叶瑞典、丹麦、荷兰等北欧国家与中国、印度等地通商的商船,也是当时唯一没有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欧洲商船。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00年,瑞典特拉诺瓦船厂全手工建造了仿古帆船“哥德堡Ⅲ”号,该船造价3000万美元,并于2005年举行复航仪式,再次远航中国。此举不仅使北欧国家备感振奋,同时也被世界各国看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全新表现,是世界和平的象征,是不同民族间对话、不同民族间交流的新颖方式。这艘船的出现也引起了我国的极大兴趣。2004年4月,我外交部部长李肇星访问了特拉诺瓦船厂。同年9月,吴仪副总理也访问了该船厂。

  随着“哥德堡Ⅲ”号再来中国的时间越来越近,“哥德堡Ⅲ”号热已在中国出现。有报道称,大连、青岛、温州、宁波、舟山、厦门、泉州和澳门等城市先后向这艘仿古帆船发出了停泊邀请。

  “‘哥德堡Ⅲ’号远航行动,其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相当大,如果能邀请来舟山,无疑为我们弘扬海洋文化锦上添花。”普陀区委宣传部长奚跃武介绍,在一次偶然机会,他从南方一张报纸上读到“哥德堡Ⅲ”号将抵广州的消息,当即委托舟山“绿眉毛”船队的队长打听对方的联系方式。几经周折,找到了“哥德堡Ⅲ”号驻上海的联系人。

  “舟山丰富的海洋文化一下子就打动了对方。”奚跃武说,提起舟山“绿眉毛”,瑞典方面连跷拇指。当了解到舟山船舶修造业的快速发展程度时,瑞典人痛快答应了停泊舟山的要求。

  客人请来了,如何让舟山市民和游客参与其中呢?“7月10日开幕的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将在最后三天迎来‘哥德堡Ⅲ’号,这为民俗大会增光添彩。”据介绍,在沈家门渔港停泊的3天时间里,“哥德堡Ⅲ”号将以每小时500人的流量接受市民上船参观。船员们也将登陆,参与国际民间民俗大会。

  据悉,广州计划投资约1.4亿元,全面整治“哥德堡”号曾经到达的故地黄埔古港码头、南海神庙码头、洲头咀码头等四个停泊景点,将以盛装盛典迎接“哥德堡Ⅲ”号。

  目前,普陀区已做好了接待“哥德堡Ⅲ”号的准备,泊位整修、航道疏浚等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据介绍,“哥德堡Ⅲ”号停泊沈家门渔港3天后,将进入舟山人免费提供的船坞里进行重新油漆、检修,下一站将驶往香港。

  链接

  “哥德堡Ⅲ”号船体长40.9米,总长度(包括船首斜桅)58.5米,船幅11米,水面高度47米;吃水深度船尾为5.25米,船首为4.75米;平均航速五六海里/小时,最大速度为10海里/小时;船员人数80人。

  “哥德堡Ⅲ”号3根桅杆全部分为上、中、下三段,主桅由7根原木组成,全是按照1747年留存下来的船桅帆图来设计的。龙骨长33.5米,在榫接处各按传统放置一枚硬币,分别是1745年和1995年制的,象征着该船的历史和未来。全船耗用木材4000立方米,四分之三为橡木,其余为松木。左右舷对称布设14门6磅炮,全部仿自1739年时的炮。船上安装了两台共1100马力的高速柴油主机。全船耗用铁钉56000个,螺栓10000个,全部用手工锻打,用去约50吨铁料。其中一枚铁钉是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于2004年4月16日到瑞典访问时钉下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还专门为该船题字“一帆风顺”。

  “哥德堡Ⅲ”号仿古帆船于2005年10月2日当地时间13点30分、北京时间19点30分鸣笛起航驶向中国。沿途经过西班牙卡迪斯、巴西累西腓、南非开普敦、澳大利亚佛里曼特尔,以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最后抵达中国。在长达9个多月的航行中,“哥德堡Ⅲ”号将举行许多纪念活动。(记者王勇通讯员王晓东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